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而閱讀教學與德育的融合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種融合不僅能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還將為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情操的現代公民奠定基礎。
一、教材簡析
《我不能失信》是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個故事傳遞了誠實守信的價值觀。課文以宋慶齡的童年經歷為背景,講述了一個關于守諾的溫馨故事,不僅向學生傳達了誠信的重要性,還教會他們即使面臨選擇和困難時也應堅守承諾。教材通過具體的歷史人物和生動的故事情節,有效地將道德教育融入語文學習,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能領悟到做人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逐漸從具體轉向抽象,能夠理解并感受故事中傳達的道德理念。同時,對公正、誠實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并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價值觀。《我不能失信》一文以宋慶齡的童年故事為背景講述的守諾行為,正好與三年級學生的發展水平相匹配,有助于他們理解和內化誠信的重要性。
三、教學目標
1.語言建構與運用:通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人物對話,學習準確的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技巧,同時在課堂討論中運用恰當的語言描述宋慶齡的行為和品質,以增強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2.思維發展與品質:通過分析宋慶齡守信的行為和動機,學會進行道德推理和批判性思考。課堂討論和反思活動將激發學生思考誠實與守信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實踐,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及品格的塑造。
3.文化傳承與理解:引導學生探究宋慶齡行為的歷史背景,理解其行為在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意義,從而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并激發他們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興趣,形成對文化傳承的認識和理解。
4.審美鑒賞與創造:通過對課文中人物情感和行為的分析,學會欣賞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情節構建,同時鼓勵學生進行相關繪畫、短劇或故事創作,提高他們的審美和創造力,使他們更深刻地體驗和理解課文中的道德理念。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特別是感受和理解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
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我不能失信》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她就是宋慶齡。你們知道她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嗎?
學生:老師,我查到宋慶齡總是努力做到信守承諾。
學生:在我看的一個故事里,她小時候就展現了這種品質。即使有更有趣的事,她也選擇履行對朋友的承諾。
教師:宋慶齡的這些品質正是我們今天通過課文《我不能失信》要學習的重點。通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不僅能了解她的故事,還能學會誠信守諾。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課文學習吧。
(二)課文朗讀
教師:現在我們來朗讀課文《我不能失信》,并通過角色扮演來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我會為大家分配不同的角色,每個人要盡量模仿角色的語氣和情感來朗讀。
學生(扮演宋慶齡):老師,我在朗讀宋慶齡的臺詞時,試著用堅定和認真的語氣來表達她對承諾的重視。
學生(扮演宋慶齡的母親):我想我應該用更溫和、理解的語氣來回應她的決定。
學生(負責旁白):老師,我負責旁白部分。我應該怎么做?
教師:旁白部分需要用中性和平穩的語氣來講述故事背景和情節發展,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故事。
教師:好的,讓我們開始吧。通過模仿角色的語氣和情感,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的主題——信守承諾。
學生進行角色朗讀。
(三)分組討論
教師:現在我們分成小組,每組討論一個特定的主題,比如,“守信的原因是什么?”或者“守信對個人和社會有什么影響?”大家要深入思考,并準備好匯報你們的討論結果。
學生:老師,我們小組被分配討論“守信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想從宋慶齡的個人品質、她的成長背景以及她面臨的社會環境等方面來分析。
學生:我們小組要討論“守信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我們計劃先討論守信如何影響宋慶齡的個人行為,然后探討她對周圍人的影響。
教師:很好,記得考慮守信對價值觀和人際關系的長期影響。
學生開始熱烈地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我們通過這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道德推理能力。
(四)德育滲透
教師:接下來,我們通過角色扮演和“時間旅行者”活動更深入地探討宋慶齡時代的社會文化和價值觀。首先,我們分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宋慶齡、她的家人、朋友,甚至是當時的社會人士。
學生(扮演宋慶齡):老師,我應該怎樣表達她守信的決心?
教師:試著從她為什么要守信的角度去思考和表達,如她的個人信念、對朋友的承諾以及她認為的社會責任。
學生(扮演宋慶齡的母親):老師我覺得我可以表達對宋慶齡決定的理解和支持,同時也可以展示當時社會對守信的普遍看法。
學生(扮演宋慶齡的朋友):我扮演她的朋友。我想我應該表現出對她守信的贊賞和感激。
教師:很好。現在,讓我們來進行“時間旅行者”活動。假裝我們來到了宋慶齡那個時代,試著去觀察和理解那個時代的文化和價值觀。
學生(扮演時間旅行者):老師,那作為時間旅行者,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教師:試著從一個外部觀察者的角度,去探究那個時代的社會環境、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守信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
學生(扮演時間旅行者):我覺得那個時代人們非常重視誠信和承諾。即使在困難時期,人們還是努力守住自己的諾言。
學生(扮演時間旅行者):是的,我認為宋慶齡的守信行為在當時是非常受尊重的。這反映了那個時代對誠信的重視。
教師:觀察得很細致。通過這些分析,我們不僅能更深入地理解宋慶齡的行為,還能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和討論那個時代的文化和價值觀,這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化傳承和歷史背景,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們的課文內容和其中蘊含的道德觀。
(五)審美創作
教師:現在我們通過藝術創作來深化對《我不能失信》一文主題的理解。你們可以選擇繪畫、編寫短劇或者創作故事來表達對文章主題的理解。
學生:老師,我想通過繪畫來表達,嘗試畫出宋慶齡做出守信決定的那一刻,或者描繪她和她的朋友之間的情感交流。
學生:我對編寫短劇比較感興趣。我們可以在短劇中重現課文中的場景,也可以加入我自己的解讀和想象,如宋慶齡和她父母之間的對話,或者她內心的掙扎。
學生開始各自創作。
學生(展示繪畫):老師,這是我創作的畫作,描繪了宋慶齡和她的朋友的一幕。
教師:真棒,畫中,宋慶齡的眼神充滿了決心和堅定,她的面容表現出守信時的認真態度。我還特別強調了她的表情細節,如微微上揚的嘴角,顯示出她即使面對困難,也堅持自己的承諾。她的朋友則站在她旁邊,神態輕松,流露出對宋慶齡的信任和敬佩。
學生(介紹短劇):我們的短劇展現了宋慶齡做出守信決定的過程。
教師:內容很好,還特別編寫了一些富有深度的對話,刻畫宋慶齡內心的復雜情感和掙扎。在這些對話中,我們感受到了宋慶齡對諾言的堅持和她在面對誘惑和責任時的真實感受和道德沖突。
學生(分享故事):我寫了一個故事。在我的故事中,她在學校里也展現了守信的品質。
教師: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意,通過你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守信在不同場合的重要性。這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創意思考的體現。將守信的主題應用到學校環境中,不僅使故事更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幫助其他同學理解了守信在不同情境下的重要性。你的故事既富有想象力,又能激發我們反思如何在生活中實踐這一品質。很棒!
教師:通過這些創作活動,你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審美和創造能力,還深化了對課文內容和德育主題的理解。這些藝術作品是你們對《我不能失信》理解的最好展現。
(六)小結反思
教師:同學們,我們今天通過多種活動深入探討了誠實守信的重要性。現在,讓我們討論如何將誠信原則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學生:老師,今天我學到誠信不僅僅是對別人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學生:是的,我覺得守信是一種重要的美德,它能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教師:非常好的觀點。那么,你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實踐這一原則呢?
學生:我認為,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如遵守課堂規則、對朋友保守秘密或者按時完成作業。
學生:我同意。如果我們做出了承諾,就應該去履行。比如,如果我答應幫助朋友,即使后來有更有趣的事情,我也應該先完成承諾。
教師: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那么,如果遇到難以守信的情況,你們會怎么做?
學生:我覺得如果真的不能守信,最重要的是及時溝通,比如及時向對方說明情況,盡可能找到彌補的方法。
學生:對,向對方坦白,比違背承諾要好。我們應該學會承擔責任。
教師:非常好,你們的想法都很成熟。誠信不僅關系到別人對我們的信任,也是我們個人品格的體現。通過今天的學習,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實踐誠實守信的原則,成為值得信賴的人。希望大家能將這些道德原則帶入日常生活中,不僅在學校,也在家里、與朋友交往。記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會使你的生活更美好。
六、教學反思
在《我不能失信》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我深感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價值觀的塑造。通過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和創造性活動,我觀察到學生在主動參與和深入思考中展現出了極大興趣和積極性。這表明,將德育融入語文教學,特別是通過各種互動和創造性方法,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理解深度。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為教師,在設計和指導這類活動時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找到參與的空間和自我表達的機會。
閱讀教學是德育的重要途徑。學生不僅能夠在閱讀中學習如何有效地使用語言,更能在文本中遇見不同的思想觀點和價值觀,從而促進思維的多元化和深入發展。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嘗試將德育融入語文閱讀教學中,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會分辨是非、理解責任、感悟情感和體驗美德。這種融合性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他們在語文課程中不僅能學會如何表達,還將學會如何成為一個有道德、有責任感、有文化底蘊的人。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西關小學)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