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月
水粉靜物寫生是指將水調和含膠的粉質顏料進行創作的一種繪畫方法,水粉靜物寫生最初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光線在國畫中的運用自古便存在,顧愷之在《畫云臺山記》中便提到“山有面,則背向有影”“下為澗,物景皆倒作”。其對光線的運用技巧及表現手法進行了詳細描寫,自然界的光線中,具體來說包括七種基本顏色: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藍和紫色。在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光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水粉靜物寫生當中,光線是一種不可缺少的關鍵因素,創作者在進行水粉靜物寫生時,要以自身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某種情感或思想,對自然界客觀事物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處理,使水粉靜物寫生作品成為反映某些情感的載體和途徑。通過深入分析光線的特點、作用與表現效果,有利于水粉靜物寫生能力的提升。此外,通過對水粉靜物寫生作品中光線應用情況的分析,也有助于從更加深刻的角度理解和分析水粉靜物寫生作品的內涵,對深入研究藝術作品具有重要意義。
在水粉靜物寫生中運用光線,有助于產生更加良好的視覺效果。無論是何種藝術形式,其內在情感的表達和對整體繪畫藝術的分析,都必須建立在對作品的視覺分析之上。我們研究水粉靜物中光的融合,自然也應該關注視覺效果的分析。我們在水粉靜物寫生時,要注意分析光線在水粉靜物寫生視覺色彩協調中的作用。
首先,水粉靜物寫生中光線的融合,可以實現繪畫中視覺色彩的合理布局,給觀者更好的審美體驗。[1]
其次,水粉靜物中光線的視覺效果還可以實現對水粉靜物內在視覺層次的提升,逐步實現水粉靜物的自然表現效果,進一步形成有質感的靜物寫生畫面,與觀者產生情感共鳴。
最后,在水粉靜物寫生中運用光線,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畫面氛圍。比如水粉靜物的底色是鮮艷的,但在中國繪畫理念中,不求運用濃烈的色彩,只求通過精準的線條表現國畫主旨,此與西方繪畫通過色彩表現主題不同,國畫可以通過運用光線,表現出物體的明暗、體積、質感以及空間感。光線也作為作品色彩的補充,實現作品的欣賞價值和畫面立體感的增強。[2]
聚集光線是指通過光線的聚集照射,可以產生增強的明暗對比效果。聚光燈可以增強物體的顏色對比度。當人們對集中光進行視覺欣賞時,他們首先會捕捉到強烈的色彩。在素描作品的應用中,這種光線具有增強藝術作品視覺效果的作用。水粉靜物是素描藝術的代表,將聚光融入現代水粉靜物,對提高水粉靜物在藝術欣賞中的視覺效果,引起欣賞者的共鳴起到一定的作用。[3]以《大連漁民》為例,該畫作通過光線繪制了太陽照亮山坡、房子甚至是山羊的感覺。但是,此畫中完全沒有陰影,而是通過光線為作品“留白”。此舉一方面使得光線對寫生的作用明顯加強;另一方面,光線看似是隨意繪制,實則使得畫中的人物、景觀更加樸素自然,既汲取了西方繪畫的精髓,又對中國傳統美學進行了繼承及發展。水粉靜物作品中的背景光是由聚光構成的,有助于突出畫中靜物的形象,使觀者能夠第一時間觀察到水粉作品中的靜物。此外,集中的光線也是創作者在水粉靜物創作中傳達情感的主要方式。為了進一步突出水粉靜物的某一部分,作者常以聚光作為畫面的暗示,從而增強水粉靜物的情感表達。聚集光線的運用,實現了水粉靜物作品整體的階梯式、層次感,是水粉靜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水粉靜物中的漫射光是一種常見的光的形式,也是現代藝術中最常見的光的應用形式。漫射光是素描者對生活中自然環境光線的捕捉的直接反饋。漫射光比集中光更柔和。漫射光對水粉靜物畫的影響主要分為:自然環境中陽光直射形成的強烈散射光;由多云天氣引起的光的大氣擴散形成的軟散射光。
以《這只鳥真可愛》為例,從水粉靜物畫的角度來看,該畫通過散射光的應用使得畫面主題顯現出更柔和的視覺效果,在通過光線呈現畫面主題的基礎上,還通過虛化背景的方式對小鳥主體進行了突出,整體畫面的色彩搭配進一步實現了水粉靜物畫的色彩呈現以及在整體上更完美的效果。散光在水粉靜物作品中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和優化水粉靜物作品的藝術表現效果,可以突破水粉靜物作品情感表達的局限,從而形成現代水粉作品的藝術特色,使靜物作品更自然。充滿藝術色彩的空間傳達的是水粉靜物作品的情感表達,帶來了更完美的情感交流空間,有助于提高水粉靜物寫生作品的欣賞價值。[4]
平光和逆光是水粉靜物中兩種特殊的光的應用形式。平光和逆光在水粉靜物畫中的應用是現代藝術欣賞的一種特殊形式。平光和逆光結合在一幅水粉靜物畫中,一般在光束與畫面之間采用方形或正面的光線形式來補充畫面,使畫面的色彩搭配看起來更自然。[5]例如,在《潯陽遺韻》中,通過平光和逆光之間應用光折射,使畫中女性人物服飾寬袍大袖的特點更加突出,顏色或素雅或華麗,頭發都嚴嚴實實地梳在腦后,再點綴精致的發飾,展示了東方女子的獨特韻味,并伴隨著背景中的光束,在沉靜中流露出懷舊氣息。增加水粉靜物色彩的距離和明暗對比,也是平光和逆光對畫面的補充作用,從而實現從藝術角度提升水粉靜物的欣賞價值,促進當代水粉作品的情感傳達效果更加自由和多樣,尤其是對水粉靜物造型的強調效果顯著,是水粉靜物畫中光影運用的主要代表形式之一。
我們在水粉靜物寫生的過程中,作為客體對象的靜物都是特定的形狀和顏色,且有逐漸變化的趨勢,如果靜物的色彩明度、純度沒有特別之高,水粉靜物寫生都可以使用色彩表現出來。當然,光線對水粉靜物寫生有很大的影響,在水粉靜物寫生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現實光線,更需要對現實光線進行過濾,排除雜亂光線的影響,從而讓畫面達到和諧統一。
靜物表面輪廓線內的凸起或凹陷,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通過光線照射的強度或量的變化清楚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我們也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說明光線對靜物形體的影響。假如白天我們看一面平整的白墻,同樣的墻在夜晚燈光的照射下,就會顯現出凹凸不平的痕跡,可見,光線對靜物形體有著一定的影響。同時,在水粉靜物寫生過程中,物體陰影對展現全部色彩來說是必需的,因為每種色彩都是光線強度的表現,在對光線的觀察與捕捉中,每種光線相對于比它暗的光線而言就是光,相對于比它亮的光線而言就是陰影;而每種顏色相對于比較淺的顏色而言就是陰影部分,而相對于比較深的顏色而言就是明亮部分。通過光線對水粉靜物寫生影響的了解,我們才能更進一步清楚了解水粉靜物寫生中的側重之處。
水粉靜物寫生中光線的應用,使水粉靜物寫生的情感傳達得以升華,同時光與水粉靜物寫生的靜物相呼應,使水粉靜物寫生中的靜物形象更突出,作品的情感傳達更加完整。
光線對于水粉靜物寫生來說,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因素,對水粉靜物寫生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尤其是對水粉靜物寫生作品而言,光線對作品中事物的造型具有關鍵影響。根據光線的不同形態,在水粉靜物寫生作品中所發揮的造型作用也存在很大差異。[6]例如,《遠方的來信》中便大量地應用了聚集光,畫面中大面積使用紅色光線,展現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大紅色的粗布與印花的被面突出了創作者對鄉村的印象,通過將光線元素放入畫面中,可以看出創作者對家鄉故土的熱愛,使得觀看者能夠迅速捕捉到畫面中主要表現的內容。比如在水粉靜物寫生的形體塑造中,寫生者通常使用光起到突出畫面元素的作用,應用散射光突出靜物的形象,提高了水粉靜物寫生的立體感與觀賞價值,也使得水粉靜物寫生的主題更為突出和明確。
光可以為水粉靜物增添色彩。光線是水粉靜物寫生主色源也是水粉靜物色調的主力軍。光是水粉靜物的主要色彩來源。正是水粉靜物中不同光線的組合,豐富了水粉靜物的色彩。自然界中有七種顏色的光,在現代水粉靜物的欣賞中,也能體現這個特點。不同的顏色在情感傳遞上也有很大的差距。一幅水粉靜物寫生佳作是畫面色彩的和諧搭配,是實現現代藝術整體情感內涵和外在藝術表現有機統一的主要方式。水粉靜物寫生中光線的應用,能夠起到將水粉靜物寫生中內在情感與畫面進行協調統一的作用,從而提升作品的藝術價值。通過光線在水粉靜物寫生中的應用,能夠增強水粉靜物寫生色彩的豐富性與突出性,產生更明顯的對比效果。[7]比如,作品《黃昏》中體現了光線在空間營造上的高度成熟,一方面,這種光影與空間更加偏離于現實空間的再現,并在具象性的敘述中滲入超現實意味的表達,使之更具有精神上與心理上的張力;另一方面,這種光影與空間并非簡單的素描造型關系,而是將色彩融入光影,追求色彩的單純與靜穆,準確把握了水粉靜物寫生色彩與其所表達情感之間的關系。
光在水粉靜物中的應用,也直接體現在水粉靜物的光線風格和筆觸質感上。一方面,光是水粉靜物整體表現中融入情感的主要方式。光在水粉靜物中的應用,可以實現水粉靜物繪畫整體結構的立體化。[8]例如,在《背》和《側身》等作品中,光線將女性人體表現得更加清晰。朦朧的光線將人體消融在空間里,那既是可以觸摸的肌體,也是一個虛構虛幻的形體,光線是畫家賦予這些人體肌膚充滿生命活力的靈魂,水粉靜物畫內部色彩的搭配達到了更加和諧的效果。光對水粉靜物環境畫面的筆觸和質感的補充作用是光在水粉靜物應用中的主要特點之一。結合光的實際應用分析靜物所描繪的畫面結構,一般來說,水粉靜物中光的融合,使水粉靜物的整體藝術情感表達更加自然。同時,它是一門不斷發展的藝術,形式上的表現不斷豐富著現代藝術作品的內在欣賞價值。
綜上所述,將光線應用于水粉靜物寫生中,有助于產生更加良好的視覺效果,實現繪畫中視覺色彩的布局,進一步形成水粉作品中靜物與光線的和諧統一,實現現代水粉藝術作品內在藝術情感的全面呈現。光線能營造良好的畫面氛圍,光線的不同形態在水粉靜物寫生作品中所發揮的造型作用也存在很大差異。光線是水粉靜物寫生主色源,也是水粉靜物色調的主力軍,光在水粉靜物中的應用,還能直接體現在水粉靜物的光線風格和筆觸質感上。對光線在水粉靜物寫生中的影響進行研究,有助于更進一步地了解水粉靜物寫生中的側重點,有助于從更加深刻的角度理解和分析水粉靜物寫生作品的內涵,豐富現代水粉藝術作品的內在價值,使創作者水粉靜物寫生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