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華 宏進農副產品交易(深圳)有限公司
農產品批發市場(以下簡稱“農批市場”)是農產品由生產者送到消費者的重要橋梁。目前,在我國每個城市至少都會建設一個或者以上農批市場,大體可以分為綜合性和專業性市場。不論哪種性質都具有投資大、回報低等共同點,農批市場的開發至今仍沒有跟上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需求,很多市場依舊沿用20世紀的設施與管理方法。同時,農批市場的稅務負擔也較重及承擔多種稅種的稅負。本文從農批市場的稅務負擔角度出發,為減低農批市場的稅務負擔及增加稅務優惠提出建議。
農批市場的建設投資金額高、稅務負擔重,但針對性的研究卻并不多見,多數稅務政策研究均在金融機構、高新研發企業、房地產企業與跨國企業機構等一些熱門行業上。當中房地產企業與農批市場企業的稅務負擔研究最為接近,本文的文獻以宏觀稅務政策及房地產政策研究的文獻做綜合論述。在宏觀稅務政策,有學者指出我國稅法對于房地產調控成效有限(候卓、吳東蔚,2019),開展征收房地產稅并不能控制房地產發展。在專門房地產稅務研究中發現改變增值稅對房地產企業有明顯減稅效益,其中進項抵扣低于毛利率低的房地產企業效應更為明顯(包家龍,2020)。上市房地產企業的財務數據證實正企業利潤能力與資本密集度影響實際稅負水平(包燕萍,2019)。通過監控指標評估增值稅納稅評估指標體系指出增值稅改革對企業總體稅負、現金流量、投資行為及經營業績產生影響(張營周等,2018;李遠慧、陳星羽,2018)。綜合上述近年的文獻,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稅務負擔重而農批市場的本身功能并不是單純的商業經營而承擔社會功能,本文認為有必要性加強其稅務負擔研究。上述的研究以房地產企業為主體,本文認為農批市場稅務相關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第一,有關物流與農業相關的宏觀稅務研究明顯不足;第二,相關農批市場的稅務研究缺少,本文在此基礎上做出分析與提出意見。
農業農村部在2022年印發《“十四五”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明確定出農產品市場建設任務,其主要任務與發展目標:
1.優化市場布局
《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需要建設農批市場,但是由于近年市場競爭加強,出現重復建設,部分新建設的農批市場效益不好,經營多年的農批市場設施老舊又沒有加緊機會升級改造。本文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為農批市場建設由統一部門牽頭或立法推出農批市場法,避免政策來自多個行政機構,稅務優惠與減免政策由其中一個行政單位牽頭,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補齊設施短板
農批市場在倉儲、物流、冷鏈等建設是升級改造的重要一環,現在的農批市場大多是老舊市場,不管是硬件設施與經營場所都追不上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現代化農批市場建設需要有冷鏈物流、智慧電子交易系統、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國際貿易運輸、產品展銷中心等多功能板塊,為了鼓勵農批市場企業快速補齊設施短板,適當的稅務優惠能夠促使農批市場企業更多投入。
國務院在2021年3月發出《國務院關于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監督管理的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已經明確反映政府對于農批市場管理的要求,對農批市場管理者提出具體整改措施如下:
1.明確農批市場建設和設施條件要求
《征求意見稿》明確指出農批市場具有保障防疫、公共衛生與食品安全相關責任,各級人民政府應該給予升級改造政策上的支持。根據《征求意見稿》的設施條件要求,上述提及的工作任務不單是企業任務,當中也具有社會功能任務。本文建議應制定更具體的措施與稅務優惠政策,為農批市場企業在具體的市場設施投資行動有更多的優惠。
2.強化農批市場管理者責任
農批市場管理者與經營入場者簽訂管理協議,同時應該按照防疫要求科學管理市場,配備專門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處理應急預案。本文認為為了減輕農批市場企業經營負擔,專門防疫管理和技術人員的費用增加應獲得所得稅稅務優惠。
我國現行稅收法律制度共有18種類,稅種分別為:(1)流轉稅類:增值稅、關稅、消費稅;(2)所得稅類: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3)財產稅類:車船稅、房產稅、契稅、資源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用稅、耕地占用稅;(4)目的與行為稅類:環境保護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船舶噸稅、車輛購置稅、煙葉稅。農批市場除了消費稅、資源稅和船舶稅需要繳納機會比較少,農批市場經營管理者都會有機會繳納其余15個稅種,由于不是每一稅種對經營和利潤有重大影響,以下重點討論重要的稅種與優惠政策:
農批市場企業的主營收入含場地租賃服務、交易費傭金、物業管理費、其他輔助產品服務等,這些項目農批市場企業是正常需要繳納增值稅的收入。農批市場企業一般兼營農產品如肉類及蔬菜貿易,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137號),未經過加工的蔬菜交易是可以免繳納增值稅。農批市場企業也會直接經營農產品貿易業務或進口業務,農產品貨物除了蔬菜貿易以外需要繳納增值稅,農批市場企業進行農產品進口業務則需要按照合適關稅率繳納關稅。
農批市場企業的最常見業務是提供租賃服務,由于未有不動產轉讓所以是不需繳納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稅是因為不動產轉讓而由出讓方承擔的稅務負擔,當農批市場中的商鋪發生不動產買賣轉讓,則需要按照法規規定繳納土地增值稅。
農批市場企業的所得稅按照正常的所得稅法規繳納所得稅,按照正常企業所得說法應納稅額25%計算。由于農批市場是農產品物流企業,不屬于農業類養殖企業,因此能夠享受特別種類的企業所得稅稅務優惠不多見。
《關于延長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2年第4號)及《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繼續實行農產品批發市場 農貿市場房產稅 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9〕12號)對農批市場與農貿市場專門經營農產品的房產暫免征收房產稅與城鎮土地使用稅,但是辦公地區與商業餐飲等非直接農產品提供場地,不屬于優惠范圍,農批市場企業需要繼續繳納相關稅金,稅務優惠期限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
由于不是每一個農批市場企業建立環保性污水或固體廢物處理系統,而農批市場企業經營水產與海鮮業務進行水產排污及經營水果蔬菜業務時產生大量廢品需要繳納應稅水污染物與固體廢物稅額,地方政府收取排出污水與固體廢物主要考慮是本地區環境污染承載能力。
與農業物流相關的印花稅主要是農民合作社與社成員簽訂的農業產品和農產品生產資料購銷合同免征印花稅。雖然印花稅不是重大稅項,但農批市場企業與農業銷售單位簽訂的農產品購銷合同需要繳納印花稅。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國辦發〔2011〕38號)提出優先發展農產品物流業,并提出農批市場用地作為經營性商業用地,可以參照市場地價水平、所在區域集中地價和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等出讓底價。這個優惠政策出臺超過10年,為農批市場企業建設用地提供政策優惠。
增值稅的優惠政策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關于農批市場企業提供租賃場地服務、農產品交易服務費、物業管理輔助服務繳納適用的增值稅。當農批市場明確以農產品交服務費替代收取租賃場地租金,本文建議應明確以現代物流服務輔助稅率繳納增值稅,合適的稅務優惠促進農批企業為市場提供更有效的服務水平。第二,關于農批市場管理者同時經營農產品貿易交易部分,現時只有蔬菜交易是免交增值稅,本文建議把相關的產品范圍擴大到非加工的水果、主要品種非加工肉類產及米油等初級農產品及糧食,降低稅負以穩定市場物價及減輕人民在基本物價的負擔。此外,本文建議將農產品市場中的經營商品商戶的個體戶或小規模納稅人的額度提升,減低各經營戶的經營壓力及為農產品物價穩妥作出貢獻。
農批市場企業在土地增值稅上的繳納與原則上按照土地增值稅稅法繳納,當農批市場企業出售商鋪轉讓給經營戶或商鋪投資者而繳納的土地增值稅金,該稅項是沒有任何優惠。本文建議由于農批市場的投資大與回報慢,如果在建筑面積與銷售面積在50%的建筑面積限制條件下,應該考慮提高扣除費用免稅額或轉讓店鋪增值額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免征土地增值稅,此項政策促使農批市場企業一方面做好資金投入管理,另一方面鼓勵農批市場企業保持已建筑的經營面積。
本文指出農批市場的投資金額高及回報低與投資周期長的問題,為了促進農批市場的升級改造,本文建議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開發的農批市場企業從開業年份開始給予10年的征收15%所得稅率優惠;第二,為新建設的農批市場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可予以稅前列支,而不是把該利息資本化;第三,對于不出售經營面積的新建設農批市場的金融機構利息支出給予10年內的200%稅前列支;第四,老舊農批市場在硬件或大數據系統、食品安全追蹤系統的升級改造,給予農批企業按需要把該投資金額以3到10年攤銷費用抵扣稅前所得金額或提供150%的費用稅前列支,這樣可以促進農批企業加快投資及減低其所得稅金額;第五,防疫專門管理與技術人員工資可以按200%費用在稅前列支費用。
在房產稅與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優惠設計上,財政部與稅務總局已經提供房產稅與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優惠。雖然房產稅與城鎮土地使用稅的減免已經減輕農批市場企業的稅負,但由于不是整個農批市場建設減免而是有條件的減免,本文建議首先應該把該優惠為長期的稅務優惠,同時把農批市場與農貿市場的辦公樓與其他商業配套經過核定批準后予以免稅優惠。
環境保護是社會責任的言行,無論政府與企業都應該提供一份力量。在農批市場產出固體產品污染與水資源污染的前提下,環境保護稅政策鼓勵當農批市場企業能夠提高合規發票支出企業投資500萬以上的環保設備,其投資目標為減低污水與固體廢物的排放量,給予10年的免交環境保護稅,鼓勵農批企業在環境保護上的貢獻。
印花稅的征收對于農批市場企業來說是常見的稅務支出,但是稅務機關可以有更多的空間為企業提供合適的印花稅優惠政策。在經濟環境不景氣下,農產品物價穩定為增加人民福祉,本文建議農批市場企業與農民、農村合作社、初級農產品貿易經營者之間的貨品買賣協議提供免征印花稅優惠。
國務院為支持農產品物流發展而提供的農批市場企業的商業用地按照工業用地地價提供,這項地價政策支持經過多年實踐已經成熟。本文建議現代化的農批市場是農批物流的綜合體,建設不單單是商鋪、交易大廳與商業配套,當中包括冷鏈及凍庫、倉庫、物流、食品加工、電子交易及展覽區等。土地政策的優惠使農批市場企業減低建設成本壓力。
農批市場企業提供的服務除了一般性商品物流交易商業活動,同時提供社會服務的綜合性企業,近年國家政策支持農批市場設施升級與改造。在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農批企業需要繳納的不同稅種,說明農批市場企業的稅務負擔沉重。本文指出由于農批市場的建設是投資金額高兼具有社會功能性等特點,回報收益低,在大多項目經營情況下,農批市場建設的投資早期回報低于利息成本支出,造成農批市場企業不愿意升級改造市場。本文的結論是為了使農批市場建設升級改造和社會功能建設,農批市場建設應符合社會對其功能期望,合適的稅務政策優惠及減低其稅務負擔從而推進農批市場的升級改造,為農產品供應鏈提供更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