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紅
(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牛店鎮政府)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對改善鄉村環境、優化鄉村布局、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產業轉型等具有重大意義。如何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布局好新時期的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2018年,國務院公布了有關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深入挖掘鄉村各種資源及價值,統籌規劃鄉村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以及生態建設,注重各部門、各單位的關聯性及協同性,整體統籌推進。因此,鄉村振興戰略應以經濟建設為核心,致力于實現經濟發展,從而帶動文化、社會以及政治建設,保證鄉村經濟穩定發展和提高。美麗鄉村建設是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實施的,建設美麗鄉村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鄉村振興背景下,要改變傳統鄉村建設模式,推動鄉村經濟、文化、生態等協同發展,為更好地實現建設美麗鄉村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2021年,國務院發布了有關全面推進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相關報告,對鄉村振興提出更多新要求,可以概括為:推進農村供給側改革,將鄉村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推進鄉村人才、文化、產業、組織以及生態振興,發揮鄉村生態屏障、文化傳承、產品供給等基本功能。其中,鄉村產業發展要充分調動鄉村地區人力、物力等資源,實現鄉村產業的升級和高水平發展,以適應現階段鄉村產業發展的新環境。建設美麗鄉村要充分依托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做到立足當下,放眼未來,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同時,通過引進人才、優化產業結構、開發旅游資源等途徑,為新時代建設美麗鄉村提供有力的資源保障和人才支撐。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對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統籌規劃不足,鄉村產業類型和結構單一。部分地方政府對所在地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在產品規劃上與市場結合力度不足。各地區在組織和規劃產業建設及產品設計時,缺少基礎的市場調研,易出現產品同質化的問題。另一方面,村莊規劃建設標準不高。很多地區美麗鄉村建設都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工作由鎮政府主導,村級領導只負責最后落實,未形成完整系統的規劃流程。此外,部分地區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未能與當地各種資源深度結合。我國很多地區歷史文化淵源深厚,擁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資源,雖然各地政府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意識到要保護、利用當地文化資源,但很多工作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流于表面,如對當地資源及文化的挖掘不夠深入、鄉村建設方式單一等。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發現,部分村子對相關政策及策略的內涵理解不到位,導致在落實過程中出現偏差。部分村落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缺少創新精神,只是照搬照抄,對政策響應不積極。如對于環境整治工作,部分村民甚至工作人員對環境整治的認識停留于清理打掃的層面,比如原先未鋪設水泥路時很多村民在路邊種植花果蔬菜,但在環境整治理念提出后,大多數村落將道路兩側鋪設水泥路,整體上整潔、方便,但農村綠化程度大大降低。因此可以說,部分鄉村地區在落實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
加強長效機制建設是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順利推進的重要保證,然而,現階段長效機制建設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缺乏環境管護機制。各地政府在環境管護工作中大多采取合作項目的方式,但村組織與合作企業的銜接存在一定問題。大多數企業只負責主街道的清理打掃以及垃圾輸送工作,其他問題如綠面墻修護、農村“三堆”清理等工作依然需要村組織解決。然而,由于村組織能力有限,后期維護工作并不能保證。另一方面,工作監督及考核機制不健全,對環境整治工作的考核形式單一且力度不足。當前環境整治工作的監督及考核大多依靠地方政府,缺少農民自我檢查及監督的環節。除此之外,缺乏美麗鄉村建設專業人才也是導致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建設美麗鄉村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即政府財政。由于工作量大且復雜,導致政府財政壓力劇增,對后續工作的支撐較弱。另外,企業支持力度不足,資金投入較少。隨著現代企業的轉型及發展,企業面臨經濟轉型壓力較大、競爭力及投資能力下降的困境。因此,企業對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性較低。另一方面,村民缺乏主體意識。據調查,多數農民認為建設美麗鄉村是政府的義務和責任,與個人關系不大,不愿意為本村經濟建設和發展出力。
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美麗鄉村建設要提高規劃水準,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堅持原鄉規劃原則,不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留村莊原有風貌,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特別是對一些承載鄉村文化、記憶的景物,要有所保留,突出地方特色,完善基礎設施。其次,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規劃要有科學定位,如對于歷史古跡較多的村莊要以保護和修繕為主。此外,要提高鄉村規劃的針對性。即在規劃建設時要融入當地原始風貌、生態環境以及本土文化等元素進行特色規劃。同時,在設計建設方案時,要進行實地考察,并召開座談會,將村民的規劃建議融入設計方案。最后,結合當地市場合理制定規劃。在設計農產品研發路線時,要立足當地資源,引入市場合作機制,避免出現無序競爭或同質化問題,優化農產品生產結構,發展特色農產品,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
環境整治工作涉及內容廣,具體可做好以下幾點。第一,開展農村垃圾治理行動,建立健全農村垃圾集中投放、集中收集、集中轉運的生活垃圾收集運輸體系。每村配備1~2臺垃圾清運車,每組配備1~2名垃圾保潔員,生活垃圾要分類放入垃圾桶,實行日產日清日轉運;設置垃圾分類宣傳欄,開展垃圾分類政策宣傳,強化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提升村民環保意識。第二,強化農村生活污水、廁所糞污治理,嚴禁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做到村內房前屋后、河塘溝渠等地無黑臭水體。加大農村水環境治理,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第三,開展村容村貌綜合提升行動,美化鄉村生態環境。開展村莊主次街道硬化行動,各村要通公交車,方便群眾出行;開展村莊綠化行動,利用春冬季節大力開展植綠補綠行動,對道路兩側、宅間空地、庭院空間、河道池塘等載體進行綠化,加快村莊游園綠地建設;開展村莊亮化行動,主干道和公共場所要安裝路燈,建立村莊亮化管護長效機制,方便群眾出行;開展村莊美化行動,整治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私搭亂建行為,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美化村莊環境。第四,建立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村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采取獎勵措施,定期開展評選活動,提高農民的主動性,加快舒適宜居和美麗鄉村的建設步伐。
首先,健全環境管護體系。在推進環境整治管理及維護工作時,要依據各村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如在環衛工作一體化建設的基礎上,依據各村特點,由政府與相關企業合作,統籌管理垃圾清運等工作,將環境整治工作交由相關企業負責,在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基礎上,有效加強環境管護工作的專業性,同時改變管理混亂的狀況,有效減輕村級環境管護工作的壓力。
其次,加強工作監督,完善考核制度。在落實環境整治工作監督及考核時,必須明確各級政府及各部門職責,明確監管責任主體,設立專職領導部門,構建市、鎮、村三級考核體系,明確考核標準、細則以及獎懲規定,實行“日、周、月、季”長效考核機制;實行日常督導、不定期檢查的監察制度,采取集中督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建設美麗鄉村、環境整治管理等工作進行監管和考核,并將其貫穿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過程;健全獎懲機制,落實獎補資金,鼓勵廣大群眾參與監督,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渠道。
最后,加強人才引進,健全人才引進機制。引進高層次專業人才,利用 “雙創”“雙招雙引”等優惠政策和活動,吸引更多人才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并倡導和鼓勵當地人才回鄉創業助力家鄉建設。加強農民能力培養,依據農民實際需求開展技能培訓;對退伍軍人、返鄉大學生等具備一定知識基礎的,可以組織創業、電子商務等培訓。健全獎補機制,吸引人才留在農村,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中,如提升基層干部待遇,完善基層干部晉升制度。
美麗鄉村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財政,因此,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度,同時要加大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細化資金預算,制定細致的管理制度,保證資金落實。一方面,可以通過農村合作社提高集體收入,對村級事務進行全方位監督及落實。利用合作社,將閑置農房、農田等進行整合和利用,以增加集體收入。另一方面,搭建投資平臺,吸引企業投資。與企業加強合作,創新經營管理模式,發揮企業帶動作用,增加企業和農民收入。
與此同時,要努力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激發農民主動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政府在美麗鄉村建設初期承擔著主要建設者和組織者的角色。隨著工作的深入,應重新定位政府職能:對于治理能力較差、資源條件不好的地區,地方政府應繼續占據主導地位;對于經濟發展較快、建設能力較強的地區,政府應適當減少主導事項,逐步由主導者轉變為服務者和引導者。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宣傳和引導,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制作文化墻、視頻App等多種途徑,宣傳相關政策、播放美麗鄉村建設宣傳片,擴大影響力。
圍繞“五大振興”,強基固本,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引領美麗鄉村建設的堅強戰斗堡壘。首先,要發揮“頭雁領飛”的作用,堅持抓“頭雁”、帶班子,加強基層干部隊伍的能力培訓、教育管理,著力打造一支能夠切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專業化、標準化隊伍。其次,要抓實創業發展,持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持續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政策和經費支持力度,引導各方力量、各類要素聚集,把資源和力量聚集到美麗鄉村建設上來。最后,要加快特色村莊的建設。堅持“塑造美麗形象、打造美麗經濟、助推美麗鄉村振興”的發展理念,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業,聚點成面、連線成片,實現“一處美”向“全域美”的躍升。比如在自然環境秀美、密玉產業發展較好的河南省新密市牛店鎮助泉寺村,歷史悠久的北召村進行的鄭州市“美麗鄉村精品村”建設項目,以及牛店鎮花家店村中草藥種植基地,小寨村豆文化基地、羽鵝養殖親子休閑基地等項目,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最終實現美麗鄉村助推美麗經濟。
綜上所述,自美麗鄉村建設以來,全國各地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和落實,為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發展機遇,基于此,地方政府要加強引導,強化黨建引領,充分調動基層干部、農民的積極性,引導其投身于美麗鄉村建設中。同時,優化地方產業,加強人才引進,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美麗經濟發展,最終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