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質卓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
為了更好地提高供需結構的合理性,減少失衡矛盾,并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以及效率,強化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我國已經做好了相關準備,并加速了供給側結構的改革。因為產業結構帶來的問題,使得供需結構出現了不平衡。因此,勢必要強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力度,提高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尤其是國內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比較追求社會經濟的增速與發展,并因此而帶來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以及生態破壞問題,帶來環境問題、產能過剩的問題等,極大地制約著國內的經濟可持續化發展。由此可知,加速推進綠色創新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將有效推進國內的經濟發展。
綠色金融具有重要的發展意義,其不但支持社會的綠色經濟發展以及經濟綠色轉型,是一種特別關鍵的金融服務活動,而且對產業升級轉型的推進也有著極大的意義。在2020年以前,國內的相關綠色金融政策包括“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等,同時,還推出了其他新政策,積極倡導和鼓勵國家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并發布了《G20綠色金融綜合報告》文件,以彰顯綠色金融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結構性改革中的關鍵意義。隨后,我國嚴格實施《關于構建 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并加強了G20綠色金融報告中的倡議內容的推廣與傳播力度,由此可見,國內的產業轉型升級以及金融業的全面發展,都需要綠色金融倡導。
產業升級轉型始終是國內經濟供給側改革中的一項關鍵內容,不但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且也具有很高的價值。目前國內的經濟供給側所面臨的問題是:低端供給出現過剩,因此必須去產能,而高端供給則顯示出較大的不足,無法匹配消費升級。故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將在一定意義上解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一些問題,以提升其效果。產業轉型的關鍵在于產業增長模式與類型的轉變,也就是說必須降低消耗與污染、投入,同時要提升質量及效益,讓以往的發展模式逐漸地變為高質量以及高效率、高效益,從粗放型的低效率、低質量發展模式,變成集約型的高效率高質量發展模式。在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其核心就是要將價值鏈從低端變為高端,并使其附加值產品以及服務都推向更高的水平。產業轉型升級要求一定要疊加產業轉型以及產業升級,同時作出融合,其根本目的是要讓產品服務走向高端化、讓產業結構變得高級化,并讓產業發展走向綠色化。目前,新的信息技術,比如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都取得了飛速化的發展,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早已逐步地滲入各大領域中,為傳統的產業改造升級活動提供了極大的技術支持以及驅動力,也催生了一大批新業態以及新模式。此外,低碳經濟發展理念早已成為全球共識,如今,有更多國家將綠色經濟當成它們經濟發展中的關鍵方向。在此情形下,產業轉型升級就要強化對于技術與經濟發展趨勢的把握,從而形成新型的產業形態以及發展模式,改變自身的生產方式。第一,要基于創新驅動力來提高產業競爭力。在目前的勞動力以及土地等各種生產要素成本持續增長、投入瓶頸明顯的情形下,產業發展方式一定要從傳統要素的驅動以及投入驅動逐步地轉變為創新驅動,并利用新型的生產要素,比如信息和知識、管理、技術等,依托科技、生產組織方式、工藝、產品、模式、管理以及服務等各個方面的創新,來突破總體的發展瓶頸,提高業務發展能力。第二,緊跟消費升級趨勢,持續地提高產品以及服務層次,要努力培育新型的業務以及業態。目前,國內的居民消費結構早已有了根本性的變化,生存型的消費支出,比如飲食、衣著等方面的消費支出,所占比重明顯降低,而其他一些文化與娛樂、醫療、健康、信息通信、交通、住宅等方面的消費支出所占的比重則在大幅提高。此外,消費者也更為注重品質、個性化、享受、品牌、消費服務體驗等要求。加之因為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的全面普及,進一步加速了消費升級,因此,國內目前的整體消費趨勢已經呈現高端化、服務化、個性化、多元化和互聯網化。我們的產業部門需要基于消費升級的契機,努力改進自身的產品以及服務,將品質提高起來,盡量塑造優質的品牌。并更多地適應新型的消費模式,特別是要將此與互聯網技術和電子商務模式結合起來,強化個性化定制以及服務型制造、線上及線下的結合等多樣業務的培育,努力培育出新型產業。第三,推進技術與產業之間的深入融合及發展。在新的信息技術持續發展以及應用的持續影響下,技術與技術、產業與產業間的界限變得越發模糊,同時,跨界合作與融合發展、互相滲透也在變得越來越重要。產業轉型升級絕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技術與產業的互相滲透、互相合作及互相融合之下,在新型信息技術以及制造技術的有效結合下,在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相互融合下,逐步地達成技術改造升級,并引領傳統產業走向網絡化和智能化、高端化的發展方向。第四,朝著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位置不斷攀升。國內的傳統行業始終都在價值鏈的低端,因此,技術含量以及附加價值仍然比較低下。國內的經濟早已融入“全球化”之中,因此產業競爭也已經邁入全球化,競爭的爭奪點就在于全球價值鏈的高端主導權。故而,產業轉型升級一定要對標全球標準、國際標準,要逐步提升到價值鏈的中高端位置,形成主導。第五,積極發展綠色制造、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制造業始終都是我們的國民經濟主體,同時也是整個產業轉型升級過程的核心。目前,我國仍然需要緊抓機遇,更快地推動智能制造以及綠色制造,以促使制造業逐步走向真正的高端化發展之路。
綠色金融就是要把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生態治理等各種理念都融入金融活動之中,基于對綠色項目以及綠色產業的全面支持等,來持續地推進產業走向高端化和綠色化。綠色金融的創新改革應該要做到基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來加大綠色環保技術的全面創新,讓企業基于技術創新的方式,來降耗減排,特別是對于回報周期比較長、投入較大、資金不足的綠色創新項目,要給予更大的支持。此外,為了讓綠色金融創新改革成功,應對其中的節能環保要求,企業還要持續完成加工技術以及工藝與流程的創新,繼而降低能耗以及排放,提高整體的產出以及效率,從而推進企業以及產業的全面改造升級。
第一,綠色信貸將推進傳統行業的改造升級。在我國的政策指導之下,對于傳統產業中的骨干企業所做的技術改造以及循環經濟發展的支持、研發能力的提升等,都要提供一定的信貸支持,以利于其技術水平的提高,并促進節能減排,推進其走向先進、高端和綠色發展方向。并且,針對技術落后以及產能過剩、未能保證環保性的項目與企業,則要對其限制信貸,這些都會使其過剩落后產能加速淘汰,提升低端行業以及低端企業的有效整合以及轉移、退出。
第二,綠色證券將會促進產業調整以及整合。綠色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綠色轉型都需要綠色證券的新融資渠道的支持,并且,也能在其幫助下,降低融資成本,繼而更好地發展中期和長期的綠色項目,并支持綠色企業展開兼并重組,推動產業綠色轉型。此外,綠色證券在其發型過程中所做的環保審查以及環保監管、信息披露努力、所建立的相關機制,都將讓融資企業更多地關注到綠色績效,繼而推進其綠色轉型與綠色發展。
第三,綠色保險將能夠推進環境治理的效率、提升其效果,并促進產業轉型。綠色保險所指的是和環境風險管理相關的各種各樣的保險計劃,在此之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為保費費率以及環境污染風險之間有掛鉤,并且保險公司普遍會監控以及督導投保公司,故而,環境污染責任險將有助于提高企業環境風險管理的強化力度,增強節能減排與治污。若結合綠色信貸以及環境污染責任險,把企業有沒有環境污染責任險的投保事實以及其是否能夠獲得信貸資質相互聯系起來,讓兩者掛鉤,那么,就能夠推進企業的綠色轉型。此外,其他和環保技術以及產業有關的保險,譬如低碳環保產品的質量安全責任險等,都會加快新興綠色產業的整體發展速度。
第四,綠色產業基金對于新興技術以及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綠色產業基金所提供的股權融資的方式能夠讓綠色企業以及綠色項目獲得進一步的發展,是一條不錯的發展路徑。尤其是在綠色環保性以及科技含量比較高的新興行業、項目中,因為前期需要的研發創新投入比較大,而日后的收益以及發展都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就要有綠色創新投資以及風險投資的全面介入。為此,相關部門可先設立專門的綠色產業基金、投入一部分資金,以充當種子基金,然后撬動數倍社會資金,將其投入于新興的綠色產業中,以促進新技術以及新業態的發展,讓產業轉型升級更快實現。
第五,碳金融市場將為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提供很好的交易平臺。碳金融交易機制能夠支持溫室氣體排放的價格發現功能,因此可清晰地計算企業所需的環境成本,企業因為成本的壓力,將會持續提升其技術水平以及生產效率,盡量降低污染、朝著低污染以及高利潤行業逐步轉型。并且碳金融市場還可基于碳排放權下的金融衍生品交易以及低碳技術、項目融資等各項機制與活動,來讓綠色新興技術創新得到很好的新型融資平臺,并基于和綠色金融以及綠色證券等方面的融合創新,來持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第一,確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下的產業轉型升級方向以及重點,強化政策統籌協調性以及引導支持。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必須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方向,在其明確后才能展開?;镜娜蝿站褪且獙⒙浜螽a能淘汰,改造與升級產業,推進綠色產業發展,積極培育新興產業?;诋a業轉型升級的整體規劃,我們的政府必須統籌與協調好各方面的政策,包括金融與財政、環境、產業等各方面的政策,將金融對于資源配置的實際作用發揮出來,全力支持以及引導綠色金融的改革,使其著力于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以及綠色產業發展、新興產業的培育等各個領域中,同時,就各行各業的特點,專門編制可靠的綠色金融投放指引,并在利率以及賦稅等方面,對其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
第二,綠色金融要在全產業鏈中覆蓋。強化對于傳統的中小型企業的轉型支持、對小微創新企業的成長支持。綠色金融支持產業轉型升級不要只是流于生產制造的環節,而應當要注重長久性,要積極地覆蓋到全產業鏈(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營銷服務)。對各個科研院所的各種研究開發給予支持,對企業制造的服務化以及服務升級、服務創新給予充分的支持。
第三,強化對于綠色金融產品以及服務的創新,對綠色金融供給給予完善。當前,國內的綠色經濟發展遇到資金供給不夠充足的問題,因此,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必須強化供給側改革。首先,建構一個多層次的綠色金融體系,包含信貸與債券、基金、股票、碳金融、保險等,并發展多元化的資金供給手段。并基于期限匹配以及資金需求的特點等,來對各類項目采取相應的綠色金融支持模式、提供綠色金融工具,提升資金的供給效率。其次,鼓勵以及推動綠色金融產品以及服務方面的創新(針對金融機構),并開發有特色的、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的金融產品,譬如綠色信貸以及綠色證券增信等,同時運用互聯網平臺來完成銷售、提供相應服務。最后,努力地實現綠色金融市場的拓展與發展,特別是要讓碳交易市場網絡遍布全國,以更好地給予減排、產業轉型升級的交易機制,來提高總體的融資效率。
第四,推進綠色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對綠色金融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開展,進行環境保障的完善。比如構建依據大數據技術的信息披露以及共享機制,讓信息不對稱性消除。提高環保部門以及金融部門、產業部門之間的有效交流與溝通、為其構建相應的健全性的溝通反饋與共享機制等。然后,對綠色投資的產權界定與計量加以完善,強化對于環境成本的合理化的信息收集分析以及量化處理,提升綠色項目的數據支撐,激勵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與產業轉型升級。以及編制節能減排與環境風險的橫梁標準,健全環境風險的評估指標,構建綠色評級體系、做好綠色評級,并將其推行到綠色金融中,積極引導以及支持金融機構展開環境風險的壓力測試、綠色金融業務風險的評估??傊ㄓ凶龅竭@些,才能更好地促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更好的綠色金融改革創新,促進區域發展。
總而言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與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一項極為關鍵的課題,值得探討與把握?;诖?,本文對此作出了一定的探討,并強調應當要發揮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的實際作用,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有關方面一定要加強政策引導以及統籌協調,并在全產業鏈下增強中小微企業的全面轉型升級與創新,提高綠色金融改革的速度,并為綠色金融的合理建設提供健全的體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