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情緒調節;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12-0084-04
【作者簡介】耿靜,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浦實驗中學(江蘇蘇州,215126)教師,一級教師。
【設計理念】
處于青春期的七年級學生情緒體驗豐富,在面對全新的學習環境、學業要求和人際關系時,更容易陷入消極情緒,缺乏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
本課運用敘事療法的理念和表達性藝術療法,從識別情緒、分析情緒、調節情緒三個方面引導學生全面認識情緒及其功能,客觀分析情緒對自己的影響,積極采取行動調節情緒。
【教學主要環節及設計意圖】
一、覺察情緒
教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玩個節奏游戲。先由老師一邊拍手打節拍,一邊發問,如“動物園里有什么?”,同學們繼續用同樣的節奏拍手打節拍,同時按照座位的順序從前往后依次回答老師的問題,如大象、鸚鵡、老虎等。節奏不對、回答錯誤、回答內容重復或答不出都視為挑戰失敗,需要抽取一個任務并完成。
學生進行三輪游戲,分別回答“動物園里有什么?”“黃色水果有哪些?”“情緒里面有什么?”。
教師:情緒的種類繁多,你在游戲中感受到了哪些情緒?
學生1:緊張、刺激。
學生2:激動、興奮。
學生3:擔心、害怕。
教師:我們每天都能感受到多種情緒。今天,我們一起來到“情緒‘安檢站’”,分析情緒的影響類型,找到調節“不安全”情緒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各種情緒體驗,進而引出課堂主題。
二、識別情緒
1.認識情緒
教師:我們先回憶一下四種基本情緒,請判斷這四種表情分別對應哪種情緒?
PPT展示高興、憤怒、傷心、害怕四種表情。
學生1:第一種情緒是高興,因為它嘴巴咧開,嘴角上揚。第二種情緒是憤怒,因為它眉頭緊皺、咬牙切齒。第三種情緒是傷心,因為它愁眉苦臉、痛哭流涕。第四種情緒是害怕,因為它眼睛瞪大、額頭出冷汗。
教師:這些被稱為情緒的外部表現。我們產生不同情緒時,會表現出不同的面部表情、語音語調和身體姿態。面對不同情緒,我們的內心感受也不同,如開心和生氣時,你的內心感受分別是什么?
學生2:開心時,心里感覺樂開了花。生氣時,心里感覺憋得慌,想要扔東西發泄一下。
教師:這些是情緒的主要特點——主觀體驗,即我們對不同情緒的自我覺察、自我感受。除此之外,我們的軀體在情緒產生時也會發出信號,如你在緊張和害怕時分別有過哪些生理反應?
學生3:緊張時,呼吸加快,手心出汗,手臂發抖。害怕時,汗毛立起,心跳加速,后背發涼。
教師:這些是情緒的生理反應。我們通過這些生理反應可以感知情緒的到來。每一種情緒都由外部表現、主觀體驗和生理反應組成,因此,我們可以從這三個角度識別情緒。
設計意圖:通過識別四種表情,引出“喜、怒、哀、懼”四種基本情緒,幫助學生理解情緒的組成部分。
2.繪制情緒“安檢表”
教師:最近一周,你有哪些情緒來訪呢?請為這些情緒分別繪制一張情緒“安檢表”(見圖1),用不同顏色的筆在圓圈中畫出情緒對應的表情,并寫出情緒名稱和來訪原因。
學生1:我的來訪情緒是開心,來訪原因是我期中考試考得很好,被老師表揚了。
學生2:我的來訪情緒是傷心,來訪原因是我今天上課講話,被老師批評了。
學生3:我的來訪情緒是生氣,來訪原因是最近我和好朋友發生了很多矛盾,我覺得她不講道理。
設計意圖:通過繪制情緒“安檢表”,引導學生對自己近期的情緒體驗及其背后的事件進行覺察和識別。
三、分析情緒
1.探索情緒的影響
教師:在經常來訪的情緒中,你喜歡哪種情緒?不喜歡哪種情緒?請說說原因。
學生1:我喜歡開心這種情緒,因為它讓我做每件事時都充滿干勁。我不喜歡焦慮這種情緒,因為它帶來的不安感會讓我把事情搞砸。
學生2:我喜歡快樂這種情緒,因為多笑笑,生活更美好,身體更健康。不喜歡憤怒這種情緒,因為它會讓我失去理智,沖動行事。
學生3:我喜歡焦慮這種情緒,因為它可以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更加努力把事情做好。不喜歡的也是焦慮,因為它會讓我無法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
教師:情緒可以分為正性情緒和負性情緒。正性情緒指讓人感到愉快的情緒,負性情緒指讓人感到不愉快的情緒。對于同一種情緒,有人喜歡,也有人不喜歡。因為我們對情緒的感受程度不同,所以受情緒影響的程度也不同,適度的情緒感受帶來積極影響,過度的情緒感受帶來消極影響。大部分同學喜歡開心、快樂等正性情緒,因為這些情緒讓我們感到愉快,給我們帶來積極影響;不喜歡焦慮、憤怒等負性情緒,因為這些情緒讓我們感到不愉快,給我們帶來消極影響。其實,適度的負性情緒也有積極影響。
教師播放視頻《負性情緒竟然有這么多好處》,視頻內容:介紹害怕、悲傷、憤怒、焦慮四種情緒的積極意義。
教師:通過視頻,你發現負性情緒的積極影響是什么?
學生4:害怕讓我們在危險時保護自己,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悲傷讓我們和自己獨處,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憤怒提醒我們和別人相處的界限,增進彼此了解。焦慮提醒我們要直面該做的事,增強動力。
教師:情緒沒有好壞之分,每種情緒都是生活的組成部分,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情緒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我們要分析每種情緒來訪時對我們產生的影響類型,接納帶來積極影響的情緒,調節帶來消極影響的情緒。
設計意圖:通過對情緒喜好的探索及視頻的觀看,幫助學生看到情緒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引導學生接納負性情緒。
2.登記情緒“安檢表”
教師:請同學們分析近期來訪的情緒對自己產生的影響類型,并在情緒“安檢表”上勾選出來。
學生活動并在班級內分享。
學生1:焦慮對我產生的影響類型是積極的,因為它讓我能全神貫注地聽課、認真復習。
學生2:生氣對我產生的影響類型是消極的,因為它讓我和朋友冷戰,失去朋友。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情緒對自己的影響,幫助學生理解情緒、接納情緒,并為調節情緒做準備。
四、調節情緒
教師:當情緒帶來消極影響時,我們的身心健康會受到傷害,行為能力將被抑制,更難獲得成功體驗。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整理帶來消極影響的情緒,并總結該情緒的調節方法。
小組討論并分享。
學生1:我們組討論的是焦慮,來訪原因是考試時遇到不會做的題。這時候,焦慮讓我無法靜下心來思考問題,考試成績會不理想。調節方法是,深呼吸幾次或喝點水,放松身體;安慰自己“我不會,別人可能也不會,大家都一樣”;先做容易的題,最后做難的題。
學生2:我們組討論的是傷心,來訪原因是和家人發生矛盾后,家人不聽我說話。這時候,傷心讓我覺得家人不理解我,不想和他們溝通。調節方法是,冷靜10秒,把此時的想法寫在本子上;冷靜后換位思考父母生氣的原因;挑選父母心情不錯的時候去溝通,或寫在便條上,貼在父母能看到的地方,也可以請第三方,如哥哥姐姐幫忙轉述自己的想法。
學生3:我們組討論的是煩躁,來訪原因是媽媽一直不讓我玩手機,我感覺自己無所事事很沒用。煩躁讓我容易因小事和父母、朋友發生沖突。調節方法是,出門散散步或跑幾圈;培養自己的愛好,如看課外書、做手工、畫畫、打球等,也可以幫助父母做家務、找朋友出去玩,安排好自己的空余時間;及時肯定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這樣才會有動力繼續做下去。
教師:情緒是一種信號,提醒我們關注當下生活中的事件,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因此,當情緒來訪時,我們首先要覺察情緒及其背后的誘發事件。如果情緒帶來消極影響,我們可以先深呼吸放松身體,再通過改變想法、合理宣泄、轉移注意等方式緩解情緒,最后采取針對性的行為策略改變現狀。我們只有及時覺察情緒帶來的消極影響,并積極調節,生活才會因情緒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PPT展示課后作業:運用本課所學內容,思考如何調節給自己帶來消極影響的情緒,并把調節方法寫在情緒“安檢表”上。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和家庭作業,引導學生總結出情緒調節的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的情緒調節能力。
【教學反思】
本課將學生感知到的情緒“外化”為“情緒訪客”,通過為“情緒訪客”繪制情緒“安檢表”,引導學生識別、分析情緒,并調節消極情緒。課堂上,學生充分梳理近期的情緒體驗,積極參與小組討論,踴躍發言,課堂效果較好。
本課不足:學生分享的情緒詞較為單一。今后可以在認識情緒時展示“普拉奇克情緒輪”,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不同情緒之間的差異,提高情緒表達的多樣性和準確性。另外,課堂形式以書寫、繪畫為主,略顯單調,可增加動態活動,如演一演來訪情緒的面部表情,練一練身體放松的方法,豐富課堂形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點評】
這節情緒主題心理輔導課,幫助學生識別、分析和調節情緒,呈現出較好的教學效果,具有以下3個特點。
1.立足學情,因需而導。由于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6年的心理輔導課學習經歷,對情緒主題心理課并不陌生。授課教師從學生的現實需求出發,立足學情,量身設計了教學內容。
2.外化情緒,情境體驗。授課教師運用表達性繪畫技術引導學生“外化”情緒,并運用系統治療中的“積極改釋”的視角幫助學生看到負性情緒的積極方面。情緒“安檢站”這一情境創設生動活潑,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
3.系統資源,有效生成。在探討情緒調節方法環節,授課教師充分挖掘課堂資源,看到每一位學生自身的資源,即一部分學生已經擁有調節情緒的好方法。另外,小組討論激發了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助推課堂的精彩生成。
(點評嘉賓:沈曉萍,江蘇省蘇州市中小學心理名師工作室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