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佳慧
“閆老師,小伍把佳桐弄哭了!”“閆老師,小伍他剛剛說難聽的話……”幾個孩子一看到我,就忍不住跑上前來告狀。
我被孩子們圍著走進了教室。原來,小伍爭不過佳桐,就說:“你最牛,你最兇,你咋不上天呢?”這句話把本就敏感的佳桐惹哭了。
我拍拍佳桐的肩膀,再看看圍觀的孩子,決定借此機會上一節微班會課。
孩子們回到座位后,我問:“還記得我們前不久學過的課文嗎?如今我們可以‘呼風喚雨、騰云駕霧’,靠的是 什 么 ?”“ 靠 飛 機 !”“ 靠 人 工降雨技術!”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
我點點頭:“如今,我們祖國已經擁有神話故事里才有的‘神奇法術’了。中國航天最近有一件新鮮事兒,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平時關注新聞的小蔡舉手了:“我知道,神舟十五號上天啦!我爸爸說,搭載神舟十四號上天的3位航天員還沒回來,他們這次會在太空碰面。”小蔡自信又洪亮的聲音吸引了全班同學的目光。這時,我打開神舟十五號發射時的視頻,短短幾十秒,大家都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鏗鏘有力的“北京明白”回蕩在每個孩子的耳邊。“孩子們,看了我們實現飛天夢的過程,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嗎?”
“太壯觀了!我覺得科學家、航天員太厲害了!”小王站起來大聲說。
平時愛搞怪的櫟燃笑著說:“我忍不住一起倒計時了,聽到‘點火’這兩個字的時候,我的心情特別激動。”
小伍說:“我太佩服航天員了,平時我連過山車都不敢坐,他們卻要飛上天執行任務,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孩子們說得很好。‘上天’這兩個字,對航天員和為中國航天事業奮斗的科研人員來說,重若千鈞。你們知道嗎,參與這次任務的航天員中,有一位已經56歲了。”聽到這里,孩子們露出了驚訝的神情。
“有誰了解航天員楊利偉嗎?”我問。“閆老師,我知道,他是我們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真牛!”小蔡再次興奮地回答。
“這位56歲的航天員叫鄧清明,他是和楊利偉一起加入航天員大隊的,但是他先前都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作為航天員,他要學習上百門課程,要面對挑戰生理極限的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雖然已經年過半百,但是他的航天生理功能始終保持在優良等級。為了實現飛上太空的夢想,鄧清明堅持了24年10個月,期間他3次成為備份航天員。終于在這次,他得償所愿。”我環顧教室,又問,“大家了解了鄧清明漫長的追夢過程,有什么感受?”
“他是一個堅持不懈、堅強勇敢的人,他的逐夢之旅讓我感動。”紫伊感動地說。
璽玥站起來說:“我覺得他很勇敢。他已經56歲了,還能去太空,我為他感到高興。他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和他的努力分不開,而且前3次沒能飛天,他也沒有放棄,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我覺得這應該就是中國的航天精神。和延安精神一樣,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峻毅說。
“孩子們都言之有理。”我總結道,“鄧清明之前總是目送隊友進入太空,現在他自己終于能直上九重天,這與他的堅持密不可分。”
佳桐這時站起來說:“閆老師,我不覺得難過了,現在想想,‘你咋不上天’好像并不是難聽的話。”小伍也站起來對佳桐說:“對不起,剛才把你弄哭了。”
他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是那樣溫暖又鼓舞人心。(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點評:
“你咋不上天”,在生活中往往是一句嘲弄人的話,閆老師卻巧妙地結合神舟十五號成功“上天”的事,對“上天”一詞賦予具有時代特色的含義,引導學生了解航天英雄鄧清明的逐夢之旅,開啟了孩子們的心智,化解了同學間的矛盾。(丁如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