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論》
作者:邱仁富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203-8264-9
出版時間:2022 年4 月
定價:79 元
基于智慧校園建設背景,對學生群體與個體進行思想、學習以及生活等方面信息的精準把握已成為可能,尤其在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精準把握學生狀態并實施精準教育舉措具有充分可行性。順應上述背景,“精準思政”理念被學界提出和逐步應用,并在提升思政育人工作實效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文章結合《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論》一書,立足于精準思政理念,就思政教育親和力的提升路徑展開了探索。
由邱仁富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引論》一書,是一部圍繞現代思政育人工作實施規律與具體工作方法展開系統探討的專著。書中,作者首先指出當代思政教育在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兩方面的雙重使命,指出新時代思政教育的現實意義。其次作者以問題為導向,著重對思政教育的親和力問題、針對性問題以及大數據建構問題等展開探索,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一步步揭示思政教育的發展方向與思路。最后作者具體探討了思政理論課發展問題,為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提出諸多可行建議。該書理論闡述透徹,兼顧學理性與實踐性,尤其在新時代思政教育親和力提升方面給出了具體意見,為強化思政教育實效性指明了反向。
作者在回答如何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的問題時,指出把握學生群體與個體特征、拉近思政教育工作與學生的情感距離是提升親和力的關鍵。筆者基于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基于負責任創新的海洋生態安全的善治研究”(L18BSH012)以及大連外國語大學科研項目“‘美麗中國’視域下生態治理現代化研究”(2021XJYB35)研究成果認為,傳統思政教育要把握學生特征,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觀察并且需要一定師生交流,因此對學生與教師來說都有一定實施難度。而基于精準思政理念的現代思政教育可以依托智能校園環境實現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道德素養、學習現狀以及日常生活交際等各項數據的觀察與把握,從而為相關思政育人工作實施提供數據支撐。書中就如何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給出多方面建議,再結合“精準思政”理念,可以具體總結出三方面的“精準化”親和力提升路徑。
其一,精準識別,凸顯思政教育對象差異化。書中提到,“因材施教”是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的要義之一,只有同時構建好學生群體與個體的思政培育體系才能讓不同類型學生、不同階段學生獲取足夠的培育資源。為此,院校需要立足于精準識別思想,以全口徑、全鏈條數據采集技術收集整理學生的價值數據,包括學生整體數據、學生類別數據以及學生個體數據;在學生個體方面,學校還要收集識別學生個體在不同場域的行為數據信息、學生個體在當前教學階段的學習數據信息、學生個體在不同學生群體中的交際信息等。精準識別學生信息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精確的數據來源,如此既可以掌握學生群體的普遍情況,也可以了解學生個體境遇,從而改變一刀切的思政教育方法。
其二,精準決策,促進思政教育手段科學化。在精準識別學生多方面信息數據的基礎上,院校可以實施更為精準的教育決策以促進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性與系統性。例如,院校結合學生在課堂考勤、考試與綜合評價等方面的數據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把握,再結合其心理狀態、日常交際狀態、學習行為狀態等信息對學生個體情況進行把握,得到最能體現學生實際情況的思政教育評價,最后以此來優化學生個體的思政工作方案。再如,院校可以對學生的社會實踐、創新創業、社團活動、心理指導等既有教育活動展開全面評價工作,然后結合學生群體與個體的實時數據,為課程設置、教學活動設計、專業分流分層等具體工作提供決策參考,構建更完整的思政育人工作體系。
其三,精準追蹤,實現思政教育服務實時化。要促進思政教育親和力,就要促進思政教育服務實時化,不能再局限于“問題應對”和“階段實施”,而是要將思政教育服務融入學生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為此,院校可以通過智慧校園環境對學生思政教育情況進行實時把控與追蹤,通過監測數據變化動態掌握培養方案的落實效果,安排專業人員及時研判并改進方案。另外,院校借助大數據的數據演算和邏輯推理等技術還有助于推動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全時性教育工作。
總之,精準思政有效推動思政育人工作從“漫灌”到“滴灌”的轉變,讓思政育人資源更有效地落實到每位學生身上,讓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心理狀態的學生都能接收育人元素,這便是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的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