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亞偉

在網上看到一個短視頻,有個女孩用英文朗讀的英國詩人蘭德的詩《生與死》,我不由得輕輕跟讀起來。這首詩被楊絳先生翻譯成中文是這樣的:“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熱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活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記得很多年前,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包括它的英文版,當時我瞬間就被打動了。我心中的一個夢想,仿佛感知到春風的溫度,突然間就種子一般破土而出——我將來也要成為翻譯家。那個年代,人們的理想總是與成名成家聯系起來,比如科學家、音樂家之類的,用來寫作文時應付老師的。可我的夢想不是應付老師,完全是從心底生發出來的。
當時我的英語成績特別好,被同學們稱為“英語皇后”。雖然學的是“啞巴英語”,口語交流肯定不行,但我對學習一門外語的興趣極為濃厚。這個地球上,不同的人創造出不同的語言,每種語言都各具特色,真是一種奇跡。我很想把一門外語學精,那等于為人生打開了另一扇大門。
我的作文雖然寫得也不錯,但我不認為自己是有天賦的。想要成為作家,天賦比努力重要。我覺得有文學天賦的應該是類似王勃那種早慧之人,隨手即可寫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句子。我對文學,一直是憑著一腔摯愛堅守著,所以我對文學語言的把控能力還是有的。當一位翻譯家,我的條件還算具備。
我決定先把英語學好。當時我們在大學已經不學英語了,為了實現夢想,我買了好幾本厚厚的英文詞典,每天早晨都堅持背英語單詞。青春歲月里,被夢想叫醒的滋味是幸福的,覺得未來的日子充滿了光亮與色彩。與此同時,我依舊閱讀大量文學作品,以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
我的這些努力,跟所學的專業課毫無關系。無論學業多么緊張,我都要擠出時間自學。在夢想的指引下,我的方向確定,目標明晰。當一個人朝著一個目標奮進的時候,心中永遠是充滿力量的。我記得每天晚上臨睡前,我都會默記幾個英語單詞。背著單詞進入夢鄉,夢也是踏實的。早晨五點鐘,別的同學還在睡夢中,我卻早早起床來到水房看書。借助水房昏暗的燈光,我把夢想點亮。我輕輕讀著英語單詞,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音。天漸漸亮了,同學們都來水房洗漱,我才敢大聲讀出來。大家用好奇的眼光看著我,我卻無比坦然和驕傲。有什么比為夢想奮斗更讓人興奮的呢?
可是,世事難預料,后來因為各種原因,我沒能實現夢想。我與外語漸行漸遠,與文學漸行漸近。有時候我好像已經完全忘記了曾經的夢想,可是一次不經意的觸動,又讓我的心起了漣漪。一個夢可以做多少年?我覺得是一輩子。
人生漫漫,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由無數個夢想撐起來的。大部分夢想,僅僅是發了芽,卻未曾開花結果。有人以為,成空的夢想是沒有價值的。我卻覺得,你做過的每一個夢,都像舟楫一般,是來渡你的。一個個夢想,會帶你抵達更遠的遠方。那些夢想,是我們蒼白的人生底色上華麗繽紛的點綴。夢想的花朵,驚艷了一段年華。即使此去經年,時光老去,曾經的夢想都會像舊日戀人一樣,帶給我們無限溫柔。
一個夢可以做一輩子,塵緣起落,那些錯過的夢想,成為了一生揮之不去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