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琰

摘 要:國企始終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風險貫穿于整個經營活動中,如果未能主動辨識、應對這些風險,可能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阻礙國企穩定、健康地發展。但是,國企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仍面臨著一些困境,導致風險管理效果不理想。因此,國企要主動做好定位,分析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和方法,摒棄傳統風險管理模式,實現風險精細化、集約化管理,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減少各類風險帶來的不良影響。
關鍵詞:國有企業;風險管理;問題;應對策略
現如今,市場競爭尤為激烈,全面了解和掌握國企面臨的風險,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將各類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是國企關注的焦點。但是,國企風險管理進程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風險管理成效不佳,不能幫助國企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不能實現各類風險可控化,制約了國企良性發展。因此,國企要著重掌握風險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多維度、多層次分析國企風險管理的現狀,并對完善風險管理提出建議,將各類風險遏制于搖籃中,最大限度避免風險帶來負面影響。
一、國有企業風險管理特征和意義
國企在經營過程中,不確定因素較多,面臨著多方面的風險,如政策風險、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具備以下特征:①風險管理過程化。國企的風險管理主要是由降低、控制風險的一系列流程組成,主要包含風險識別、確定風險管理目標、風險管理方法的選擇、風險管理的實施和結果修正,在實踐過程中應依照規范的流程實施,保證各類風險可控。②風險管理全員化。對于國企來說各環節中都涵蓋著風險,風險防范和控制并非特定部門、人員的工作,需全體人員共同協作,全體員工樹立了風險管理意識,全員參與到風險管理中,獲取較佳的效果。③風險管理成本化。風險管理并非消除全部風險,或者耗損較高的成本、資源降低風險,是盡量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在風險管理過程中,要科學調配投入資源、產出結果,保證以最小的成本獲取良好的風險管理效果。
國有企業加強風險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意義:首先,保證國企生存和發展。在當前競爭激烈市場環境下,國企風險是客觀存在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盡可能減少國企經濟損失,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經受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在競爭中求得生存、發展。其次,提高運營效率、創造良好的價值。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強化國企風險管理至關重要,利用風險排查工具和方法,確定各環節中隱藏的風險,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應對策略,有利于提高運營效率,實現國企戰略目標。
二、國有企業風險管理的現狀和問題分析
(一)風險管理意識淡薄,認識不全面
一些國企在實務過程中,風險管理效果不理想,主要是人員風險意識薄弱,尤其是管理層將重心放在了決策制定、戰略規劃等方面,忽視了風險管理,不能充分學習和引進先進理念,融入風險管理實踐中,無法發揮自身示范和榜樣作用,難以發揮“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導致風險管理效果不理想。另外,對于國企員工來說,注重業績提升等,忽視了風險管理,對風險管理認識不到位,不能學習和掌握風險管理理念,難以從被動防范風險轉變為主動防范,導致風險管理效果不理想,阻礙國企穩定、健康地發展。
(二)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難以夯實工作基礎
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不能為風險管理夯實基礎,阻礙國企風險管理效果,具體表現在:第一,風險管理組織機構。部分國企尚未建立風險管理組織機構,科學設置各崗位,不能將風險管理任務分配到各部門、崗位,導致風險管理不到位。第二,風險管理制度體系不完善。國企風險管理過程中,缺少完善的制度體系,如風險管理監督機制、風險管理內控制度、風險管理責任制等缺位,無法明確各部門、崗位職責,出現問題難以確定責任人,不利于國企風險管理可控化。
(三)風險管理方法、工具滯后,無法與國際化接軌
現如今,風險管理方法單一、滯后,不能將風險管理與信息化技術融合,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對各環節風險進行追蹤,無法明確各類風險形成的原因,提出解決和應對措施,將各類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不能有效體現風險管理信息化的優勢。同時,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缺位,難以實現風險全過程預警控制,不能準確排查各項工作實施中的風險,導致風險管理效果不理想,制約了國企可持續發展。
(四)風險管理與日常經營管理脫節
風險貫穿于國企各項經營管理中,將其與日常管理有效融合,才能獲取良好的效果,避免風險帶來的負面影響,幫助國企保值增值,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國企風險管理較為獨立,尚未與各環節業務深層次融合,不能將各環節負責人視為風險管理的責任人,無法將風險管理滲透到日常管理活動中,不能在日常管理中辨識風險,使用規范的制度和流程防范風險,難以實現風險精細化管理,一定程度阻礙國企的運行和發展。
(五)風險管理人員培訓不到位,人員專業素養較低
目前國企風險管理不到位,主要是人員綜合素養較低,缺少強有力的培訓,導致人員缺少較強的敏感性、溝通協調能力、信息素養、財務知識等,與風險管理崗位的要求差距較大,無法有效開展風險管理,這不利于國企嚴格把控風險,可能帶來多方面的負效應。另外,除了現有人員培訓外,國企外部引進和挖掘人才不到位,在篩選和招聘風險管理人員時,尚未引進崗位勝任力模型,綜合性分析人員專業素養,過于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工作經驗、專業素養等方面,忽視了人員抗壓能力、溝通協調能力、風險防范意識等,不能為整個隊伍注入新鮮活力,導致風險管理成效不佳。
三、加強國有企業風險管理的策略和建議
(一)強化風險管理意識,深化人員思想認識
國企要想保證風險管理落實,就必須強化人員風險管理意識,深化人員思想認識,確保自上而下形成“一盤棋”,主動參與到風險管理中,以實現預期目標。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建議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一是,從領導班子思想意識分析,不少領導對于風險管理的態度發生較大的變化,從“將信將疑”,到“真信、真學、真干”的態度,注重風險管理的價值和意義,給予風險管理的配合和支持加大,保證風險管理執行到位。二是,從風險理念滲透來看,部分企業將戰略決策為切入點,將風險理念融入運營管理、文化建設等方面,為全體員工滲透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全體人員樹立“風險無處不在、風險無時不在”的管理理念,各部門、崗位做好協同,共同參與到風險管理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三是,從風險管理動機分來,國企將風險管理提高到戰略高度實施,變“要我防范”為“我要防范”,促使國企風險管理模式轉型。
(二)逐步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為扎實工作奠定基礎
國企風險管理進程中,要立足于現實情況,完善風險管理體系,為風險管理活動順利實施奠定基礎,以便于達成預期目標。要想達成這一目標,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風險管理組織機構。風險管理組織機構,作為風險管理的專業工作者,肩負著重要的職責,要積極扮演好角色,做好風險管理內外的溝通者、實務的踐行者、管理體系的組織者,科學設置各崗位,明確各部門、崗位的權限和職責,嚴格依照風險管理的要求、目標實施工作,保證風險管理到位。另一方面,完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不少國企在實踐過程中,根據自身具體的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如《風險管理與內控管理辦法》《風險評估操作手冊》《風險管理工作規程》等規章制度,為風險管理各項操作提供制度保障,使得每項工作執行到位,真正發揮制度約束、監督的作用,將風險管理每項任務落于實處,確保風險管理可控化,減少風險帶來的不良影響,保證國企穩定、健康地發展。
(三)創新風險管理方法工具,向國際水平看齊
信息時代下,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為國企風險管理方法、工具創新提供新機遇,使得風險管理與信息技術融合,加快風險管理信息化建設,逐步擺脫傳統的風險管理模式,逐步向國際水平看齊,真正辨識各環節中的風險,提出應對和防范措施,將各類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因此,國企要正確認識風險管理信息化建設,從思想層面高度重視,采取先進的信息技術,搭建風險管理信息化系統,實現核心業績指標、重大風險預警、風險定量定性評估,動態追蹤各項活動實施的風險,實現可追溯化,找到風險形成的重要節點、原因,有的放矢提出解決措施和方法,實現各類風險從源頭上控制。同時,借助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對風險進行全過程預警監控,設定相應的風險預警指標,一經觸碰預警數值便立即警示,強化風險預警和應對,有效展示風險管理信息化的優勢、價值。
例如,某企業是一家集公路、橋梁、交通工程、市政工程施工等多種業務于一體的大型專業施工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各類風險日益增多,隨著外部監管日趨嚴格,以及自身發展的需求,企業在風險管理中對信息技術的需求較為強烈,基于全局層面,集中有效的資源,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搭建風險管理信息平臺,建立企業分級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形成投資、融資風險的垂直管理,各部門按照授權分級執行的管理特征,對于風險信息做好自動化收集、加工和處理,與業務流程相互關聯,建立每一風險事件與關聯制度、程序的對應關系,建立風險預警指標與風險事件的映射關系,增強國企風險預警能力。同時,將風險管理信息系統與企業ERP、OA等信息系統對接,實現信息互通共享,企業經營活動與風險相互聯動,能夠準確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辨識風險、應對風險,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方法,使得風險管理規范化、標準化,提高工作效率。
(四)探索深度融合,實現風險管理與日常經營相滲透
國企風險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與其他管理內容交叉面較多,不是獨立存在在,始終貫穿于國企整個運營管理過程中,為了保證其可控化,應將風險管理與日常經營相互滲透和融合,以便于實現預期目標。近年來,參考一些優秀企業的經驗,著眼于風險管理與業務深層次融合,獲取了較佳的效果,所以國企也要做好自身定位,堅持以崗位為目標、以風險為導向,將風險推送到各具體崗位層面,將風險管理融入國企規劃發展、財務、法務等多項日常管理中,在基礎性業務環節主動辨識風險,利用完善可行的制度和簡潔明了的流程,有效辨識風險,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風險,從源頭上阻斷風險,保障國企正常運營和發展,實現戰略和經營目標。
(五)注重風險管理人員培訓,提高人員專業素養
國企從高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對風險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主動適應這種新要求,跟上時代發展腳步,注重風險管理至關重要,是風險管理工作者要著重考量的問題。因此,國企要強化風險管理人員培訓,提高人員綜合素養,保證人員具備較佳的敏感性、協調能力、財務知識、抗壓能力,按照風險管理人員的層級、崗位職責,提供恰當的培訓內容和方法,保證人員培訓更具精準性,高質量地推動風險管理,憑借自身專業的判斷,利用最快的速度挖掘風險背后的原因,采取正確的措施,將風險帶來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結束語
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下,國企作為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在運營過程中面臨著多元化的風險,所以風險管理是經營管理的重心,也是實現戰略目標、推動國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但是,部分國企雖然重視風險管理,在實踐過程中,受多個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風險管理仍存在部分弊端,不能從源頭上進行管控,可能帶來一系列影響,導致國企無法主動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在市場中立足。因此,國企應注重風險管理,正確地分析風險管理中的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措施和方法,實現國企內部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管敏敏.國有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探討[J].市場周刊,2022,35(10):
17-19.
[2]魏愛玲.國有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問題的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22(36):45-47.
[3]李中華.內部控制視角下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問題探討[J].中國經貿,2021(17):3.
[4]鄭恩魯.國有企業投融資策劃及風險管理問題與對策的相關探討[J].中國科技投資,2022(29):59-61.
(作者單位:山東舜都路橋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