郝敏
美國對華發起的貿易戰已經持續5年了,其主軸從特朗普政府時期的貿易戰演進為拜登政府時期的科技戰。美國對華科技戰的實質是全力遏制、打壓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創新發展能力,阻遏中國向高端技術產業鏈攀升的追趕態勢,進而壓縮中國的發展空間和速度,以此維持美國自身重大技術的全球經濟紅利和由此造就的軍事與國家安全優勢。未來的兩國頡頑是圍繞21世紀科技發展制高點和技術標準話語權之爭,是雙方綜合國力、制度和文化的整體較量,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
第一,科技競爭成為中美大國戰略博弈的焦點。
從“小院高墻”到“全面脫鉤”,再到“精準剝離”,美國把對華“科技脫鉤”,與其經濟、金融、政治、軍事及話語霸權結合在一起,作為遏制中國科技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工具。美國一方面通過新的立法和產業政策補貼支撐其國內科技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則通過嚴苛的出口管制與知識產權壟斷,將科技問題政治化。它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供應鏈彈性”視作國家安全問題;并利用各國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如憂,拉攏盟友打造“科技反華聯盟”
第二,聚焦半導體重點領域,推行打壓中國科技的政策法案。
自拜登政府以來,美修對華科技競爭的最顯著表現是對半導體產業優勢的爭奪。半導體技術不僅是數字時代高科技產業的基礎組成,而且事關國家安全,對幾乎所有字士會經濟領域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是美國嚴防死守的命門產業。
首先,《芯片與科學法案》意在解決自身制造業短板的同時,實現對華“卡脖子”。2022年8月9日,拜登政府簽署了投資2800億美元的《芯片與科學法案》,其主要意圖是要提升美國在芯片產業鏈的自給自足率,促進制造業本土化,減少對海外供應鏈的依賴,加強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芯片與科學法案》也強調針對中國的單向限制:獲得美國聯邦資金補貼的芯片制造商至少在10年內不得進行與提升中國或其他“受關注國家”半導體制造能力相關的重大交易、新建或擴大高端芯片產能,并確保這些限制和美國出口管制法規保持一致一除非它們生產的低技術“舊芯片”只為當地市場服務。此外,《芯片與科學法案》中的“護欄條款”和“研究安全”條款,禁止聯邦研究機構人員加入“外國人才招聘計劃”、嚴禁資助“惡意外國人才計劃”參與人,受聘于中國人才計劃的人員將萩剝奪申請美聯邦研究經費的資格,試圖以此逼迫全球半導體企業、資本和科技人才選邊站隊。
其次,美商務部持續加碼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規。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發布《出口管制條例》的最新修訂規則,新增限制主要針對的是在中國開發和生產的先進計算集成電路、任何類型的半導體制造設備、超級計算機。這一出口管制新規突破了以前實體清單制裁企業、管制物項砧范疇,改變了以“物項管控”為基礎的傳統監管邏輯,將從事高端芯片制造業的“美國人”列為嚴您監管范疇使-業內人員面臨或放棄職業生涯或放棄美國身份的兩難選擇。
最后,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宣稱“未來10年是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決定性10年”,倡導最大限度地擴大對華科技領先優勢。去年10月12日,拜登政府發布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48頁的報告提及“技術”87次,位居關鍵詞榜首,這表明華盛頓已將尖端科技創新與爭奪STEM人才置于贏得國家競爭的重要地位。
第三,美國重塑科技產業政策的做法并不能保障其供應鏈安全。
《芯片與科學法案》的出臺,說明美國迫不及待重塑數十年來的科技產業政策,試圖通過真金白銀的撥款補貼、企業稅收減免,再加上“禁止聯邦激勵基金的接受者在特定國家擴大或建設先進半導體的新產能,并確保這些限制和美國出口管制法規保持一致”等規定來'扶持本土制造業。'但是分析普遍認為,美國芯片制造業頹勢短期內難以扭轉。
根據2021年4月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和波士頓咨詢集團聯合發布的《在呆確定鬲時屁加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報告估計,未來10年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研發和資金支出預計約3萬億美元。美國完全自給自足的芯片供應鏈則將需要至少1萬億美元的前期投資。相比之下《芯片與科學法案》的527億撥款只能算是杯水車薪。而且,據報道,《芯片與科學法案》將導致美國聯邦政府赤字在未來10年內增加790億美元,這對正艱難應對通脹飆升壓力和災難性債務危機的拜登政府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對芯片業巨額的財政補貼允諾很可'能變成泡影。
第四,美國半導體發展導向充斥著冷戰思維和霸權主義。
美國半導體發展的過程和導向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上世紀80年代,美國力保其芯片領先地位,為隱形戰機和其他武器提供動力,給蘇聯造成不可承受的成本;后又以“國家安全”“非法傾銷”為由,通過嚴厲的關稅制裁遏制日本芯片產業的發展勢頭。華盛頓如今試圖故伎重演,以獨占的技術優勢和脅迫外交,強化經濟和科技霸權,在全球推行“技術恐怖主義”。它努力構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同盟,不斷游說并施壓荷蘭和日本政府,禁止向中國出售先進光刻機,并拉攏日韓和臺灣地區加入“芯片四方聯盟”,試圖在芯片產能供應、技術與標準分享、設備與材料等方面搞內部協同、外部封閉,形成更緊密的排華小圈子。這種陣營化的手段,使美國參與的芯片合作呈現出濃厚的地緣政治色彩。
第五,美逆全球化操作自食惡果,或帶來全球芯片產業危機。
首先,在芯片生產已明顯過剩、價格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下,美國仍將芯片產業作為重點領域進行大肆投資。華盛頓這種逆全球化操作必將引發歐洲、日本、韓國等全球半導體優勢國家與地區的警覺,導致它們都希望通過稅收減免、研究合作、工人培訓補貼等支持手段,繼續維護本土芯片產業鏈實力。這將進一步造成各國爭奪與擠兌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原材料、制造設備、資本和人力資源,加劇全球半導體區域生態系統的非理性競爭,使得全球半導體貿易結構陷入不穩定狀態。
其次,美國濫用出口管制,美企將首當其沖遭受沖擊。近期美國上市企業陸續披露的財報已充分驗證了這一點,2022年美國半導體企業普遍業績慘淡,營收和利潤大都呈現顯著下滑。去年的第四季度財報顯示,英特爾營收同比下滑約32%,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滑114%。截至去年11月,AMD股價已跌去近6成,英偉達等多家公司股價跌幅都在50%上下。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美國限制半導體相關物項對華出口是把“回旋鏢”,是導致美國企業業績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新一輪的供應鏈沖擊明顯減弱美國應對經濟衰退措施的實際效力。美國經濟學家戴維?戈德曼撰丈說,美國在半導體領域推行對華出口管制,對西方半導體產業資本投資和研發活動造成的損害,將比華盛頓為半導體產業提供的適度補貼高出5倍甚至更多,此舉將進一步惡化美本土的產業鏈狀況。半導體產業是全球合作的產物,美方相關做法背離公平競爭原則,違反國際經貿規則;不僅損害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也嚴重影響美國企業的利益,阻礙國際科技交流和經貿合作,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世界經濟的恢復造成嚴重沖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2月18日窘德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表示,美國聲稱要與中國進行競爭,中國從不怕競爭,但競爭應當是公平、講規則的。美國出臺《芯片與科學法案》,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這是百分之百的單邊主義和自私自利,百分之百地違反世貿組織部則,嚴重干擾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我們要求美方客觀公正看待中國的發展,奉行積極務實的對華政策,和中方一道,推動中美關系重回健康穩定的軌道?!ㄗ髡呤菄H關系學院知識產權與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環球時報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