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皇村屬于特色資源型,座落于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鎮南面,南鄰三中村,東北與漁梁圍相鄰,西與土橋村接壤,北與三星村接壤。青皇村于宋朝乾道年間(公元1165-1173年)立村,是清溪第4個成立的村,現有市文物保護單位二帝宮、浩氣凌霄碉樓。青皇村轄區面積約為6.5平方公里,下轄禾場崗、老圍黃屋、新圍仔、皇坑4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12370人,新莞人約11000多人。近年來,青皇村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脫穎而出,在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全面加強黨對基層組織和基層工作的領導,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緊抓基層黨建? 筑牢戰斗堡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麻繩最容易從細處斷”。越是情況復雜、基礎薄弱的地方,越要健全黨的組織、做好黨的工作,確保全覆蓋,固本強基,防止“木桶效應”。黨的二十大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基層黨組織的負責人要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切實履行好基層黨建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必須要扎實做好抓基層、打基礎的工作,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能真正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從而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的全面貫徹落實,確保基層社會的穩定。近年來,青皇村黨總支緊抓基層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黨員干部領導核心作用,大力推行黨員干部思想教育建設,堅持貫徹落實“三會一課”制度、主題黨日活動制度,開展形式多樣、黨員喜聞樂見的學習活動,如遠程教育、派發書本、開講黨課、黨建分教點培訓黨員等等,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引導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對黨員的管理與實行目標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努力提高黨員的綜合素質,繼續實行黨員示范窗口、示范崗等激勵機制,有效激發黨員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活力。
與此同時,青皇村進一步落實基層黨建制度,加強陣地建設。履行黨組織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推動黨組織落實主體責任,推動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制度等,堅持反腐倡廉建設,堅持“八項規定”,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按照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做好黨群服務中心、黨校分教點、黨員活動中心等黨建陣地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對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基層工作發揮著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今年組織參與了河湖保潔、家庭婦女培訓講座等專項活動,服務群眾。
為了進一步促進基層黨建工作,青皇村強化措施,完善制度,力求新變化和新發展,建立健全基層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切實提高組織生活會的質量、形式的創新,嚴格執行組織生活會的程序和要求。同時抓好黨員教育,根據各個不同時期的形勢和任務,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和管理,突出抓好引導黨員干部發揮好帶頭作用、骨干作用、橋梁作用,提高黨員意識,激發黨員活力,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筑牢基層黨建戰斗堡壘。
推動鄉村振興? 打造宜居環境
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近年來,青皇村黨總支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緊緊依靠村“兩委班子”和廣大黨員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有效解決群眾多項民生問題,有力助推村級鄉村振興工程,了解村情民情、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精神文明和集體經濟等情況,因地制宜的開展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近年來,青皇村以環境整治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全力打造宜居環境,聚焦污染源治理,該村對所有污染源進行普查,完成率達100%;貫徹藍天保衛戰行動,加強“散亂污”企業整治工作,不定期檢查轄區內固廢企業的排污、排水口、排氣口,協助鎮生態環境分局關停個別高污染企業;打造宜居環境,聚焦污水整治,完成三期、五期、六期截污主次管網建設,完成企業、居住區及混雜區的雨污分流改造。
步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青皇村人滿懷信心地向前邁進,他們將團結一致,在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繼續開拓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搶抓機遇,頑強拼搏,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力爭取得更大的成果,鑄造新的輝煌,譜寫新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