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佩佩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極大加快了教育領域的改革步伐。目前,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已成為教育行業的流行趨勢,小學作為學生英語知識體系初步建立的重要階段,在此形勢下也顯示出多媒體化、多樣化、個性化等不同的發展特征。小學英語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環節中,加強教學設計的優化,加快引入現代化信息技術,將更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果與課堂質量具有重要價值。
一、教學價值
信息技術的引入現已成為教育領域發展的重要趨勢。在“At the snack bar”一課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入現代化教學工具和教學資源,將極大地增強教學環節的生動性、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學習效果。與此同時,應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特別是與食物和飲料相關的基本英語表達和在餐飲環境中的英語交流能力。通過互聯網查找和收集與食物和飲料相關的英語表達方式,也能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而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實踐情景和創造對話機會,將逐漸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斷完善相關的知識體系,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學原則
信息技術融合趨勢下,教師在開展Unit 6“At the snack bar”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時需遵循一定的原則,以便更好地將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實際的教育教學中,促進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為學生營造更為高效的教學氛圍。
(一)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造力。在a cup of coffee,a glass of juice,a glass of milk,a hamburger,noodles等新單詞、新句式、新語法學習過程中,借用希沃白板、鴻合等技術工具,同時開發智能化教學輔助工具,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互動性原則
互動性原則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互動性特征,增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交流的活動環節,提升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利用在線學習平臺,課中或者課后,設置互動性較強的學習任務與討論話題,如“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in the snack bar?”“If you work in a snack bar,youll...”“I also know these common ordering phrases”等,鼓勵學生參與其中。還可利用社交軟件平臺,創設趣味性互動情境,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
(三)多元化原則
多元化原則即借助海量的圖片、文字、動畫等類型的資源,為學生新知識的學習提供支持,用單詞卡片、多媒體隨機展示等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方式,將學生引入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并采用在線測試、在線作業等形式檢驗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完成新知學習之后,借助線上學習平臺向學生發布課堂小測試,讓學生隨機寫出課堂上應該掌握的hamburger,milk,noodles,sandwich,coffee等詞匯,為實踐環節作鋪墊。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At the snack bar”一課,教學重點在于幫助學生掌握食物和飲料的英語表達方法,包括hamburger,rice,noodles,sandwich,coffee,milk等,同時掌握餐飲環境下簡單的英語交流,學會應用“How much is...?”“Can I have a...?” 等基本點餐用語,而教學難點在于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熟練且正確地應用于各種英語交際環境中。
四、教學預設過程
(一)明確課程教學目標,確定教學方向
在依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目標時,教師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語言知識目標。學生需掌握基本的英語單詞、短語和語法知識,包括單詞的正確發音、拼寫、常見表達等。教師呈現snack bar的圖片,介紹并拼讀新單詞snack bar。(2)語言技能目標。學生能調動基本英語知識體系,開展基本的聽、說、讀、寫活動,完成以“At the snack bar”為主題的英語對話。(3)情感態度目標。能夠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和語言交流,愿意同他人開展合作學習和交流活動。(4)學習策略目標。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學習策略和方法,具體包括記憶、閱讀、寫作等策略,學生能自主完成常見小吃單詞及短語的拓展積累。(5)文化意識目標。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中,學生能初步了解英語國家的小吃文化、風俗習慣及發展歷史,提升基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Unit 6 “At the snack bar”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學生掌握基本的食品單詞,如hamburger,milk,noodles,sandwich,coffee等,掌握基本的點餐常用短語,如a glass of,a cup of,a sandwich等。
2.學生能夠運用本單元所學詞匯與句型,進行簡單的點餐對話,如“Can I help you?”“What about you?”“Anything else?”等。
3.通過實際的情景模擬,有效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在生活中的英語應用能力。
(二)創新課堂導入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信息技術融合下,為小學英語教學課堂導入形式創新注入了新動力。(1)播放英語歌曲。教師可選擇與the snack bar相關的歌曲,讓學生初步掌握課堂所學的英語句型和單詞,將學生引入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來。(2)動畫視頻導入。動畫視頻導入相較于歌曲導入更加直觀,學生能從動畫視頻中更好地體驗到語言情境,初步了解課程中所學習的小吃店常用的英語對話與表達方式。(3)實物展示法或模型展示法。利用具體的小吃圖片、實物或者模型等直觀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英語課程中所學的內容,拉近學生與教學內容的距離。
教師采用動畫導入法與圖片導入法相結合的方式,導入“At the snack bar”一課。
1.播放一段與小吃店相關的英語動畫視頻,讓學生看到英語點餐與用餐的實際場景,形成初步認知。
2.采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一些小吃店中常見食品和餐具的圖片,如漢堡、薯條、可樂、紙巾等,讓學生用英語表達這些物品的名稱和用途,并向學生實際展示立體卡通模型,讓學生進行分辨。
3.用“What do you want to eat today?”引導學生用英語回答自己想吃的食物及數量,導入新課的正式學習中。
(三)創新新知教學方法,提升學習效率
信息技術融合的背景下,小學生英語新知識學習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1)利用PowerPoint、希沃白板、鴻合等多媒體教學工具,讓學生更清晰地學習本課的單詞、短語、句型的意思和用法。(2)采用電子課本。電子課本較傳統的紙質數據而言,更具便捷性,可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的互動與練習機會,幫助學生鞏固新知。(3)采用記憶游戲、翻譯工具、語法測試等教育軟件,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英語。(4)利用知識膠囊等輕量化工具,把本課的知識點錄制成互動小微課,用于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
新詞匯學習與新句型學習是“At the snack bar”一課的重點。
1.新詞匯學習
首先,采用多媒體圖片向學生展示本課需要記憶的新詞,包括hungry,rice,coffee,hamburger,noodles,sandwich等,并配以實物照片,加深學生的印象,方便學生記憶;采用希沃白板開展互動,隨機點名,讓學生根據圖片回答對應的單詞。
2.新句型學習
利用語音識別技術,讓學生跟讀常用的點餐短語和句型,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和語調;給學生留足自讀的時間,對學生出現的語音、生詞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充分掌握本課重點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How much is it?”等。
(四)優化實踐應用環節,提升掌握效果
新知鞏固環節對學生知識體系的優化和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信息技術融合趨勢下,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At the snack bar”實際的教育教學環節中,更應重視其應用的有效性。(1)情境創設。這是小學英語教學中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為學生模擬真實的小吃店交流環境,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和學習興趣。(2)開展游戲。游戲教學在小學階段教育教學中具有顯著優勢,其較為符合小學生的個性發展特征,采用本課具體的新詞、短語為學生設計單詞接龍、猜詞游戲、角色扮演等游戲,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獲得學習新體驗,具體有:
“At the snack bar”一課教學設計中,教師在鞏固新知環節可設置角色扮演游戲,增加學生新知互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交際能力。
1.準備角色。教師提前準備一些角色卡,包括服務員、顧客A、顧客B、收銀員等,將每個角色卡上寫上相應的對話,服務員角色卡內容為“What would you like?”“Anything else?”“Can I help you?”“Here you are.”顧客卡片內容為“Id like...”“How much is it?”“I want that/this.”學生依據所掌握的知識添加內容。
2.分組。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選出組長,負責協調角色扮演的順序和表演內容。
3.角色扮演。每個小組根據角色卡上的內容進行扮演,如服務員問顧客要點什么,顧客要回答并點餐,收銀員要計算總價并收錢等。要求學生盡可能調動知識體系,利用所學單詞與句型完成角色扮演任務。
4.評價。針對各個小組的具體表現,做出點評,并糾正學生語音、詞匯與句子應用方面的問題。
(五)重視作業布置環節,拓展延伸新知
(1)教師可利用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等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學習方式,其具備的實時互動、在線討論、作業提交等功能,為學生自主探究小吃店常用語和本課文化背景提供了便利。(2)借助智能英語學習應用平臺為學生學習詞匯、句型句式等拓展提供支持,在鞏固課堂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獲得知識拓展與延伸的啟發。(3)借助多媒體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教師為學生推薦知識拓展電影資源《料理鼠王》、圖書資源《美食從天而降》與動畫資源《海綿寶寶》,提升學生的聽力與口語能力,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與風俗習慣。
課堂總結與作業布置是“At the snack bar”一課的最后環節,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1.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重讀文本內容,讓學生自己總結或者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回顧,總結本課所學知識,包括新單詞和新句型。與此同時,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英語進行點餐和購買食物的對話。
2.作業布置。搜集、整理一些常見的英語食品名稱和形容美食的詞匯,如delicious,crispy,soft,chewy等,記錄下來,擴大詞匯量;閱讀延伸文本中簡單的英語菜單和食品介紹,提高閱讀能力;與家人一起模擬點餐情景,應用簡單的句型與家人進行模擬對話。
五、教學反思
“At the snack bar”一課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課件、互動白板、網絡資源和英語學習應用等信息技術工具和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了食物和飲料的相關知識,并開展了深入的模擬對話和實踐訓練,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教師在引導學生借助互聯網查找和搜集小吃店食物和飲料的相關詞匯時,沒有指明具體的材料查找方向,一些學生提交的拓展詞匯中與教學內容存在偏差。
信息技術融合背景下,社會各界對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不僅需要其融入現代化信息技術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還需加強教學環節的優化。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實際的教育教學時,需嚴格遵循創新性、互動性、多元化、個性化原則,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課程要求,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創新課堂導入形式與新知教學方法,同時優化新知鞏固環節,重視知識拓展與作業布置,以此為學生的英語知識體系完善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快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進程。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