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維
古語說“金石延年”,可見金石篆刻藝術是老年人延年益壽的良方。篆刻藝術與書畫一樣,讓老年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得到美的享受,也能修養身心。老年人學習篆刻與年輕人不同,年輕人精力旺、眼力好、耐力強、腕力活,對于篆刻藝術中的技法維度掌握較好,而老年人眼力、體力方面相對退化,在技法層面要略遜年輕人一籌。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老年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追求篆刻藝術帶來的名利效應,出現急躁的情緒;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在選擇印風的時候脫離自身實際,雖用功甚勤而力有不逮。這既影響了老年人水平的提升,也偏離了學習篆刻的初衷。因此,筆者結合常見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以期有益于老年篆刻愛好者。

《確然無欲》陳巨來

《日庚都萃車馬》戰國古璽

《陽樂侯相》漢印
一、提高鑒賞水平。不少老年朋友在年輕時已經喜歡上篆刻藝術,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沒有機會進行系統的學習。即使有一部分愛好者長期堅持創作,但由于缺乏指導、審美能力跟不上等原因,常常把一些并不優秀的作品當作范本進行臨習。長此以往,不僅不能提高創作水平,反而養成不良的創作習氣。因此,老年朋友在學習篆刻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要提高鑒賞水平,多看歷代經典印譜,多讀篆刻史類書籍,多向真正的專家請教,這些都是提高鑒賞水平的重要途徑。老年人學習篆刻不必以技法提升為唯一目的,而應該在學習過程中著重感受經典印作之美,以此達到技道并進、身心愉悅的目標。

《秉德侯相》漢印

《軍司馬印》漢印
二、選擇小寫意印風入手。當下印風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工穩印,主要印式風格有玉印、滿白文、圓朱文、鳥蟲篆等,像王福庵、陳巨來的印是這類印風的代表。此類印的優點是華美精巧、楚楚可人,但工藝性強,要求線條精整光潔、章法整飭規則,這對于老年人的目力和體力都是很大的挑戰,這類印風適合目力極好的年輕人學習,而老年人則容易事倍功半。第二種是大寫意印風,當代的流行印和大古璽印是其代表,這類印章看似粗頭亂服,但是對作者的綜合實力要求極高,既需要掌握經典印式的設計思維,也需要深厚的書法功底,更需要游刃有余的刀法,而老年人精力有限,很難對這些課題各個擊破,因此也不是最佳選擇。第三種是以漢印為代表的小寫意印風,這類印風格經典,比較適合入手學習,也適合以此為基礎形成個人特色,古人強調的“印宗秦漢”就是基于這個特征。漢印章法有一個隱含的界格,四字均分,平正自然;漢印的刀法比較平實,沒有太多的炫技成分;漢印的字法是“繆篆”,具有橫平豎直的規律,較容易把握。從審美的角度來說,漢印雅俗共賞,既可以作為獨立的藝術品欣賞,也很適合作為書畫作品的常用印。
三、臨創有機結合。在筆者遇到的老年篆刻愛好者中,常常存在兩種極端,第一種是喜歡獨立創作而缺少臨摹,第二種是樂此不疲地臨摹而不會創作。其前者,雖然刻了很多自認為滿意的獨立作品,但是由于疏于臨摹,缺乏對經典印作內在規律的把握,作品常沒有法度,甚至有一些俗氣。其后者,則錯誤地把臨摹作為篆刻學習的最終目的,使得臨、創兩個環節互相剝離,所學不能為所用,也是遺憾。要知道,在篆刻的學習中,臨摹只是學習古代經典印作規律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創作服務,只有將臨摹所學充分用于創作,這種臨摹才是有價值的。因此,在老年人學習篆刻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將臨摹與創作相結合。比如,將臨摹和創作在整個學習階段穿插進行,這樣,在創作中的問題就可以通過臨摹來解決。又比如,在創作的過程中,選擇一兩方經典古印作放在案頭參考,在創作的作品中融入古印的處理手法或細節特征。
四、保持“游藝”心態。有一部分老年人出于對篆刻的熱情,渴望得到認可,因此頻繁地參加各種篆刻比賽。通過學篆刻娛樂身心而又能取得榮譽當然是好事,本應鼓勵,但是不少老年朋友不了解展賽的規律,被比賽牽著鼻子走,或患得患失,或身心俱疲,偏離了學習篆刻的初心。正規的展覽可以檢驗水平,促進創作,老年人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性地參加,但是也應該看到,當下的展覽,尤其是全國展,能入選的大多是經過系統訓練或科班出身的專業選手,老年朋友以“業余”的精力學習,而想與專業選手一決高下,結果往往打擊了自己的自信心。此外,坊間還有一些不正規的展賽,只要交了參賽費都能獲獎,不少老年人容易上當,其實并不可取。
老年人學篆刻應該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為第一要義,時刻保持“游藝”的心態。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通過篆刻藝術提高審美、滋養心靈,并以此結交志同道合的好友,讓篆刻這門高雅的藝術成為老年生活的有益補充,讓篆刻學習之路“不亦樂乎”。

《紅色李巷》陳維

《白馬藍莓》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