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印
高中思想政治哲學部分的知識有一定難度。一方面是因為哲學知識點的抽象性,對學生理解能力有較高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師在講解這部分知識時仍舊采用一種傳統的授課方式,這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式授課形式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哲學部分知識的理解。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發揮思想政治課的作用,弘揚正能量,讓學生以一種更高效、科學的方式理解哲學問題。以人教版高二必修四第三單元第八課“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這一小節為例進行系統分析,教師將多種活動融入教學中,以減輕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其深入感受到思想政治課堂的魅力,從此喜歡上思想政治課堂。
一、搭建問題情境,引出話題
在講課之前,我引出問題,學生深入探究并依據教材中的內容查找重要的知識點,初步了解“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這一節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學生要標注出預習中有疑問的地方,這樣在聽課時才會有明確的方向。
教師:同學們,通過前期的課堂預習,現在請大家結合教材分析以下問題:
問題一:新事物、舊事物的概念。
問題二:如何判斷新事物和舊事物?
問題三:新事物可以戰勝舊事物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么?
在設置完問題以后,學生根據問題在文章中尋找答案,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結論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任務的方式,讓學生深入解讀教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了前期的預習經驗,當學生再次解讀教材時能有新的理解和感悟,這能為后期的活動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新課學習,創設豐富的課堂活動
因為有了前期的預習經驗以及對教材的再次解讀,學生對“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這一小節內容有了初步了解。在教學中,我選擇通過多種活動推進教學進度,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深入了解本節課程的重點內容,幫助學生解決難點,以此發揮思想政治課所隱含的勵志作用。
活動一:滲透案例,搭建生活情境
教師: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值得被贊揚的優秀人物,如失去雙眼和雙手的杜富國,仍然堅持每天將被子疊成豆腐塊。女孩眼部失明,右眼視力只有0.1,卻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考上了重點大學。只有一條腿的少年拄著拐杖跑完了1千米。幼時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雙臂——最強爸爸王剛,憑借自己頑強的意志,不僅可以生活自理,而且還能獨自照顧年幼的兒子。甘肅7名腿部截肢人士穿過戈壁,完成挑戰。聽到這些事例,大家有何感想?面對這些人所做出的選擇大家持什么樣的態度?請簡要分析。
學生1:這些人雖然都遭受了很多挫折,但是他們并沒有放棄生的希望,而是仍舊不斷努力生活。
學生2:他們雖然經歷了很多失敗,但是為了自己的夢想仍舊在努力奮斗。
學生3:現在我們的生活特別美好,而且四肢健全,所以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考上好大學,讓自己的人生不留遺憾。
教師:大家的陳述非常好,能看到這些人身上可貴的精神品質,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幸福的大家庭中更應該努力學習。老師想問一下大家,你們通過這些事例能得出什么哲學道理呢?
學生2:人生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卻是曲折的。
學生3: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教師:大家對教材內容了解得非常詳細,還可以通過具體事例分析出相應的哲學道理。
(設計意圖:選擇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從事例中深入挖掘所蘊含的哲學思想。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簡化學生對“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內容的學習難度,強化對抽象概念的理解,而且也能讓學生在后期的人生道路中保持熱情,頑強拼搏,不斷努力。在師生互答環節中,通過適當提問讓學生抒發自己的真實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這無形中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
活動二:組織辯論賽
教師:同學們,現在我們組成兩個隊,分別針對共享單車的發展這一主題進行現場辯論。正方的觀點是共享單車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順利的,反方的觀點是共享單車的發展是灰暗的、曲折的。
學生選擇自己是正方,還是反方,并根據課堂所學的知識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用發展的眼光去思考共享單車未來發展的道路。
正方:在社會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趨勢下,投放大量的共享單車能方便人們日常出行,借用、歸還都非常便利,還可以避免交通堵塞的問題,同時,還很環保。現在人們出行大多都開汽車,汽車所產生的尾氣會污染環境,而共享單車的應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反方:剛才正方的觀點說共享單車投放的范圍大,這種現象會導致亂停亂放的行為,導致城市的車輛停放秩序混亂,而且會造成很多的交通意外、盜竊事故。
正方:共享單車小巧輕便,很好學。
反方:共享單車在出行時需要掃碼、付費,而且不允許載人,這也會影響出行。
在學生實時辯論時,教師以一種觀察者的角色針對正方和反方的觀點進行總結、記錄,并以一種指導者的角色適當介入,讓學生通過分享共享單車的利和弊,理解該主題隱含的哲學道理。在正方和反方辯論結束以后,教師對其進行總結:共享單車的使用屬于一個新事物和舊事物發展的問題。有諸多優勢,比如環保性、健康性,這些新事物的出現相對于舊事物發展來講具有很大優勢,這也進一步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符合當下人民的切身利益。新事物的出現可以解決舊事物中一些過時的、不合理的因素,并在舊事物的基礎上吸收新的元素,但是共享單車也存在諸多弊端,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呢?
在教師總結后,學生以一種發展的眼光重新看待這個問題,同時,集體討論共享單車所出現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隨后,教師站在哲學的角度為學生分析問題。
教師:共享單車在使用中有優勢,也有很多弊端,在解決這些問題時,也直觀反映了新事物的發展需要經歷從不完美到比較完美的這樣一個階段。與此同時,人們對于新事物的認知也需要一個過程。雖然共享單車相對于傳統單車有很多優勢,但是傳統單車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還會遏制共享單車這種新事物的發展。新事物戰勝舊事物的過程必然是曲折的、迂回的。
(設計意圖: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手段,辯論賽的現場演練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課堂問題的探討興趣,讓學生以一種辯證的思維看待事物,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正方和反方的辯論可以助推學生有更大的發展和提升空間,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辯證思維等方面的發展具有諸多益處。同時,共享單車作為一種新的事物,貼合學生實際,也能讓學生根據課堂所學更好地解答生活中所隱含的哲學問題,探究思想政治課堂的本質。)
活動三:依據教材展開問題接龍
教師: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對“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這一小節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還能根據教材中所隱含的哲學解答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接下來,我會提前將問題投放在大屏幕上,大家根據問題進行查找,隨后我會隨機抽取一名學生起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在第一名學生回答完之后,由他隨機指出第二名同學作答,以此類推,直到將所有的問題回答完。
問題一: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分別是?
問題二:什么是量變?什么是質變?
問題三:量變與質變之間存在何種辯證關系?
問題四:事物是(? ),發展的實質是(? ),要求我們(? ),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先從
(? )開始的,(? )是(? )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而(? )是(? )的必然結果,既要重視(? ),又要不失時機的促進(? )。
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問題投放到大屏幕上,然后以問題接龍的方式進行,給學生10分鐘的課堂準備時間,隨后,隨機挑選一名學生進行問題接龍,其他學生可以補充說明。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真實地了解事物的變化特點,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什么是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更新學生認知。)
三、話題討論,深化主題
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我引出人生感悟的話題,讓學生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
教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在漫漫的人生長河里,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經歷,你們對未來的人生有什么想法?請大家各抒己見,自由發揮。
學生1:人生道路漫長,作為學生的我們理應刻苦學習,用自己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回饋社會。
學生2:量變必然會引起質變,在未來的學習生涯里,我們不能因為挫折就放棄自己的夢想,持續努力,不斷堅持,在量的積累下助推質的飛躍。
學生3:我們要明白人生的道路雖然有很多曲折,但是每個人的前途都是光明的,我們要心存希望,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懈努力奮斗,這才是我們當下所要做的。
教師:說得很不錯,看來大家針對自己未來的人生發展都有了清晰的方向和目標,希望通過本節課的系統學習,大家能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正確看待每一件事情的利和弊,不輕易放棄。
(設計意圖:通過人生感悟這一話題,讓學生結合“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這一節內容抒發自己的感悟,說一說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應該如何做,在無形中升華學生的思想,為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奠定基礎。)
四、教學反思
(一)滲透高考考題
無論是新課導入,還是問題引領、案例分析、辯論賽等環節的設置都進一步凸顯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地位和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角色,滿足新課標的有關要求。這一環節缺少對高考考點內容的設計,在后期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歷年來的高考熱點問題以及考點。通過考題的滲入,學生在分析問題以及后期的例題解答中會有更多的思路和解題經驗,這可以為獲得優異的高考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促進事例分析之間的連貫性
案例內容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可以進一步凸顯思想政治學科的實效性特點,也能在無形之中促進學生形成哲學觀點,明確課堂學習思路。后期在開展相關知識時,教師亟須注重事例之間的連貫性,以此幫助學生以一種辯證的思維分析問題,保障思想政治課堂的有效性,以此實現課堂目標。
(三)靈活應用多媒體
此次教學中,我們應用了多種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潛能,豐富學生知識儲備,但是缺少多媒體的應用。在思想政治課堂中,為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在導入部分,教師可以運用圖片、Flash動畫、VR技術、翻轉課堂等多種多媒體功能,以此服務思想政治課堂,將抽象的哲學問題以簡單趣味的圖畫呈現,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使其對哲學部分的知識理解得更加清晰全面。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第三中學)
編輯: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