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飛 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工藝美術在我國的文化產業構成中一直占有重要比重,工藝美術產品涵蓋工藝雕塑類(如玉器、木雕、石雕、微刻等)、刺繡和染織類(如刺繡、印染、織染等)、織毯類、抽紗花邊和編結類、藝術陶瓷類、工藝玻璃類、編織工藝類、漆器類、工藝家具類(如硬木家具、骨木鑲嵌家具、金漆鑲嵌家具、大理石鑲嵌家具等)、金屬工藝和首飾類以及人造花、工藝畫、手工玩具、扇、剪紙等。廣東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特色的工藝美術資源,如廣州的廣繡、彩瓷、紅木家具、藤編、竹編,韶關的竹木及其加工品,汕頭的金漆木雕、潮繡、抽紗,佛山的剪紙、石灣公仔,江門的藤編、恩州奇石等。工藝美術是我國鄉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地域的工藝美術形式可以凸顯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地域優勢特長,調動當地地方人力資源,擴大就業渠道。工藝美術是鄉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振興傳統工藝美術對促進鄉村振興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國內結合不同的工藝美術形式進行鄉村振興的研究越來越多。孫媛媛的研究認為通過振興工藝美術產業可以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可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通過振興產業可以帶動當地農民就業,進而提高農民收入,工藝美術產業對于鄉村振興有很大的意義。鄭興龍、任然等以和田地區為例,對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如何推進和田地區鄉村振興進行了探討,認為工藝美術是推進農業現代化、新農村建設、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湯瑾瑜認為誕生于鄉野的傳統手工藝極具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發展工藝美術能促進鄉村經濟發展,能傳承與保護傳統文化,對于鄉村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李振升以竹產品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如何開發竹資源,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李宏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優先考慮生態文明,以綠色發展引領美麗鄉村的振興,并通過研究農村秸稈材料在家具設計領域的新方法傳達了鄉村振興下的綠色生態發展理念。趙安在“文化+旅游”視域下研究振興傳統工藝,實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并通過培育地方工匠大師和民族文化品牌有效助力鄉村振興。李海珍、李龍旺認為工藝美術產業是典型的鄉村產業,工藝美術是實施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工藝美術產業是實施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載體,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精神文化價值、產城融合價值、社會民生價值等十分顯著。另外,張詩照以皮革、馮信群以絳州云雕、張曉俊以木雕紅木產業、錢江涵以紫砂為研究對象,探討了不同形式的工藝美術產品助力鄉村振興的策略。夏能權對如何培養鄉村非遺傳承人進行了探討。

日本的傳統工藝美術振興之路對于我國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日本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定義和傳承非常具有借鑒意義,日本注重手工藝的傳承及發展,對“工匠精神”進行了重新定義并將其發揚光大,完成了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定義與振興。我國有著幾千年農耕文明歷史,對于如何保護和傳承傳統工藝美術可以從日本手工藝的發展歷程中得到啟示。更重要的是,我國在經歷改革開放后真正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對于傳統工藝美術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1]。
工藝美術對于鄉村振興的意義毋庸置疑。國內鄉村特色工藝美術形式繁多,工藝美術賦能鄉村振興發展,通過融入民族民間文化元素助力鄉村建設,并通過鄉村典型工藝美術產品的設計實踐達到弘揚鄉村人文之美及豐富和發展鄉村文化業態具有重大意義。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認真總結農業農村發展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準確研判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鄉村演變發展態勢,切實抓住歷史機遇,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2019 年,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廣東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明確提出“重塑鄉村文化生態”,強調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符號,盤活特色文化資源,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國務院頒布的《傳統工藝美術保護條例(修訂版)》和轉發的《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也指出,各級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振興鄉村傳統手工藝,同時加強新舊動能轉換,重點發展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產業,為繼承與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落實精準扶貧、實現鄉村振興賦能[2-3]。為重構鄉村文化的當代價值,發掘并振興傳統工藝美術尤為必要。發展傳統工藝美術對鄉村振興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鄉村振興也是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的重大戰略支撐,為傳統工藝美術創新并持續發展不斷提供新動力和新動能。
工藝美術是鄉村文化與生活的重要內容。很多工藝美術產品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木版年畫、刺繡、緙絲、面塑等。工藝美術起源于鄉村,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和傳承需要發揮其文化屬性和鄉村特征,要傳承和創新工藝美術不同形式作品及技藝的特色,在鄉村扶貧、鄉村經濟發展、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4]。
工藝美術是帶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工藝美術產業白皮書(2020)》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 年年底,全國工藝美術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共計4870 個,累計完成營業收入8275.4 億元[5]。工藝美術產業屬于典型的鄉村產業,鄉村振興要想真正地發展,首先就要產業振興,而發展工藝美術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工藝美術產業如藤編、竹編、剪紙等根植于農村,由于入行門檻低、綠色環保,而且農村發展工藝美術產業可以就地取材,因此發展工藝美術可以很好地促進當地農民就業,給當地農民創收,進而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不同的工藝美術產品具有不同的藝術性和美學呈現,發展工藝美術有助于美麗建設。不同地域的工藝美術產品蘊含的美術元素、藝術元素,彰顯了美麗鄉村建設不同的地方特色及審美品位。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對鄉村美育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挖掘、傳承并創新工藝美術產品,加大對工藝美術的宣傳力度,助力建設美麗鄉村,對于提高農民對美的感知力、培養和提升農民的審美情趣、培養農民創造美的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振興鄉村工藝美術,賦能鄉村振興在現實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如技藝傳承困難、市場需求小、鄉村生產環境及條件有限等,要真正實現工藝美術賦能鄉村振興,還要針對性地分析并解決現實困境。
大部分年輕人對傳統手工藝興趣不高,致使很多傳統工藝美術技藝逐漸失傳。因此,技藝傳承困難是目前很多工藝美術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傳承不足阻礙了工藝美術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
在一些鄉村地區,市場對于傳統工藝品的需求并不高。當地居民更喜歡或更傾向于使用現代化的產品,對傳統工藝品的認可及關注度都有限,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及接納程度直接導致了工藝美術產品市場的不確定性,也相應地制約了工藝美術在鄉村的發展。
很多鄉村地區的生產條件和環境相對艱苦,缺乏現代化的工藝生產設備和條件,致使工藝美術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都受到很大影響,直接影響了鄉村工藝美術產品的產出。
傳統的工藝品銷售渠道滯后于市場需求,沒有與現代市場相適應的銷售網絡,使得鄉村工藝美術產品很難進行市場推廣并被消費者看到,鄉村特色的工藝美術產品難以進入主流市場。
鄉村很多形式的傳統工藝美術產品缺乏與時俱進的設計,難以契合現代人的審美,難以吸引年輕的消費者。在鄉村振興中,要注重工藝美術產品的設計創新,使其更符合現代審美和市場需求。
支持鄉村工藝美術的政策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缺乏相應的培訓和資金支持,影響了工藝美術在鄉村振興中的推廣和發展。
振興傳統工藝美術,對促進鄉村振興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只有解決好工藝美術當下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有針對性地研究發展策略及舉措,才能更好地賦能鄉村振興。
保護傳統手工藝,激發當地手工藝人的創造力。我們可以在鄉村積極開展工藝美術傳統技藝的傳承工作,通過培訓班、工作坊等形式,向村民傳授相關技能,讓更多的人傳承工藝美術傳統技藝。
結合鄉村工藝美術特色,利用工藝美術引領產業發展,打造鄉村工藝品品牌。通過提高產品質量、設計水平,開發有市場競爭力的工藝品,實現鄉村產業的升級和增值。
將傳統工藝融入現代文創產品中,設計出具有時代特色的工藝品。這不僅能夠拓展產品的受眾群體,還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工藝美術行業。
利用工藝美術促進旅游資源開發,打造特色文化旅游項目。可以組織地方特色的工藝制作體驗、展覽活動,進行旅游項目包裝,吸引游客,提高鄉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成立工藝美術合作社,使鄉村手工藝人共同合作,提高規模效益。通過合作模式,可以共同開發市場、采購原材料、分享資源,提升整個鄉村工藝產業的競爭力。
利用互聯網平臺,將工藝美術產品推廣到更大的市場。通過建立在線銷售平臺或直播帶貨等現代銷售模式,提高產品的曝光度,增加工藝美術產品的銷售渠道。
地方政府可以積極出臺振興鄉村工藝美術產業的相關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場地提供等,通過政策的支持促進鄉村工藝美術的發展。
通過在鄉村地區組織工藝美術活動,加強地方居民的參與感和認同感。開展工藝美術教育,培養年輕人對傳統手工藝的熱愛和繼承意識。
我國鄉村的工藝美術資源十分豐富,在鄉村振興中要充分利用工藝美術資源,保護和傳承工藝美術資源,通過文化傳承與培訓、產業振興、文創產品開發、地方旅游體驗、工藝美術合作社、數字化在線銷售、地方參與和教育等不同路徑和策略賦能鄉村振興,讓工藝美術與鄉村振興同行、產業與地方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