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耀海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積累了極其寶貴的歷史經驗,蘊含著極其深刻的歷史啟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繼往開來、奮勇前進的堅實基礎。企業培訓部門作為企業開展黨史培訓教育的主陣地,需要立足實際、守正創新,不斷探索黨史培訓教育的路徑,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實走深,教育引導全體黨員以史為鏡、以史明志,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
“黨史姓黨”,決定了黨史是門政治性很強的學科,開展黨史培訓教育工作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企業培訓部門要不斷完善機制,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高素質黨史培訓隊伍。
建立培訓師隊伍“引進走出”機制。開展人才引進行動,健全選人、用人、育人、管人機制,發現優秀骨干人才。通過外聘一批經驗豐富、熱心教育事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黨史學習教育專家,建立黨史培訓人才專家庫,形成梯次配備、結構優化、儲備充足、接替有序的培訓師隊伍。加強企業內訓師隊伍建設。內訓師要先學一步,抓好自身黨史學習教育。開展黨史培訓需求調研,通過與不同崗位的黨員面對面交流,收集黨員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將其融入到黨史培訓之中。組織骨干培訓師座談交流,探討培訓的方式方法,打造精品課程,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增強宣講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偉大的時代給黨史工作提出的宏大課題,也賦予了黨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任務。企業培訓部門要圍繞黨的思想理論發展史,結合黨員差異化需求,探索改進課程設計流程,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程開發與實施能力。
規范課程設計的“八步”流程:企業研究分析黨史培訓隊伍中每名培訓師的專業能力及興趣點,鼓勵其結合自身優勢開發課程;組建課程設計項目組,根據培訓主題和項目的實際需求,組織相關方商議確認課程主題及內容;培訓師準備課程大綱,說課、解讀設計思路;項目組集體研討,提出改善建議;確認課程大綱、課程案例及授課方式方法;培訓師準備教案,制作課件,進行模擬演練;項目組集體磨課演練,完善課程;在黨史培訓班授課,收集參培人員反饋信息,進一步優化課程設計。
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企業要運用“互聯網+”組合思維模式,探究線上線下多途徑授課方式。探索“理論教學+紅色基地現場”教學模式,通過全方位、立體式教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修養,引導黨員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就,主動擔當作為。探索嘗試沉浸式體驗學習模式,運用自主、協作、競爭、分享的互動式學習,激發學習熱情。比如,把黨史中的知識點,以重大事件為線索,設計題目,將黨員臨時劃分為若干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通關競賽,以“賽”促學。
堅持培訓目標導向,是確保黨史培訓取得預期效果的根本保證。學史力行是黨史學習教育的落腳點,企業培訓部門在黨史培訓教育中,要始終堅持學以致用,通過專題研討等方式,把學習黨史和推進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引導黨員切實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專題研討是打通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的重要途徑,目的就是將所學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現場調研是發現理論知識在實踐運用中產生的問題,進而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為進一步完善課程設計提供有力依據;學用相輔是黨員在黨史知識運用中,推動學習與工作互融共促,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切實用學習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