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投資機構的成功,也可以像一家商業公司一樣,存在一些成功的必然性。你問我紅杉中國主要靠什么取勝,我的回答是整體打法,而不是判斷力。在紅杉中國成立兩年后,就有意識地在構建體系,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產業擴張、階段擴張和幣種擴張就是紅杉中國這些年來最重要的三個布局。而今,紅杉中國已經變成一個全站式的投資平臺,有種子基金、風投基金,有成長期投資、并購投資,一直延伸到一級半、二級市場。
全站式打法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協同效應。你在分析一家成長期的公司、一家已經在行業里面領先的公司時,容易看到它靜態的成功。但如果你對前沿科技有更多的了解,通過種子期的工作,你會發現某個行業有一些新的技術正在醞釀,從而幫助我們對成熟企業的前景有更好的判斷。全站式的投資,就是有不同的產品聚焦,同時協同良好,這樣投資機構就會變得非常強大。
很多人問我,紅杉中國到底是怎么選擇投資標的的?其實就四個方面,但具體做起來并不容易。
首先,對創業者的判斷。成功的公司背后一定有一個鮮活的優秀創業者的面孔。當一家公司已經成為行業巨頭的時候,給出判斷很容易。但如何能在早期,比如說在種子期和A輪時,就判斷出他是下一位王興或張一鳴,這永遠是一門藝術,很難拿數字去量化。
如果非要我總結優秀創業者的特質,我認為有這么幾點:第一,他們極其專注市場化驅動,先聚焦某一個產品,在這個產品上做到極致完美,然后擁有一個非常市場化的團隊。第二,他們具備企業家精神。我認為一個企業家首先要有企業家精神,而創新可以被視為實踐企業家精神的一種工具。真正卓越的企業往往是另辟蹊徑,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模式,打造和定義一個全新的行業。第三,他們是長期主義的實踐者。急功近利的心態,紅杉中國不敢茍同。所以投資時要看他做企業的目的是什么,每個創業者在這一點上,態度還真的不一樣。第四,他們非常有進取心和企圖心。創業者有多大的心,有多大的抱負,就能夠成就多大的事業。第五,他們尊重商業規則,同時,他們在某種程度上又重塑了很多行業的規則,這是非常令人欽佩的。第六,他們具備國際化視野,國際視野幫助他們在很多商業決策上提供了最后的判斷。
其次,行業的規模有多大。成功的企業都非常有“企圖心”,但關鍵是它得在一個“好”的行業里,只有天空才是它的限制,所以我們應該關注那些具有巨大發展空間的行業。十幾年以前,我們開始研究中國的電商,那時候就意識到這會是一個超大行業,但有些行業可能我們在早期未必有這個直覺。因為這些行業從誕生起,就一直在快速演變,所以我們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超前思維。
再者,商業模式。有些商業模式天然地容易形成競爭壁壘,很快就把一些后來者擋在外面,從而成功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但有些則容易同質化,比如依靠性價比的傳統制造業,一個鮮明的特征就是技術壁壘比較低,你能起量,我也能起量,最后就變成了價格的惡性競爭。
最后,結合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進行評判,也是最新的一點。有些企業是非常盈利的,但它造成的社會影響是負面的,這樣的企業我們堅決不碰。在國家倡導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際,紅杉中國也已經開始將ESG納入投資決策。在評價企業發展的成本、市占率、營收等傳統的經營指標外,嵌入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新的要素,形成一個更加全面的評價體系。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