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楊思璇,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摘 要:理性主義從建筑設計理念發展到建筑學意義上的學派,直至今日仍作為一種設計思想滲透建筑行業的各個發展階段,其對于整個建筑設計領域的影響頗深,是一種大膽而又富有遠見的、對現代和后現代建筑產生深刻影響的設計思想。通過文獻分析、案例分析、歸納總結等研究方法,從建筑形態、功能、技術等方面闡述理性主義在建筑創作中的合理性設計理念,試圖揭示其對于當代建筑設計的影響與啟示。
關鍵詞:理性主義;建筑設計;形式語言
一、理性主義建筑理念
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西方市場迎來了新技術、新材料,鋼鐵和混凝土初次作為新興建筑材料被應用于建筑設計中。當然,新的問題也隨即出現,如何運用新的材料更多層次地表達建筑創作中的設計語言,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背景下,一種將結構和材料作為基本建筑因素而加以忠實地表現的傾向應運而生,它就是對現代主義建筑有所影響的理性主義。
理性主義建筑設計(圖1)傾向于使用簡單的幾何結構,它看起來像是超越了時空,類似于現在“零識別”建筑的基本特征,但因為它是建筑師對特定環境的一種特別回應,所以大部分建筑都具有不可移動性。此外,理性主義主張在建筑中引入“有機”觀念,把環境當作連接現代與歷史、建筑與傳統的橋梁和紐帶。
目前,理性主義在現代建筑創作中日趨成熟,并在不同的理性階段表現出多樣化。在形態上,理性主義建筑突破了以往虛假的概念,以簡潔明快的形態顯現出來;在功能形態上,理性主義表現為以合理的形式反映現代建筑發展的規律,從人民的根本需要出發,創造性地提出高效的建筑設計方案,使多功能的形式更符合現代建筑的設計思想。
如今社會處于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時期,建筑公司已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上風,當代建筑創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展現出各種創意,技術人員要能全面地分析和評估建筑的創意。在現代建筑創作中,理性主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體現出一種全新的建筑設計風格,促進了當代建筑工程的穩步發展。
二、理性主義建筑設計的形式語言
理性主義者主張建筑是繼承傳統的,然而又應當體現當代的設計理念,他們植根于意大利的歷史文化。在意大利建筑史上,理性主義建筑師的杰出實踐的確扮演了重要角色,雖然他們的建筑作為一個客觀的存在,也可以說是一種單純的幾何形態,但是仔細地分析、研究就會發現,這些建筑與社會、自然、物質的環境是如此和諧,以至于不能脫離當時的環境。
理性主義嘗試為機械時代的發展提供一個解答。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技術的革新,機械思維的確定性、可拆解、標準化也意味著在工業革命時代,人們在建筑領域更多是追求一種超高理性的結構化探索,提倡一種新的建筑,并提出這種建筑應該從理性的探索中產生,也不要求以一種新的形式。通過對理性的不斷探索,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所要追求的新精神也從新陳代謝中產生。然而,由于不同的建筑師在境遇上、思想上、實踐經驗上等綜合因素產生的差異性,因此,人們對于這種高理性的結構探索認知往往各持己見,看似破碎,但隨著不斷發展、交融,逐漸形成了一種多語言的理性主義建筑發展新道路。理性主義建筑與“未來”建筑思潮類似,力求在建筑中體現出新生命與新時代的精神。
(一)理性主義建筑創作的形態表達
理性主義建筑的創作一般都是追求簡約的形式表達。這一表達傾向明顯受到20世紀60年代以后的簡約主義的深刻影響,它把所有多余的東西都去掉,用最簡單的方法,客觀、合理地反映事物的本質,避免了形式上的紛爭。這一特點在繼承現代派反對裝飾、提倡簡約的理性內核的同時,又賦予其一種全新的理性內涵。在建筑設計中,面對越來越多一味追求繁復設計、盲目追尋外在形式的建筑作品,簡約而不簡單的設計語言,仿佛更能凸顯理性主義的氣質,其以一種純粹、簡潔而又富有內在表現力的質樸姿態和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影響著建筑界。
如今,人們逐漸厭倦了后現代派的“矛盾”和“復雜”、解構派的“沖突”和“瘋狂”,并在紛繁的視覺沖擊中尋找安寧與理智,而簡約的形式恰好順應了這個時代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純粹的精神空間。然而,極簡并不是一種風格,而是一種簡化后的主題,它不斷地去除多余的元素,不但使問題變得簡單、突出,而且能在資源消耗最低的情況下,實現最大的建設效益。同時,理性主義避免了現代建筑的粗制濫造,從原始的粗獷到精致化,以簡潔的形式、精細的細節來表達,力求簡潔卻不失精致,這是對建筑品質的強調,也是一種內在的理性表達。
(二)理性主義建筑創作的技術特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現代建筑逐漸成為一項具有文化、藝術、生態等多方面價值的創造性工程,從西方哲學本體論、認識論轉向了語言學。一時間,建筑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和探索。因此,很多建筑師都被表象的形式所迷惑,他們不再關注建筑現實,也不去關注建筑的形而上學本體問題。然而,現代理性主義是反對這種設計和施工脫節的,其認為建筑的本質是利用物質的真實性,強調建筑的表達要以建筑的技術為依據,并遵循其本身的構造法則,注重從內部到外部的真實呈現。
理性主義不是指使用簡單的零件外形和廉價的材料來體現結構的經濟性,而是要把美感的影響限制在符合要素本質的基礎上,并根據原則來合理設計這些要素,其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去除建筑中多余的東西;第二,在建造方式上,充分考慮每種原材料的獨特性;第三,對建筑結構體系的應用,滿足各建筑物的功能需求;第四,非承載式包圍表面與室內的空間界定,在不同部分進行單獨的表述;第五,將與功能有關的結構重新分割為單元,從而為建筑設計提供了一種手段;第六,詳細的設計被仔細和充分地執行,經常會有備選方案。
(三)理性主義建筑創作的功能展示
邏輯功能的推論是“功能理性”在現代主義時代的發展。早在古羅馬時代,建筑理論家維特魯威就指出建筑的三個原則:適用、堅固和美觀。現代派時期的理性主義建筑也是遵循著“形式跟隨功能”的設計思想,主張建筑的內部功能必須反映到建筑形態上,因而,功能的合理性就成了當時理性主義建筑所追求的設計目標。然而,“國際式”建筑注重建筑的物質功能和美學的普遍性,忽視了地域、人文等方面的影響,只注重形式抽象和非敘述的時代弊端。現代理性主義建筑在對以往問題進行歸納后,將“功能理性”的內涵進一步加深,由單一的建筑個體延伸到建筑周邊環境、建筑自身空間、建筑形態三個方面,并進行邏輯推理,設計出更加符合人類情感和性格需求的建筑。
當代建筑師在其作品中,一方面,融入了新的觀念,并有了新的設計思路;另一方面,繼承了“功能理性”的現代主義思想,注重理性思考,從現實需求出發,強調形式是對建筑問題的整體統一,而非主觀的情感產物。科學合理的順序產生方式,使得建筑設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從而拓展了“功能理性”的內涵。
建筑創作是以“功能理性”為基本準則的,它不能與現實脫節。現代理性主義建筑從建筑周邊環境、建筑自身空間、建筑形態三個方面來看,都是以功能邏輯推理為基礎,從而設計出更符合人類情感和性格需求的建筑。概括地說,邏輯功能的推論是理性主義在現代社會“功能理性”的基礎上發展的產物,它為理性主義建筑的實踐提供了新的準則。
三、理性主義建筑設計案例
形式極簡是對原始空間的合理抽象化,而非局限于裝飾與形式的層面。技術真實性是建立在建造手段、建造方法和建造過程之上的,它使建筑過程具有真實性和邏輯性。功能性邏輯強調建筑的本質,把建筑的形式歸結為功能的合理利用,把建筑技術歸結為利用功能的合理性。而經濟合理性更多是從社會角度出發,使建筑與周圍的大環境相融合,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四個基本表達的理性目的雖不同,但是相互關聯。
理性主義建筑在技術與經濟方面,強調建筑本身的結構法則與實用功能;在審美范疇里,它通過對一切非理性形式的簡化和排除,來展現建筑自身。理性主義建筑就好比一種晶瑩剔透的晶體構造,它的形式受人類生活規律和作用的制約,而非自然和生物體的規律與作用。
以兩個實例來說明,第一個案例是建筑師利貝拉在卡普里島上設計的馬拉帕特別墅,充分體現了“建筑設計是對場所的設計”理念。利貝拉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設計本身與自然環境的融合。這是一座極具環境語言和獨特氣質的建筑,既抽象,又富有詩意。其面向湛藍的海洋,入口模糊,以埃及古墓的布局,顯示出設計者想要表達的困惑。站在高聳的懸崖上,那一望無際的海洋和崎嶇的巖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這份莊嚴源于古代經典和文藝復興時期建筑的樸素而誠懇的思想。
第二個案例是阿爾多·羅西試圖用簡單的幾何造型和構架來表達“理性”。在他為威尼斯雙年展設計的“漂浮的世界劇院”中,暖色調的墻壁和藍色的屋頂與威尼斯海關大樓博物館形成映襯,仿佛是從久遠的時代走過來的,但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這是一座嶄新的、現代的建筑,也可從中看出設計師的靈感和創意來源具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意大利這一代的建筑師們所展現出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不是空穴來風,也不是在文化荒漠中憑空想象的清泉與綠洲。
四、理性主義建筑設計對當代的影響與啟示
意大利有大量杰出的建筑師們曾徘徊于不同的創作途徑,他們都經過了漫長的探索歷程。從文藝復興時期起,很多建筑師都在努力掌握建筑的脈絡,理解建筑的本質,以此來表達自己。理性不應該是一種超驗性的事物,也不應該作為用來掩飾建筑師不足的自我辯解,更不應該限制設計師的思維。
在發展多元的當代,理性主義表現出更加全面、深刻的特點和更加蓬勃的生機。當代的理性主義被賦予了更全面的內涵:強調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理性分析,避免只關注某一方面的合理性而忽略其他方面;當代建筑實踐中的理性主義與現代相比,其設計內涵更加深刻,比較重視對功能與空間的深度發掘,并對建筑的創造技巧進行深度探究,避免僅僅停留于表象而忽略其本質;當代建筑實踐中的理性主義與近代建筑相比,包含了更加復雜的情感因素,重視個人的情感訴求,注重地域與文化的主體性,避免過分強調嚴格的數學關系,而忽略了建筑本身的非理性因素。
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和規模的擴大,建筑設計的思想、理念逐漸成熟化、規范化,也逐漸走向“形式理性”。現代理性主義在建筑創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人們越來越注重建筑方案的設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室內裝飾,同時從多個方面反映建筑形式的簡潔,重視設計的精神品質,以方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簡約的形式是一種學習與變化的過程,它不應采取單一的形式,而應強調建筑設計中所體現的簡潔創意。在實踐中也應適當地刪去多余的元素,對建筑的資源進行合理優化,使建筑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與此同時,現代理性主義也應更強調從細節入手,對建筑進行細致的創造性設計。這樣可以使建筑設計過程更加合理完善,進而提供更高效的設計思路;對自然光線、墻壁、體積、幾何線條、中心對稱等設計手法上的探索為之后的建筑設計提供了更多可能;促使建筑設計與場地的呼應、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并對場所精神的營造產生深刻影響。
參考文獻:
[1]吳煥加.20世紀西方建筑名作[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2]王濤.理性主義與新理性主義[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6):99-101.
[3]鄭時齡.從未來主義到當代理性主義:論現代意大利建筑的發展道路[J].時代建筑,1988(1):7-12,6.
[4]張迅.建筑領域形態研究的開端[J].建筑師,2009(2):31-35.
[5]朱博.當代中國建筑實踐中的理性主義[D].天津:天津大學,2013.
[6]任偉,張賀君.從東西方歷史建筑的差異看東西方文明[J].中原文物,2012(4):88-93.
[7]任海瀾.現代建筑與城市設計中的嬗變與趨向[D].天津:天津美術學院,2007.
[8]柯林斯.現代建筑設計思想的演變[M].英若聰,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9]趙敦華.現代西方哲學新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