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億智造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賦能制造業,幫助中國工業“換道超車”,用“工業人工智能+人機”結合場景應用,從數據中找到生產最優解,從而真正解放生產力。
大屏幕上“5G+AI”質檢示范車間躍然眼前,從人工肉眼識別到智能化AI檢測,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檢測準確度從95%提升至99%。“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賦能制造業,幫助中國工業‘換道超車’,用‘工業人工智能+人機’結合場景應用,降低生產勞動強度,同時收集并分析生產大數據,從數據中找到生產最優解,從而真正解放生產力。”常州微億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億智造”)創始人潘正頤說。
微億智造是常州精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研科技”)5G視覺識別方案的參與者,這些年微億智造通過“移動5G﹢工業互聯網”應用為精研科技帶來顛覆性改變。精研科技屬于離散型制造業,生產高性能結構零件和功能零件,近六成人力成本投入質檢端,工人用肉眼去檢測每一個零部件的好壞。通常來說,一個熟練工最快6秒鐘完成精密產品質檢。每個質檢工需要培訓3個月左右才能熟練應對高強度質檢工作,但產線工人流動性大。在訂單旺季,質檢招工常常成為難題被呈上管理層的辦公會。
2020年7月,江蘇移動與精研科技共同打造了“5G﹢AI”質檢示范車,在移動5G專網支撐下,一切都不同了——微億智造基于5G打造的自動視覺檢測機器,針對零件每秒拍攝13張高清圖片,僅1~2秒,就同步完成4個精密產品的瑕疵檢測。精研科技現有35臺機器,可以替代300多個傳統質檢工。更重要的是,運用云平臺及邊緣計算技術,關鍵數據不出廠,確保企業數據安全,成本也隨之下降。在云端計算,可按需將算力分配給企業,相當于為企業節省10~15個百分點的成本投入。
精研科技是微億智造這些年服務過的企業中的一個案例。潘正頤從2018年創立微億智造以來,帶領團隊通過自主研發人工智能質檢機器人,填補了產品表面缺陷檢測的市場空白。微億智造是國內唯一一家將人工智能設備大規模應用在工廠現場的企業,提供以“視覺感知模組+機器人智能控制+工業AI算法及云計算能力”為核心技術的智能視覺系統,助力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傳統的質檢過程往往依賴于人工操作,耗時費力且容易出現主觀誤判。在一些制造業工廠產線上,AI視覺檢測已經開始代替人力進行質檢工作?,F階段在工廠產線上,所有需要工人用手拿著被測物體進行質檢的場景,某種程度上都是微億智造的市場。
在3C領域做質檢解決方案時,微億智造更多的是以非標定制為主,而從整個工業制造來看,更需要的是一個標準化產品。微億智造將機器視覺系統以標準化、集成化、一體化的方式沉淀到產品體系上,并基于產業know-how實現質檢標機、行業專機的快速規?;涞貞?,目前已經形成“工”系列和“靈”系列產品體系,兩個系列均為模塊化設計且具備柔性化部署能力。在質檢相關的產品之外,微億智造還在進行產線管理的產品布局。因為質檢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而要真正實現賦能生產還需要解決現場管理問題,包括人員配備、人機協同等。
除了不斷優化產品性能和降低成本,微億智造還提供靈活的商業模式。微億智造提供兩周的樣機試用,在工業現場為客戶進行跑料,客戶能夠更直觀地了解AI技術的優勢。如果客戶需要進行更長時間的驗證,可通過租賃的方式以較小的代價完成產品導入;如果客戶需要產線其他環節的解決方案,微億智造將配合自動化集成商解決實際問題。
2022年底,微億智造與智云天工完成合并,合并后通過市場資源自動轉換可以讓客戶端有更好的整合力。對于未來,潘正頤和團隊希望實現AI技術“好用不貴”,造福廣大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