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振消費市場信心的過程中,小店作為身邊隨處可見的消費載體,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和便利。
“我打算在這里開一家麻辣燙小店,這里靠近大學和地鐵站,人流量大,生意不會差。”已在南京某商業街“考察”數日的小李終于選定了店面。在小李眼里,小小的店鋪是城市“煙火氣”最直接的體現,只要選好地段,提供優質服務,一定能吸引消費者光顧。
近年來,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一大批街頭小店、餐飲商鋪等遭遇直接沖擊。當前,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許多地方經濟發展“回暖”態勢明顯,大力發展“小店經濟”成為多地消費市場的主旋律。“小店經濟”是2020年7月14日商務部發文倡導激勵保障發展的經濟模式,在提振消費市場信心的過程中,小店作為身邊隨處可見的消費載體,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和便利。
“小店經濟”風生水起
2月15日晚上,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珠江路地鐵口的及及美食廣場人聲鼎沸。三貓黑魚花餐廳內,42張餐桌座無虛席,16名員工忙得不可開交。
“越忙越開心。”剛在廚房幫忙切完小菜、配好果盤,店主羅君又跑回前廳收拾餐余垃圾,“政策支持、自己努力,生意一天天好起來!”
小店一頭連著就業,一頭連著消費。在南京,像這樣的小店超過19萬家。
為提升市民消費意愿,扶持小店經營,南京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去年12月積極實施“小店計劃”,實施“引流聚氣、數字升級、降本增效、便民服務、示范引領”五大行動,從引客流聚人氣、降成本增效益等方面入手,為城市經濟添能量、增活力,迄今已惠及10萬余家城市小店。
2022年12月16日開始,“南京消費發布”官方賬號開展“特色暖心小店大聯播”活動。特別是在元旦假期,每天直播超過12個小時,每隔15分鐘送出一波“滿100元減50元”的消費券。截至目前,共有448家小店商戶參與直播,累計交易額超8800萬元。
羅君介紹,元旦假期第一天直播頭一個小時,店里就獲得34份團購訂單。今年1月11日,午、晚餐共接待101桌顧客,其中有1/4是用消費券團購,營業額大約恢復到疫情前的八成。
全職媽媽王唯唯因暫無開店本金,就把汽車后備箱拾掇一番,當作“店面”。日落時分,她將做好的20多個蛋糕打包,裝進汽車后備箱,駛到凱瑟琳廣場。停車,撐開后備箱,取出小冷柜,鋪上桌布,支起“小美伢甜品店”。放眼望去,燈光亮起的廣場上,這樣的“移動微店”有20余家,一個個小音箱里流淌出音樂,營造出年輕人消費與社交的一方天地。
“喜歡大商場的高端大氣,但更愛街頭巷尾的濃濃煙火氣。”南京市民張女士說,隨著更多具有創新和特色小店的出現,新服務、新產品、新場景也讓“小店消費”的體驗感不斷升級。與三兩好友“逛吃”街頭,一份鹵味都能讓幸福感瞬間拉滿。
如今,南京大街小巷煙火升騰,茶飲、餐廳、小吃店門口排起長隊。據南京市商務局統計,目前,城市小店基本恢復正常營業,營業額較2022年12月初平均增長70%以上。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小店經濟”一詞在代表委員們的議題中頻頻出現。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1月,全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達1.14億戶,約占經營主體總量三分之二,帶動近3億人就業。作為商業的“毛細血管”,隨處可見的小攤、小店連接著千行百業,也服務著千家萬戶。
多地發力“小店經濟”
春暖花開,良辰美景,蘇州各大景區迎來了一波波客流高峰。摩肩接踵的人群,也帶火了周邊的“小店經濟”。
滿滿的奶油雪頂,加上竹筒制成的杯子,山塘街往來的游客中,不少人手捧著這樣一杯奶茶。奶茶店店長表示,店里日均營業額達到20萬元左右;同樣受歡迎的還有經典的老字號店鋪,中午時分,一家小吃店等待的食客已經排到了門外;平江路一家民族服飾租賃攝影店內,很多女孩正挑選著心儀的衣服,這家店鋪開業半個多月,接待人數已經達到兩三千人……小店受追捧,提振商戶們的信心。蘇州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將進一步履行好管理和服務職責,護航經濟復蘇。
南京市鼓樓區結合“小店計劃”,發展一批特色商業街區,改租賃為聯營,降低入駐商戶經營風險。創業青年王磊受益于政策的支持,在鼓樓區金銀街開了一家手辦店,面積只有14.6平方米,布置卻頗為亮眼:一個個縮微場景精致小巧、琳瑯滿目,有山海、建筑、科幻等主題。“可以‘拎包開店’,免租金,幫助裝修,賺錢之前風險共擔,賺到錢后街區抽成15%。”王磊介紹。
為推動形成多層次、多類別的“小店經濟”發展體系,南京市秦淮區發布《推動小店經濟發展九條措施》,提出著力打造“秦淮區十大小店集聚區”。以大型商業綜合體、特色街區、產業園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為依托,打造新百、中央商場、水游城、門東、熙南里、明瓦廊、科巷、金鑾巷、國創園、越界產業園10個小店集聚區。同時,聯合區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管局、街道辦事處等單位,設立“小店經濟”發展服務綠色通道。
創業者謝瑋在秦淮區扇骨里社區的綜合服務中心一樓開起一家小超市。這家不大的夫妻店,是社區根據居民生活需要特意引進的。社區主任曹麗萍介紹,街道和社區整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年度優秀等級獎勵資金40萬元,用于軟硬件建設,既便利了居民,也扶持了飲食店、家政店等便民小店。目前在南京,超過10萬家小店獲得減稅、降費、融資等支持。
數字賦能“小店經濟”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以生鮮電商、視頻直播、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為代表的線上消費場景全面興起,進而迫使各行各業致力于線上業務的拓展。當然,小店也不例外。
“小店經濟”的快速回暖,背后有數字化轉型的功勞。有人將無接觸貸款、消費券、直播、外賣形容為小店數字化的“四件套”。其中,直播帶貨就讓常州花香緣園藝有限公司嘗到了甜頭。
“這個巴西木又叫幸運木,加水淹過樹干底部0.5厘米就可以了,非常容易養殖。”聚光燈后,女主播李桂林正在介紹自家綠植。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她都會在直播間給網友介紹包括肥料、花卉、種植工具在內的全產業鏈產品。不僅如此,她還帶貨各類稀有花盆,有的價值高達數千元。
“直播園藝”的新嘗試,給常州花香緣園藝有限公司帶來了新生機。“借助原有的電商平臺,加上新興的直播帶貨,我們目前日均發貨近3500單,銷售額達到1300多萬元。”談到此處,公司總經理錢濤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
為進一步支持“小店經濟”健康發展,南京市商務局在前期推出“小店計劃”的基礎上接力升級,進一步啟動了“南京百萬數字人創業計劃”,這是助力城市小店智能化改造、數字化升級的又一利好舉措。
數字經濟浪潮奔涌,無論是線上網店還是實體商戶,以短視頻、直播帶貨等為代表的數字營銷已是大勢所趨。3月8日晚上,南京一家炭火烤肉店仍有顧客等位。“最近我們參與了數字化升級,在電商平臺開了網店。”烤肉店店主任飛說,南京市商務局聯合銀聯等平臺,對小店實行零費率線上開店、零費率線上運營培訓、指定時段零費率傭金,“平臺手把手指導開網店、拍短視頻的技巧,同樣給店里帶來了人氣。”
推動數字技術深度賦能消費市場,助力萬千小店加快融入數字經濟發展浪潮,有利于激活市場主體、豐富消費供給,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活力。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百萬數字人創業計劃”將逐步在跨境電商、服務業擴大開放和“兩業”融合等領域推廣應用,力爭一年內服務企業商戶約2000家、“數字人”數量約20萬個,3~5年內“數字人”數量達到100萬個,為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供澎湃“數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