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平
(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地鐵運營的里程以及年限在不斷增加。同時,地下鐵道是具有技術密集性、資金密集性、專業門類復雜的大型市政基礎設施[1]。隨著運營時間的增加,地鐵站內相關設備的運營維護工作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區間內部設備的工況穩定性尤為重要,直接關系到線路的正常運營。因此,區間防護設備正常功能的發揮,尤其是江海河湖位置防淹門的設置尤為重要,是發生河湖漏水保護地鐵站內及鄰近區間設施的重要屏障。因此,發揮區間防淹門的正常功能對應急事件處理至關重要。因為區間防護設備加工制造安裝精度要求高,施工安裝期間配合不到位很容易導致設備無法有效發揮其功能。施工原因導致的設備問題,如果在運營前未及時解決,后期運營期間再進行整改,將給工程管理增加不可估量的協調管理難度。為此本文以南方某城市區間防淹門設備問題及管理模式進行了探討,很好地解決了運營期間時間緊迫、技術難度大,協調作業多的問題[2]。
南方某城市某站點平開式防淹門的門扇安裝,在進行伸縮臂安裝時發現,土建單位在側墻上預埋的連接伸縮臂用的鋼板位置相較于圖紙要求偏差較大,并且在受力時,直接被拉出混凝土墻體,經查看,鋼板預埋時未按要求焊接錨固筋。參見各方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現場實地測量后發現,防淹門處側墻在澆筑混凝土時,脹模嚴重,導致側墻位置整體偏差較大,無法滿足防淹門開關尺寸要求,防淹門各個預埋件(門框、鉸頁預埋板、支撐預埋板、安裝鎖定預埋板)與土建同步預埋施工,由于土建施工偏差過大,防淹門各個部件運至現場安裝過程中,各個部件在用盡設計調節余量后未能達到設備設計存放尺寸要求,設備安裝、調試、使用不受影響,能夠實現防淹與人防防護密閉功能,但不能滿足軌道限界要求。由于現場已經通車試運營,為保證列車營運安全,將防淹門油缸支座安裝架鏈接銷軸卸掉,將門扇置于安全位置,導致不能實現正常防淹功能。
根據存在的問題,建設單位組織相關參建單位進行技術探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多方案比選,主要以以下兩種方案為主。
方案一:增設門扇上頂部輔助吊裝器具(包括但不限于手拉葫蘆2 臺,3 t/ 臺),輔助吊具平時安裝到位并采取措施確保不影響行車安全;增設零部件箱,將平時卸掉的油缸支座安裝架銷軸及其他零部件置于箱內,箱子使用不宜用鎖具,宜采用方便開啟的方式固定;平時用鎖鏈將油缸支座端部與頂部輔助吊裝器具可靠固定,以防下墜。防淹門應急響應二級警報響起,軌行區無行車并無別的安全隱患時,由相關方根據指示派至少3 名工作人員(著救生衣)進入相應防淹門位置,解除防淹門安全鎖定裝置,將門扇推至油缸支座安裝架安裝合適位置,打開零部件箱,用輔助吊具(手拉葫蘆等)將油缸支座安裝架吊裝到位,插上銷軸,確認達到設計要求后,迅速離開,將設備情況告知控制室,控制室根據防淹門操作步驟與上級指示實現關門;隧道水患解除后,確認軌行區無行車與無別的安全隱患時,執行與第3 條相反的操作,同時確認防淹門門扇固定在安全鎖定裝置上,確保固定牢靠。
方案二:將預埋鋼板處混凝土墻體保護層鑿除,使預埋鋼板盡量靠近墻體并用植筋的方法將鋼板焊接固定。組織第三方測量單位對目前人防側墻及預埋鋼板的實際位置進行精確測量,然后將實際測量結果提交人防設計院重新核算防淹門伸縮臂及支座的理論安裝位置。最后由防淹門安裝單位根據最新的安裝要求對防淹門相關構件進行重新位置調整,并重新對防淹門進行整體調試。接觸網、通信等相關專業配合問題,如需要關門期間接觸網拆除問題;現場作業焊接期間需保護區域;涉及的安全措施問題較多。
針對以上方案,方案一缺點可行性較差,無法實現遠程操控,且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在應急情況下,很難完成設備既有功能的實現且一次性實現功能到位的要求;優點在于整改任務少,對線路運營干擾少。方案二優點在于可以實現原有設計功能,對各種工況可以進行遠程操控,能夠實現一勞永逸的要求;缺點在于對現有運營干擾較大,需要現場進行實際操作,運營期間接觸網、供電等專業需要進行交叉配合作業,多單位組織施工難度大,土建、測量、運營、機電等需統一組織管理。
根據方案比選,同時保證線路后期安全,經各方專家討論最終統一意見采用方案二。具體整改內容:對區間防護設備現有情況進行測量,原有設計單位根據現有數據出具具體實施方案,包括土建結構處理、站內上下行防淹門門扇支撐臂連接座、支撐臂墻上支撐座、支撐臂、運動部件進行更換調試檢修加注潤滑油、表面防腐層應重新進行防護涂裝。
施工準備→防淹門原有伸縮臂、支座拆除及臨時堆放→人防側墻剔鑿并重新埋設預埋鋼板(土建單位負責)→預埋鋼板實際位置精確測量(委托第三方測量單位負責)→重新安裝防淹門伸縮臂及支座→對防淹門重新進行單機調試。
4.2.1 施工準備
1)機具準備
根據起重重量大于物體重量的原則,選用各零部件工作正常的倒鏈,本次防淹門伸縮臂及支座拆裝擬選用3 t 的倒鏈2 臺主吊,并配備相應繩索保持伸縮臂及支座在拆除和重新安裝過程中平穩。作業前,嚴格檢查所用倒鏈的各機械性能。
2)施工前的作業環境準備
(1)做好軌道公司運分人員及車站人員的溝通工作,詳細了解作業周邊現場狀況。(2)伸縮臂及支座拆除及重新安裝工作前,確保防淹門上部接觸網已停電;防淹門重新單機調試過程中,確保門扇開閉范圍內的接觸網已拆除。(3)確保防淹門伸縮臂及支座拆除安裝、防淹門單機調試過程中,作業半徑范圍內應確認無閑散人員;確認作業范圍內障礙已排除;人防側墻上線纜及支架有防護措施。
3)施工作業前的人員準備
(1)嚴格執行軌道公司關于軌行區的各項管理規定;施工作業前,完成運分人員組織的安全技術交底及班前講話;(2)所有作業人員必須經過施工安全技術交底,熟悉掌握防淹門伸縮臂及支座的拆除范圍、現場臨時堆放位置及防淹門單機調試的技術要求;對周邊已完成設備設施的成品保護措施等。(3)凡進入現場人員都必須穿戴好個人勞動保護用品,同時確保勞保用品必須是完好無損且在有效期內的。
選用防淹門扇上部頂部預埋的人防吊環作為吊點,用3 t倒鏈事先將防淹門伸縮臂及其底座固定好,并確保在整改拆除過程中,倒鏈始終處于受力狀態。然后,用人防專用工具將伸縮臂及支座轉臂點的傳動構件拆除,使伸縮臂及支座分別與防淹門扇、人防側墻分離。最后,通過倒鏈將已拆下的伸縮臂及支座下放到地面上,整個下放過程,需緩慢進行,并注意對人防墻上線纜的成品保護。
防淹門伸縮臂及支座下放到地面后并確實放穩后,將吊裝倒鏈松開。然后人工將拆下的各個構件水平運輸到防淹門扇對面的臨時堆放點并用膨脹螺栓固定好,整個水平搬運過程中,各構件嚴禁觸碰地鐵軌道。
4.2.2 重新安裝防淹門伸縮臂及支座
待重新埋設的預埋鋼板達到設計要求后,委托第三方測量單位對預埋鋼板實際位置進行精確測量,并把防淹門伸縮臂支座安裝位置定位好,然后將之前拆下來的伸縮臂、支座等構件重新安裝到位。構件水平運輸及安裝順序與拆卸過程相反。
4.2.3 防淹門重新進行單機調試
待防淹門伸縮臂及支座重新安裝就位后,組織人員對防淹門進行啟閉開關單機調試,調試結果需滿足相關規范要求[3-4]。調試完成并自檢合格后,組織監理等相關單位進行驗收。相關測試要求如表1 所示。

表1 測試步驟
測試安全相關要求:
1)調試前務必要對接觸網停電、拆除,調試過程中需要保證防淹門區間無地鐵車輛通行。
2)參與測試人員必須穿戴好相應的安全防護用品,嚴格遵守和執行運營分公司的各項安全管理規定和安全操作規程。
3)各系統負責人需保證在聯調過程中人身和設備安全,根據測試“內容和步驟”對各系統的影響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并做好相應的應急預案,防止造成人員傷害和系統設備的損壞。
4)參與測試員按照現場總指揮或現場執行負責人的調動行動,不得擅自離開工作崗位或進入無關測試區域,應及時并如實反饋現場設備工作狀況。
因此次改造升級是在已運營線路進行,正常的直線制、矩陣制等管理模式難以適應本工程改造的要求。本工程改造過程中牽扯專業性較強,需要相關技術職能部門進行技術指導,且多頭單位領導,導致整體管理沿用原管理模式對工程實施帶來較大挑戰。因此,本改造過程中創新采用了直線制加職能管控的模式,即由主要牽頭單位統一領導,統一下達指令,各專業單位派出技術型領導進行現場指導,在牽頭單位授權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對現場問題下達指令。本管理模式下避免了既有運營線路夜間作業時間短,作業指令多頭下達的矛盾,很好地解決了實際問題。
本文通過技術方案比選,從技術上解決了既有運營線路在無法停運的條件下進行區間重大防護設備整改的可行性。通過管理創新,靈活解決了區間專業多,協調難的問題。探討出了一套在運營期間多專業作業協作,協同配合的管理方案,為今后運營線路區間問題整改提供了技術支持,完善了管理模式,創新性地開拓了運營單位、維護單位、施工單位等多單位有效協作,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高效率協作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