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的短篇小說。課文主要記述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夜晚女主人公桑娜與自己的漁夫丈夫,收養了已經去世的鄰居西蒙的兩個幼子,文章的字里行間展現了漁夫夫妻的善良,也深刻反映了沙俄統治時期,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教學本篇課文,教師應在啟發學生剖析個別詞語、句子的基礎上,學習主人公的善良和樂于助人。
一、教學目標
1.從課文中找到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句子,在細致品味這些句子的過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與品質,并體會在當時的環境下主人公內心的想法。
2.找出描寫人物對話的語句,透過對話感受他們的形象。
3.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內容,并能用言簡意賅的話語概述本篇課文的意思。
4.能聽寫出課標和教師要求的生字及詞語。
二、教學重點
1.透過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感受在貧窮的物質條件下,桑娜和漁夫的善良。
2.結合生活實例,能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精神上的貧窮更可怕,還是物質上的貧窮更可怕。
三、教學準備
教案、PPT,提前為學生分組。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作者
教師出示文字片段引領學生欣賞:
燭火在風中搖曳,微弱的亮光照亮四周,最終在黑暗之中黯然消逝。安娜·卡列尼娜,這個美麗而又孤獨的靈魂,在無盡的遺憾之中香消玉殞。我們有罪,是因為我們沒有去拯救像安娜一樣的人,拯救像她那樣美麗而高尚的靈魂。因為我們是懦夫,是自私者,是靠良心的憐憫而活著的人。我們都在等待,等待著別的人來拯救我們自己。我們企盼著幸福有一天會來到身邊。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師:上述文字節選自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著述的《安娜·卡列尼娜》,托爾斯泰撰寫了很多著名的小說,相信在課外閱讀中,你們接觸過他的作品,那么你們了解這位偉大的作家嗎?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托爾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說《窮人》。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在作者筆下的窮人是什么樣子的。
(設計意圖:“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出示與所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進行課前導入,能讓新課的教學有良好的開端,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作者,便于教師順利引出接下來的話題。)
(二)整體感知,把握課文
師:相信在預習環節中,大家都已經認真閱讀過這篇課文了,那么我想問一問你們,文中描寫了哪些窮人?他們的窮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請你用課文的原句來佐證。
學生再次快速瀏覽課文,并畫出關鍵的詞語和句子,準備回答教師的問題。
生A:本篇課文中,列夫·托爾斯泰的筆下總共描寫了10個窮人,他們分別是桑娜、漁夫、桑娜的五個孩子,以及寡婦西蒙和她的兩個孩子。
生B補充: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凸顯了這個家的貧困,往往從一個家庭的設施,就可以看出富裕程度。
生C: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也只有魚。從這些話能看出桑娜一家的物質非常匱乏。
生H:就在這位死去的母親旁邊,睡著兩個很小的孩子,都是卷發圓臉蛋,身上蓋著舊衣服蜷縮著身子,兩個淺黃頭發的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這段文字屬于細節描寫,從這個家的保暖物品和兩個孩子的狀態來看,寡婦有著濃濃的母愛,她非常愛自己的兩個孩子,即便在臨死之際仍然想著用僅剩的一點衣物為睡著的孩子保暖,另外他們的生活非常拮據,因為遮蓋孩子身體的衣服和頭巾都是破舊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文中關鍵性的句子,能幫助他們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領會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深刻體會作者對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
(三)品讀語句,學習品質
師:課文描寫的是窮人,列夫·托爾斯泰筆下的窮人是什么樣的?在他們身上有著怎樣的品質呢?請你找出文中的句子,然后與你的前后桌相互討論吧。
在閱讀與交流中學生發現,能凸顯窮人品質的句子其實有很多。
生C告訴同伴:其實相對于物質上的貧窮,心靈上的窮會更可怕。只要心中有愛,能夠關心自己的家人,能夠操持家中的大小事情,即便物質條件沒那么富足,一家人的精神也很富足。在課文《窮人》中有這樣一段話:漁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巖石,濺起一層層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這段話凸顯了桑娜勤勞、賢惠、質樸的特點。
生K:我的奶奶曾經說過,一個好女人能福澤三代人。我覺得桑娜就是一個很好的女性,她并沒有嫌棄漁夫賺不到錢、養不起家,反而任勞任怨地操持著家里的事情,努力地給孩子們和丈夫一個溫暖的生活環境。相對于那些只追求物質生活的人,我覺得和桑娜一起生活會更幸福。
生S:勤勞、質樸是美好的品質,我們作為學生不僅要認真讀書,還應該向桑娜學習勤儉持家、操持家務,持家是任何人都應該掌握的必備技能。
生H: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巖石,濺起一層層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從這里可以看出漁夫的工作環境是很艱苦的,可即便如此他仍然堅持外出,足以見得文中的漁夫是一個勤勞、勇敢、有責任擔當的好父親好丈夫,我覺得自己應該學習他的這些品質,爭取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
教師巡視課堂,聆聽各小組學生的發言,并為有困難的人提供幫助。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對課文的語言結構和用法立意進行品味與欣賞,學生可以感受到語言的優美,與此同時能在閱讀中感受文本所流露出的情感美、品質美,品味語句能促進學生的思想發生蛻變。)
(四)結合生活,訴說感悟
師:貧窮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刺眼的詞語,貧窮的人顯得比較拮據。思想貧窮的人不想付出,只想著如何向他人索取,而一部分物質貧窮的人在精神上卻是富足的,他們有一顆溫暖的心,能在他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請你們結合生活實例說一說,是物質上的貧窮可怕,還是精神上的貧窮更可怕。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發言。
生K:我認為精神上的貧窮更可怕,我的一個鄰居就恰好能說明這個道理,他們家的經濟條件還可以,但是他對誰都很吝嗇,從不允許親戚從他家帶走任何東西,就連親生女兒也不可以,久而久之人們就不再與他來往了,現在的他雖然有很多錢財,可始終都是孤零零地生活,逢年過節家里就他一個人,很冷清。我覺得這樣的人精神是貧窮的,生活是寡淡無味的。
生H:我爺爺生活的那個村子有一家人,他們家的物質條件不算好,家中的錢財只夠溫飽,但是這個家的每個人都過得很開心,他們與周圍人的關系很好,村里人都喜歡這家人,他們家有任何事情,大家都愿意無條件幫忙。我覺得這家人的朋友多,他們的精神是很富足的,只要精神富足心里就溫暖,生活就能變得有滋有味。
師總結:相對于物質的貧窮,精神的富有顯得更加難能可貴,你們要努力讀書、增長見識,成為一個精神富有,能發揮自身作用的人。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反思,尋找文本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性,在幫助他們透徹理解文本意思的同時,也能讓他們主動關注生活中的問題,在細致分析生活中的某些現象后,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學會運用正確的方式進行人際交往。)
(五)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師:桑娜和漁夫都是善良的人,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倆都有心收養已去世的鄰居的孩子。那么他們將兩個孩子接回家后,他們家又會發生哪些故事呢?請你們大膽發揮想象續寫故事,老師想看看誰編的故事更有意思。
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故事續編。
生A:桑娜和丈夫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后,剛開始時一家人的生活很困難,新添了兩口人后,桑娜和丈夫就更忙碌了。為了維持家里的生計,丈夫決定讓妻子在家安心照顧孩子們,自己則進入城市謀生計,由于他特別能吃苦耐勞,而且頭腦也非常聰明,沒多久便被一家店鋪的老板看中,他幫著老板用心經營店鋪,老板感念他的辛苦付出,于是給出了高昂的薪水。有了穩定的經濟來源后,桑娜一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升。
生B:自從領回西蒙的兩個孩子后,起初一家人的生活繼續維持原狀,或許是上天被夫妻倆的善良所感動,后來漁夫在出海捕魚的時候,連續幾次都抓到大魚而且還賣了不錯的價錢,至此漁夫一家發了財,他們家從此告別了貧苦的日子,生活變得越來越富裕,餐桌上的食物變得多樣化,原先因父母囊中羞澀從來沒有鞋子穿的孩子們,現在每個人都有很多雙鞋子。
師:桑娜和漁夫接回鄰居的兩個孩子后,他們這個新的家庭是否會遇到轉折呢?每個人的命運又是怎樣的呢?今天的課程結束后,請你們繼續將這個故事寫完整,明天將它當作業交上來,我會認真閱讀大家的故事續編。
(設計意圖:故事續編對于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和創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故事性文章的教學,教師應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或理解能力,大膽發揮想象力,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續寫故事內容,讓他們用聰明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給文中的主人公和配角制定不一樣的發展走向。)
(六)作業設計,知識遷移
1.走近作者,了解名著
《窮人》的作者是(? ),除了這篇短篇小說,他的代表作還有_______________(說出3部代表作)。
2.在括號中填寫合適的詞語。
( )的海風? ( )的海浪? ( )的狂風
( )的天氣? ( )的漁家小屋 ( )的桑娜
3.根據課文內容完成填空。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問題:“這樣做”具體指的是什么事情?為什么做出這樣的舉動時,主人公的心會跳得厲害?請結合課文中的某些語句加以說明。
4.說一說下列省略號所代表的意思。
①古老的鐘發啞地巧了十下、十一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
②天啊,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么和他說呢?……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
③“還好,總算活著回來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④我?桑娜臉色蒼白,說:“我嘛……縫縫補補……風吼得這么兇,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心呢!”
學生依據選項選擇正確的答案
A.表示省略遞增的次數
B.表示說話結巴,欲言又止的樣子
C.表示語句的跳躍
D.表示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
5.請用簡單的語言文字,概述本故事的大概意思。
(設計意圖:新課結束后要求學生完成相應的題目練習,能以直接的方式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便于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講解,以提升學習的效率。)
編輯:趙文靜
作者簡介:袁雙桃(1974—),女,漢族,甘肅隴南人,本科,高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