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敏
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給家長帶來了不少挑戰,不少家庭親子關系緊張。當家長深陷與孩子的沖突時,教師要引導家長明白:孩子是一只獨立的鳥,他總要飛向它自己的山。
讓孩子在家也能高效學習的重要條件之一是給孩子一個相對獨立且安靜的學習空間。在我的線上課堂中,我時不時看到孩子身后有其他家庭成員走來走去,甚至還有家長在孩子身邊打電話。本來二年級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有限,又受到身邊各種各樣的影響,他們的專注力肯定會大打折扣,學習效果自然不盡如人意。
良好學習環境的創設還需要注意一點,家長可以隨時查看孩子的學習狀況,但是不要一直待在孩子旁邊。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講,家長是權威之一,具有很強的壓迫感,一直在身邊固然能讓孩子收斂行為,但孩子也會分出一部分注意力觀察家長。即使家長只是安靜地坐在旁邊,孩子的注意力也會被分散。此外,家長不在身邊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被信任感,這種被信任感能讓孩子產生學習內驅力。
有的家長會在孩子回答不上來問題時悄悄提醒,這是不可取的。孩子回答不上來問題時,羞澀和尷尬會使他在接下來的學習中集中注意力,而家長的提醒會使孩子形成依賴心理,錯失獨立思考的機會。
家長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之后,孩子一個人在房間里,沒有什么東西分散他的注意力,屏幕前又有老師不斷發布指令,他就會在老師的帶領下思考、學習。
居家學習的挑戰還來自孩子對于“家”這個場景的認知,家對孩子來說是一個輕松舒適的環境。從家到學校上學是一個場景切換的過程,這個過程讓孩子清晰地感受到兩個場景之間的界限,他會明白:在家可以放松、休息,在學校就要進入學習狀態。那么,如何讓孩子在家也能察覺到休息和學習之間的界限呢?這就需要家長制造學習的儀式感。在開始線上教學之前,教師最好召開一次家長會,指導家長幫助孩子建立學習儀式感。
首先,孩子要保持正常上學時的作息習慣,早上上課之前起床、洗漱、穿校服以及吃早餐。當然,家長只是提醒,而不是包辦。如果孩子賴床或者動作慢,家長不要催促或指責,而是以陳述的語氣告訴孩子還剩下多長時間,然后離開房間去做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遲到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家長不要指責他,等當天的課程結束之后,主動詢問孩子今天的學習情況,引導孩子講述遲到后的感受,思考原因。這樣,孩子就經歷了一次反省的過程,意識到按時上課是自己的事情。
其次,建立儀式感還需要規則。學生在學校上課時有校規、班規引導,線上教學也需要相應的規則。網絡課堂上,我制訂了如下規則:學生進入會議室后立刻簽到打卡,所有同學打開攝像頭,露出上半身,關閉聊天框。課上發言要舉手,老師點名說“某某同學請回答”后,學生回復“我已收到”,然后開始作答。如有延遲,老師會連續點名3次,沒有收到回復則換下一名同學,并做記錄,下課后詢問具體情況。家長在家也要給孩子制訂規則。孩子對電子產品的探索欲極強,好奇心會促使他們在課上嘗試探索新功能。家長可以在教會孩子簽到、發言等基本功能之后,與孩子約定,想探索其他功能可以,但要在父母的陪伴下進行。孩子違反了規則,家長也要有相應的懲戒措施。
教師在課堂上視頻監督,家長在家里嚴格管控,雙管齊下,線上學習的儀式感就慢慢建立起來了,孩子的學習就會漸入佳境。
不同于在學校時有小伙伴陪伴,線上學習時,孩子一個人在家會產生孤獨感,這種孤獨感會讓孩子出現畏難心理,不愿意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最后養成拖延的壞習慣。一旦孩子開始拖延,部分家長就會嘮叨、指責,孩子的情況就會越來越糟。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鼓勵和陪伴。畏難是因為孩子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做不好,所以不敢去做,積極的反饋能夠讓孩子更有信心,讓他們勇敢面對困難。家長可以從孩子當天的表現以及已取得的成果方面表揚,增強孩子的自我認同感。比如,“今天你的字寫得很工整”“今天的筆記很全面,你上課肯定很專注”“今天老師給你的作業評價比昨天好,你太棒了”等具體的表揚。積極的反饋能加強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孩子主動學習知識又能獲得成就感,這樣,孩子的發展就處在一個良性的循環中,畏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家長可以多用獎勵激勵孩子,最好是精神獎勵。如果物質獎勵用多了,孩子的物質需求會不斷上升,獎勵也難以達到最初的效果。所以,家長要以精神獎勵為主,比如讓孩子決定今天的午餐,讓孩子決定今天的家庭娛樂活動,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等。孩子有了安排活動和時間的自主權,就會慢慢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事。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萱萱,網課期間,媽媽說她在家里畏難情緒很強,做作業拖拉。為了讓孩子動筆,媽媽就答應萱萱給她買喜歡的貼紙,但沒過多久,這一招不管用了。在溝通的過程中,我了解到更多的細節。原來,媽媽經常在萱萱面前表揚另一個小伙伴,想讓萱萱向小伙伴看齊。剛開始,萱萱還很有斗志,但隨著次數越來越多,萱萱就越來越不耐煩。我了解情況之后,跟萱萱媽媽溝通,讓她給孩子更多的空間,不要一直盯著孩子的不足,多從孩子的日常表現中發現孩子的進步。因為萱萱喜歡看書,我建議,每當萱萱完成一個階段的任務之后就帶她去書店挑選自己喜歡的書。到現在為止,萱萱媽媽的反饋讓我看到了萱萱的進步,我在課堂上也能看到她舉手回答問題了。很高興我們用對了方法,幫助萱萱找到了飛翔的方向。
每名學生都是一只迷茫的鳥兒,教師和家長是幫助他們找到正確方向的引導者。給他們提供良好的環境,建立相應的儀式感,打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之后,我們就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自己飛向自己的山,他們將在那里開辟屬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