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婷 甘肅省審計廳
政府審計在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保障著社會和經濟的健康發展,能夠揭露出違法違紀行為、制止損失浪費,促進權力的規范化運行。本文主要是對政府審計的風險進行研究,由于審計風險可能存在于審計過程當中的各個環節,因此分析導致審計風險的原因尤為關鍵,而導致審計風險的因素有很多,如審計人員的能力與素質、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審計人員選取的技術方法等,通過分析影響政府審計風險的因素,提出相應的措施和對策有效地把政府審計的風險加以控制。
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強,審計人員不僅要熟知法律法規,還需要有職業勝任能力和審計職業道德,不僅要掌握財務、計算機等專業知識,國家的方針政策也需了然于心。在審計的各個環節當中都會有審計風險伴隨,如取證環節、定性環節等等審計風險都有可能會出現,審計人員在審計的過程中若缺乏應有的專業能力或職業判斷等,導致應在審計范圍內可以查出的問題但沒有查出來,就會與問題“擦肩而過”,審計風險隨之產生[4]。再者,如果審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操守,受到某種誘惑導致審計判斷發生偏差,無法做到廉潔自律和客觀公正,通過職權謀取私利或者是向外部壓力“低頭”,沒有如實把審計發現的問題反映出來或者把審計發現的問題有所隱瞞,那么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審計的結論出現偏差,就會出現審計風險[1]。
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不健全或者制度有所缺失會增加審計風險發生的概率[6],這會讓被審計單位的內部缺乏強有力的約束力,進而使得會計的核算出現不規范的情形,增加了財務記賬錯誤的發生率[2],也會造成被審計單位給審計人員提供的相關資料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審計人員審計的難度也會相應增大,審計結論也會出現偏差。同時,有的被審計單位還可能為了掩蓋一些行為,出現舞弊的現象,從而使得提供的審計資料不能夠做到真實與完整,由于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審計人員并未直接參與,完全辨別出所有資料的真假難度很大,就會加大審計風險發生的概率。
審計技術手段本身存在的不足也會導致審計風險的發生。如:詳查法是一種詳細全面的審查方式,可以針對被審計單位某個期間的全部賬表,雖然該種方式審查的內容涉及的面廣、全面,但是該方法耗時耗力,大大影響了審計的效率。抽查法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樣本量來進行檢查,該方法大大提高了審計的效率,但其不足在于樣本是選取的,這其中就會有抽樣的風險存在,其中難免存在分析樣本誤差或者推斷總體的誤差,這種誤差會影響到審計結論的準確性[1]。大數據審計的方式能夠把業務、財務等各類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覆蓋面廣且揭露出來的問題更加具有深度和高度,規避了抽樣的風險,審計的效率高,但是大數據審計面對的是電子數據,這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審計本身的信息化手段或被審計單位的信息化程度等等,同時電子數據由于量大其真實性無法一一考量,增加了審計人員辨別數據真假的難度。
在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審計人員應當加強自身能力,使自己具備與審計要求相匹配的專業勝任能力,時刻充實大腦,點滴積累,不斷總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學習法律法規知識、方針政策,財務、金融、企業等各行業各類知識,練就扎實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此外,職業道德素質對于審計人員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素質之一,嚴格遵守審計職業道德,提高職業道德意識,做到依法審計,做到客觀公正。審計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是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過硬的專業知識、豐富的知識積累、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等等,這些對于審計人員來講都很關鍵,也是審計人員需要具備的素質,審計人員如果缺少這些專業素質和素養將會難以隨時適應新時代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難以做到與時俱進。同時,審計人員也要善于對未知的知識領域積極探索,不斷鉆研;勤于實踐,善于觀察,學會從蛛絲馬跡中發現線索,善于運用大數據審計的能力分析發現問題,善于在審計工作的過程當中不斷總結經驗分析教訓,努力提高職業勝任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5]。
遵守審計職業道德,時刻記住“嚴”字當頭,嚴謹細致、嚴肅認真,嚴于律己,嚴格依法,審計人員一定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立場要做到始終堅定,保持客觀公正,做到實事求是,做到堅守原則,做到廉潔自律。審計發現的問題要做到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定性恰當,處理處罰適當,意見和建議可行,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同時,審計機關對審計項目各環節的審計質量也應做到嚴格控制,進而有效防范審計風險。
審計人員的日常培訓和道德素質的培養也應不斷加強,通過開展審計知識集中培訓、網絡學習培訓等等,強化審計人員對各類知識的掌握,提高審計人員大數據審計的運用能力和運用水平,提高審計人員對各類知識的掌握;開展案例形式的培訓,講解審計業務實例,讓審計人員從審計實例當中不斷掌握審計的方法,讓審計人員從優秀的案例當中汲取先進經驗與好的做法,進而將這種先進經驗和審計方法運用于實踐,不斷促進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的提高[11]。
內部控制的健全和完善為被審計單位的規范化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能夠有效監督和控制被審計單位內部的各部門和各環節的經營活動,能夠發揮出較好的控制作用,對會計核算等經濟事項的運行能夠形成一種約束力,有效防止錯誤和舞弊的發生概率,為被審計單位規章制度及決策的有效執行提供保證。因此,內部控制是否健全和完善對于被審計單位來講很重要,被審計單位應該不斷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強化內控機制建設,健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確立明確合理的職責分工,配備適合工作崗位并且能夠勝任的工作人員,管理層也應當加強對內部控制的重視,進一步規范內部管理的運營,提高內部管理的水平。
同時,審計人員也應當在審計的過程中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的情況予以關注,如內部控制的健全程度,內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夠有效地執行,權責的劃分是否明確等等都可以作為審計人員關注的內容,進而促進被審計單位更加規范化運行。
審計的每種技術方法都有其優勢和劣勢的存在,審計過程中審計技術方法的選用如果不夠恰當不夠科學,不僅會浪費時間和人力,還會導致審計的結論出現偏差。因此,選取科學而又有效地審計技術方法很重要,并且還要針對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每種方法的特點避其短板取其優勢靈活選擇合適的審計方法,如果選取的審計技術方法不恰當,將會大大增加人力、物力的消耗,還達不到審計預期想要達到的效果。如在審查賬目的過程中,可以將抽查法與詳查法靈活運用,對審計對象和審計目標的具體情況充分考慮,再輔以運用審閱法、分析法、核對法等各類方法,進而發現問題,揭露出問題的本質所在[1]。
在審計的過程中充分運用大數據審計的方法,運用財務和業務、內部和外部等各類數據信息,讓大量的數據資料在計算機上實現深度融合,運用審計思維分析數據資料間的關聯關系,形成疑點,在核實中發現問題,打破部門間的制約和約束,實現跨部門、跨領域的綜合性分析,揭示出常規審計方式下難以發現的問題,增加政府審計揭示問題的深度,提升審計的監督能力和效率。
不同崗位承擔著不同的工作,擔負著不同的責任,審計機關各崗位人員應該各司其職,履行好各自崗位的職責。如審計組組長有審計實施方案編制或組織不當使得重要問題沒有被發現;在審核中沒有發現或沒有糾正證據、底稿中的不適當、不真實等問題等等,審計組組長應當承擔相應的崗位責任。審計組成員如果出現沒有按照審計實施方案實施審計,擅自擴大審計范圍或減少審計內容造成重要問題沒有被發現等等,審計組成員應當承擔相應的崗位責任。審理人員如果提出不正確的審理意見;沒有按規定開展審理工作,存在的重要問題沒有發現等等,審理人員應當承擔相應的崗位責任[1]。因此,健全完善相關制度,把審計質量的崗位責任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過程,促進審計人員始終堅持依法審計的原則,對法律法規嚴格遵守,把審計職業道德銘記于心,把風險防范意識和質量意識得以強化,在審計工作過程中注重審計項目質量的提高,從多角度有效防范審計風險的發生。
導致政府審計風險產生的因素有很多,審計人員的能力和素質也是因素之一,能力素質的欠缺或者職業道德操守的不足都會對審計的結果有影響,審計人員應當注重培養自身素質能力、道德修養,不斷鍛造自身品格,嚴于律己,使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同時,審計人員還要在審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運用的審計技術方法的恰當性。除此之外,被審計單位的情況如被審計單位自身的內部控制的健全程度、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或者是被審計單位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等等,都可以成為導致審計風險發生的因素。再者,經濟的發展水平、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政府的干預程度等等對審計風險也會不同程度的存在著影響,如:經濟的發展水平高,經濟業務就會復雜且多,審計人員面臨的挑戰就會大一些,審計風險發生的概率就會大一些;法治建設越完善,會計與審計行為就越規范,審計風險就會越小;而政府的干預會影響到政府審計的獨立與客觀性,進而對審計人員的決策產生一定影響,增加審計風險發生的概率[3]。審計風險可能存在于審計的各環節中,每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審計風險發生,雖然審計風險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是通過分析政府審計風險存在的原因、掌握其運行規律及特點等,我們就能夠有效地把政府審計的風險通過防范策略加以控制,實現將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因此,一方面,被審計單位要不斷健全內部控制管理,強化內部制約機制,完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職責崗位分工,加強管理層規范運行的意識,提高財務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操守,最大限度的降低錯弊舞弊的發生;另一方面,審計人員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判斷分析水平、職業道德操守,在工作當中擅于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論是綜合能力還是綜合素質都要努力去提高,在審計的過程當中也要根據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去選擇合適的審計技術方法,不可千篇一律,通過運用恰當的審計技術方法提高審計的效率,進而保證審計的質量。審計人員也應注重自身能力與素質的提高,嚴格遵守審計的各項規定,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練就過硬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始終保持職業謹慎,自覺做到廉潔自律。同時,審計隊伍的建設也應不斷加強,注重審計人員能力的培養,通過培訓學習、交流學習等多種方式加強審計人員的各項能力和綜合素質,不斷強化審計人員的質量意識和風險防范意識,有效防范審計風險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