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冰
(北京服裝學院)
社會經濟飛速發展背景下,教育部對學生提出來新的培養標準,傳統教育方式難以滿足當前需求。所以高校應該轉變人才培養理念,聯系我國市場發展標準,給學生帶去完整的教學體驗。學術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復雜性,并對研究生的專業研究具有促進作用,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加強學習與分析,探索新的教學方案,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通常外語教學界認為,英語是一門外語語言教學,一般是由通用英語和專門用途英語兩部分構成。20世紀70年代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在大學中逐漸出現了新的英語類型——學術英語[1]。學術英語是從專門用途英語中衍生出來的類型,一般是在學術環境中,一些特殊群體在專門交流與行為期間使用到的行為語言。學術語言也是基于人們對某些專業學科的認知,滿足社會與語言方面的各種需求,形成的一種基礎教學內容。
受到國際化進程的影響,我國對國際話語權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種市場環境的需求,對國際化學術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改變。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主要基地,能夠給我國經濟發展提供較多人才,研究生作為未來國際化學術人才的主力軍,市場對他們也提出了新的標準。從當前的國際學生人才討論活動中,可以看到我國人才在學習中不僅要具備一定國際視野,對國內外資料做到有效整理與分析,還需要實現學術內容深層次研究。針對這種需求的變化,高校在開展研究生英語教學活動時,應該加強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推動我國高校研究生教學質量持續上升。
英語作為現在使用比較廣泛的國際性語言,能夠協助研究生在學習期間,主動擴大國際視野,使得他們在國際交流中可以順利進行研究活動。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高校對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實現英語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2]。同時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活動改革,還可以深化我國高校非專業英語研究生教學體系改革,推動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承擔起國際性人才的角色,滿足我國人才教育標準。
從當前高校研究生日?;顒觼砜矗麄冊趯W習期間,要參加較多的國際學術研究會議,從多個角度發表學術論文。而且這種學習需求的變化,也在日益提升。高校在發展期間,一般會對校內人才培養制定出完整的培養目標,而且大多高校的定位目標通常是與國際化相關。在研究生日常學習中,高校通常會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學習與交流平臺,加快國際之間的交流。這種教育模式的改革,說明了研究生在學習中,要接觸到較多的國際性人才,并且要擁有一定的溝通與思考能力,從而學習到更多更前沿的知識內容。
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活動改革,能夠滿足學生的基本學習需求,對學生在國際學術交流,提供較多的內容。同時這種教育改革,也可以協助學生熟練地使用英文在國際知名刊物中發表學術文章。此外,當前高校的在校研究生在科研領域與國際性人才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的形式也越來越多。這種環境的變化,促使高校研究生需要擁有較強的英語寫作能力與交流能力。因此,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符合高校英語教學標準,并且能夠幫助高校培養出綜合素養的國際化人才,這是高校研究生英語教學活動改革的意義,教師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思考,深化研究生英語教學活動改革。
聯系我國高校研究生英語教學活動可以看到,多數教師對研究生講述英語知識內容時,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通常是對學生講述一些常用的英語內容。高校在制定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時,會對他們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案,按照專業的不同需求,制定出不同的課程[3]。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滿足研究生基本學習標準,但從實際教學中,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質量不佳。除了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在學習中,可以學習到比較新的知識內容外,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他們的專業學科知識內容與學術英語能力培養呈現出脫節的狀態。
多數學生在學習學術英語知識內容時,僅僅是了解到專業內容的一些基本詞匯,學習一些簡單的英語詞匯。之所以出現這種教學現象,一方面教師的教學理念未能做到與時俱進。他們在實際教學期間,還在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不了解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學術英語的具體需求。另外一方面,當前的教育環境需求變化比較大,專業學科知識內容同學術英語知識技能之間存在的壁壘,教師教學素養等因素無法滿足這種需求變化,對后續教學活動開展帶來了較多不利。
高校當前對研究生講述英語知識內容時,通常采用傳統的綜合英語+聽說英語的訓練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幫助學生掌握較多的知識內容。但這種模式的教學培養目標,與當前的實際人才需求,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高校研究生英語課程內容一般來講,是訓練學生的各種語言技能,然后通過這種語言技能內容的講解,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結合目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來看,這種教學方式,難以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而且部分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術能力得不到綜合提升,對他們在后續學習中和工作中帶來較多阻礙。
此外,當前研究生在日常學習中,希望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學術內容,通過一定的模式發表到國際交流平臺當中,這樣可以同其他國際專家與相關人才進行思想碰撞,了解到不同的需求。但教師的教學方式,并未對這方面做出太多的講述與闡釋,而且對學術英語的課程設計,也存在著一些缺陷,導致很多研究生找不到相應的研究方向[4]。同時他們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難以認識到目前學術研究期間,需要掌握的英語應用能力內容包括哪些方面。這些都是當前研究生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相關人員在探索新的教學方向時,要注重分析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這樣才能優化相對完善的教學方案,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
高校在推行研究生英語教學活動改革時,想要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注重教學理念的創新與改變,突出學術英語教學價值。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研究生的專業能力與知識水平。學術英語與專業英語和基礎英語教學不同,學術英語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而且不同的教學科目,要求學生掌握的專業詞匯不同,而且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不同。所以高校想要保證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高校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活動順利開展,需要聯系目前教學環境的變化,促使英語教學方式與時代的發展保持同步[5]。注重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需求,結合市場變化的不同要求,在教學期間,教師還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把握班級內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持續完善英語學術教學中的不同課程內容。這種教育方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給學生帶去不同的學習體驗
此外,不同專業的專業特色不同,教師應該把握教學內容,對教學重點做到科學分類,明確課堂教學目標。長期保持這種教學狀態,既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還可以讓學生在后續學習中,掌握自身專業的學習技巧。像高校內開設的工、商、藝術類等科目,這些專業的學術英語教學各具特色,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可以側重于每個專業的重要內容,讓學生接觸到比較先進的學術技能,從而實現全方位教學。像教師對不同類別專業學生講述學術英語時,主要側重訓練研究生如何將一些專業性的知識內容用英語進行表達,幫助學生可以在后續交流中,了解到這些專業名詞的深層內涵,為學生后續學習活動開展打下堅實基礎。在進行分類教學時,教師可以打破之間專業教學與英語教學之間的壁壘,將通用英語與學術英語,都添加到日常教學活動當中。借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學習最新的研究生學術英語教學標準,了解到新時代下的國際人才英語培養方式。利用這些方式,才能朝著正確的教育方向前進,完善不同學科類的授課內容,給學生提高學術交流能力,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高校推動研究生英語教學活動改革時,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將學術英語的價值做到全面突顯,要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從上述的問題中,能夠看到教師之前對學生講述學術英語時,存在著較多的缺陷,尤其是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單一性。這種教學現象的產生,難以給學生提供完整的學習環境,多數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無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認知與學術技巧[6]。想要改變這種教學現象,給學生帶去良好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針對專業英語的不同內容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研究生學術英語教學與其他階段的教學不同,這部分內容講解不再是單純的教師講解、學生聽講,而且讓學生對自身所學專業的英語知識內容做到全面了解。所以教師要注重教學模式的改變,重新打造新型的教學課堂,堅持以學生作為課堂服務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高校研究生作為專業性人才,無論是知識素養還是學習能力都具有較強的特色,教師在創新教學方式時,可以學習一些新時代的教學模式。高??梢哉辖逃Y源,積極采用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方式,給學生營造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通過線上與線下全面結合的方式,給學生展示不同專業特色的工作技能、學術研究技巧等。強調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推動他們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在打造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要認識到研究生的學習特點,按照研究生的課程性質,在翻轉課堂中加入項目驅動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直接獲取學術英語學習經驗。借助這種方式,才能實現學生朝著專業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以我校的研究生英語教學授課方式為例,教學改革中采取教師講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翻譯等綜合能力。教師在課堂中,給學生明確相應的選題,然后給學生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借助人大蕓窗等學習軟件,在線完成課后練習;在批改網上給學生布置學術寫作任務等,讓學生按照重點,尋找資料自由編寫。這既可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可以讓學生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全方位提高學術英語學習能力。
高校對研究生英語進行教學活動改革時,想要突出以學術英語為指導的教學價值,需要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做出改革。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課程內容的不同需求,重新設計當前的課程模塊,實現專業學科知識應用與語言知識技能實踐全面結合的方式。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還需要給學生設計一些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一些交流的平臺與空間,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在設計課程模塊內容時,可以對目前高校內的研究生英語內容做到綜合分析,將模塊分成學術英語閱讀模塊、寫作模塊、交流模塊以及實踐模塊。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按照研究生的不同學習內容與專業特點,做到特色化劃分,保證學生在教師的教學模式下,切實提高自身的學術英語應用能力。
以我校《研究生英語》課程改革為例,在學術英語閱讀教學中,包含著《研究生英語讀寫教程》6個單元,還有中國大學MOOC《學術英語寫作》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通用類與專業學科類的內容,訓練學生掌握專業課程內容的能力,并且提高學生搜索不同類型文獻的能力。在教學期間,定期給學生提供一些實踐活動的模塊,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學術研究活動,讓學生利用英語對活動內容進行總結。注重教學模塊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科學結合,這樣才能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給學生普及最新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模塊時間,要注重課時的安排,優化教學流程,彌補之前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盡可能給學生留出較多的學習時間,從實踐層面提高研究生學術英語的不同能力。
評價與評估是掌握學生對學術英語學習質量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評價期間,要認識到教學評價的價值,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借助動態化的評估手段,對學生各階段的學習成果做到有效反饋,這樣既可以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還可以給教師后續教學工作的調整,帶來一些幫助。以我校《研究生英語》課程改革為例,為突出學術英語的重要價值,在成績測定方面,將學術英語閱讀成績占據70%的比例,學術寫作與翻譯占據30%的比例。對學生明確學術英語的價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對不同的模塊的評價內容做出調整,在學術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選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將信息技術手段與評價內容全面結合。這樣才能掌握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實現現代化人才教育目標。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對研究生講述英語知識內容時,想要提高學術英語教學質量,需要認識到學術英語的價值,轉變教育理念。教師也需要在教學期間,不斷地優化教學流程,推動學生實現專業學科知識內容與學術英語技能雙向提升。通過這些措施,探索出新型的教學方式,在實踐層面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繼而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的研究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