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萱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廣大群眾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對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重視,群眾文化活動也因此得到了飛速發展。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各地文化館為大眾提供優質的文化服務。基層文化館的建立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條件,但是,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基層文化館只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確定群眾文化活動有序開展的方案,保障文化館的職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確保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
基層文化館是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為廣大群眾提供公益性群眾文化輔導、培訓,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場地支持,其各種輔導、培訓及文化活動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智力支持。基層文化館通過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吸引不同興趣愛好的群眾學習和參與,使他們深入了解和感受到群眾文化的魅力,從而極大地豐富自身的業余文化生活。通過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和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基層文化館實現了自身職能作用的最大化發揮,在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的同時,引導群眾在活動中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自我價值,對促進人們身心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層文化館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積極向上的活動內容,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體現了基層文化館的導向性作用。同時,基層文化館對文化活動的內容進行有效監督,使群眾文化活動貼近群眾生活,符合時代要求,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杜絕一切不良思想的影響,體現了基層文化館的監督性作用。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內容與形式,基層文化館鼓勵群眾主動參與到文化活動中,真正滿足了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基層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者與組織者,在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受到積極向上思想的浸染,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將黨的方針政策以寓教于樂的形式體現在不同的群眾文化活動中,使群眾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體現了基層文化館的宣傳教育作用。
要想使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群眾文化活動,一些基礎的設施與場地條件必不可少。然而從實際調查情況來看,我國城鄉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一些經濟發展滯后地區由于文化基礎設施條件落后,導致群眾文化活動無法正常開展。雖然有些地區已經對基層文化館進行了修繕,基礎設施得到完善,但是在實際開展活動的過程中仍有很多地區存在缺少設施的現象,影響了文化活動的開展。
通過實際調查發現,現如今很多地區的基層文化館更多的是組織廣場文化活動,以健身操或廣場舞蹈為主,很少涉及其他活動。這些形式雖然容易被廣大群眾所接受,但當前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這種單一的活動方式和內容將難以滿足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長此以往,群眾的參與熱情將會被慢慢消磨,基層文化館的功能就難以充分發揮出來。
一些地方政府過于重視經濟發展,對文化上的投入較小,在群眾文化中投入的資金不合理。各地對文化建設上的資金投入存在不均衡現象,例如,農村地區的文化建設投資較少,城市地區的文化建設投資相對較多。由于農村地區對文化建設重視度不夠,資金往往向經濟建設方面傾斜,使文化館無法開展有質量的群眾文化活動,無法吸引群眾對文化活動的熱情,這也是導致農村地區群眾文化藝術相對落后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方基層文化館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往往過于陳舊,從當前實踐情況來看,群眾文化活動以合唱比賽、舞蹈比賽為主,對一些新興的文化活動涉及較少,比如舉辦非遺展、體育賽事或書畫比賽等,正因為基層文化館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過于陳舊,使得群眾參與興趣不大。
當前,我國大中城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在就業機會及薪酬水平方面都優于一般城市,這也使得一些高校畢業生都傾向于選擇在大中城市發展,比較排斥到鄉鎮乃至偏遠地區就業,導致偏遠地區基層文化館的專業人才嚴重不足。這樣一來,就導致欠發達地區群眾文化活動缺少優秀的群眾文藝骨干,群眾文化的發展因此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相關部門要加大對群眾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特別是對欠發達地區要在資金支持上予以傾斜,確保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充分的資金支持。同時,也要引導和激勵社會力量參與到這項事業中來,真正確保群眾文化建設資金充足。近年來,國家每年在文化方面的支出比例不斷增加,但群眾文化建設資金缺口仍較大。相關部門要保障群眾各項文化建設經費落實到位,可以對經費劃撥額度和使用明細進行公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真正為地區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另外,也可以采用多元化籌資的形式來補充文化建設資金缺口,邀請企業以冠名的形式參與到文化活動中,這樣可以增加群眾文化活動的資金支持。
要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就必須培養一批優秀的文藝骨干。群眾文化活動需要文藝骨干組織和引導,因此加強對文藝骨干的培養勢在必行。
首先,要出臺相應的人才政策,鼓勵文化藝術專業人才深入基層,為他們提供良好的保障,使他們愿意投身基層發展文化藝術事業,實現個人價值。其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文化館群文工作者進行培訓和考核。要從專業能力和文化素養兩方面入手,培養“一專多能”型人才;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培養業務骨干。遼寧省某地文化館在人才培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成立了專業的演奏樂隊,定期邀請遼寧省知名的演奏家指導樂隊演奏,提升基層文化館樂隊成員的演奏能力。
當前,文化發展呈現多元化特征,基層文化館在策劃和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時要做到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理念,改變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單一的現狀,使群眾文化活動變得豐富多彩,真正滿足地區群眾的文化活動需求。比如可以舉辦文藝交流會、文藝宣傳活動等,也可以在一些特別的節日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專題講座活動,盡可能地激發地區群眾積極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基層文化館還可定期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會,邀請專家來進行相關專題講座,對群眾提出的問題積極解答。基層文化館要留給群眾足夠的時間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由專家為群眾一一解答,使他們對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深刻的了解,從而提升大眾的文化素養。同時,不同的群體在興趣愛好上有所區別,基層文化館要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的興趣和需求,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對群眾進行調查,詳細記錄他們反饋的信息,基于此來進行群眾文化活動的設計。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為文化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由此也誕生了很多文化活動形式,如某文化館每年的“七一”開展“紅歌會”活動,邀請群眾到市文化館參加紅歌會。“紅歌會”持續一個月的時間,既讓群眾感受了音樂的魅力,也展現了群眾的精神面貌。另外,還有文化館在中小學開展“講述雷鋒故事”活動,吸引了很多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在各個學校引起的反響很大,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基層文化館要加大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力度,可利用新媒體創新宣傳形式。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宣傳,線上通過抖音、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圖文并茂地宣傳,使群眾了解到文藝活動的最新資訊,在無法到現場參與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移動客戶端看到和聽到活動精彩時刻。總之,可以在利用傳統媒體進行宣傳的同時,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途徑,為廣大群眾提供便利。以營口老街為例,老街里的“瑞昌成”“東記銀號”“興茂福”等標志性古建筑是歷史的見證,也是營口的城市符號,可以通過開展“老街文化藝術節”,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同步宣傳,通過開展的一系列宣傳活動讓更多人了解老街文化,使老街文化得到傳承。
群眾文化活動可以為社會主義的和諧發展提供助力,相關部門應給予群眾文化活動一定的支持,并積極關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情況。積極引導文化志愿者開展文化服務活動,對其定期開展培訓,可以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如在線上設計專門的學習平臺,以此來確保文化志愿者能夠利用平時的空余時間進行學習。而線下的學習則可以專家講座為主,通過專家講座的形式,極大地提高文化志愿者的專業素養,以此來更好地確保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質量。
當今時代,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改變了社會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依據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相關意見,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加強數字文化館建設,讓老百姓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要依托數字技術,建設并運營好數字文化館,為群眾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建立“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可構建基層文化館數字平臺,除了對外及時宣傳文化館的活動,平臺設計中可以設置一個公眾留言板,群眾可以發表一些自己對群眾文化活動的暢想,與文化館進行互動等。例如,威海市群眾藝術館發揮數字文化館的技術優勢,推出400 余門“文化慕課”,在配合線下文化服務的同時,極大地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求。
融入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可以使基層文化館組織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更有特色,從而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要通過開發地區文化特色,豐富群眾文化內涵,使群眾對本地文化“耳濡目染”。通過多元化的文化藝術表現手法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滿足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基層文化館要深入調查走訪,了解本地非遺項目和特色文化內容,要積極汲取文化精華,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在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要引領群眾積極參與,從而實現地方文化特色的深入挖掘,增強群眾對所在地區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例如,孝義市深挖人文特色,“行孝仗義、包容大氣”是孝義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也是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號,通過豐富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樹新風,用身邊人、身邊事凝聚力量,使文明的因子融入這座城市的血脈。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群眾的物質生活有了明顯的改善,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對群眾文化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分析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從實際出發來制定相應的實踐策略,如加大經費投入、重視對文藝骨干的培養等,不斷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有助于進一步發揮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