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興和愛人雷姍姍一起自主創業,不僅用新口味、新工藝賦予黃橋燒餅更豐富的內涵,還進一步擴大創業半徑,延伸到糕點行業。
黃橋燒餅是江蘇省泰興市地方傳統小吃,流傳于江淮一帶。它得名于1940年著名的戰役“黃橋決戰”。戰役打響后,泰興黃橋鎮當地群眾冒著敵人的炮火把燒餅送到前線陣地,譜寫了一曲軍愛民、民擁軍的壯麗凱歌。
如今,黃橋燒餅店鋪遍布全國許多城市,黃橋燒餅成為黃橋鎮的特色產業。當地青年從事這項產業的人有不少,何興便是其中之一。今年34歲的他,從2009年開始和愛人雷姍姍自主創業,不僅用新口味、新工藝賦予黃橋燒餅更豐富的內涵,還進一步擴大創業半徑,延伸到糕點行業。
2013年,何興創辦了泰興市美佳怡食品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美佳怡公司)。10年過去了,美佳怡公司不僅生產黃橋燒餅,還制作手工餅干、月餅、綠豆糕、蛋黃酥等更多美味糕點。在此過程中,何興和雷姍姍夫妻倆傾注心血,悉心經營,用互聯網+、冷鏈配送、機械化生產等新技術一改當地黃橋燒餅的傳統制作模式,不僅獲得業界認可,還做大了事業、打響了品牌。
何興、雷姍姍夫婦所走的創業路正是千千萬萬回鄉創業年輕人的奮斗縮影。
和愛人一起回鄉創業
回到家鄉泰興之前,何興已經有了工作,在一家外企做中層管理者。雷姍姍則在國內一家大型招聘網站實習。如果按部就班地在大城市工作、生活,兩人也能過得不錯。不過,一眼望到頭的日子并不是他們的理想選擇,內心有一把火在燃燒,他倆都想趁著年輕好好拼搏一番。
雷姍姍雖然是個嬌俏的女生,但身上那股毅力和韌性絲毫不亞于何興。她的家鄉在吉林德惠,距離泰興近1500公里。她心甘情愿跟何興到泰興創業,是因為愛情,更是因為他們對美好未來的共同期許。
何興大學讀的是計算機專業,雷姍姍則是國際貿易專業。剛回到泰興的時候,兩人眼前一抹黑,不知道從何處著手。后來,左思右想,何興巧妙“借力”,家鄉既然有黃橋燒餅這個特色產業,何不“就地取材”?想好了之后,他和雷姍姍就在省道邊上買了一個小門面,取名為“名揚”,賣起了早點,主打的就是黃橋燒餅。
那時候,夫妻倆連面粉是弱筋、中筋和強筋都分不清,想烤制出口感正宗、品質香酥、讓消費者認可的黃橋燒餅,這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但為了實現創業夢想,他倆硬是從零開始,一點一滴地去學習、研究。何興打聽到當地有一個制作黃橋燒餅手藝很好的老師傅,兩人商量后決定,讓雷姍姍去拜師學技。師傅一開始并不待見雷姍姍,后來,她用真心和誠意打動了對方。
學到了制作黃橋燒餅的手藝,夫妻倆的門面生意越來越好。每天凌晨4點左右,何興和雷姍姍就忙碌起來了,拌餡、和面、制餅……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之后,何興就在店里接待前來吃早點的客人,忙忙碌碌半天就過去了。客人們知道他家的黃橋燒餅好吃,買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不過,黃橋燒餅只有在剛出鍋的時候口感最好,冷下來之后,味道就欠缺了點。何興一閑下來就琢磨:怎么才能讓自家做的黃橋燒餅無論什么時候吃都好吃?
何興四處取經,不僅到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糕點企業學習經驗,還向一些高校食品專業的專家請教,后來找到了破解之道,就是把黃橋燒餅制作成半成品生坯,用冷鏈物流配送,消費者想吃的時候,拿出來烤一烤即可。沒想到,經過冷卻這一環節,黃橋燒餅的口感更佳了。
何興不僅改變了黃橋燒餅的傳統生產工藝,還豐富了黃橋燒餅的產品線。小店接連開發出抹茶、蛋黃、蟹黃等不同口味的黃橋燒餅,一下子把受眾擴大到了年輕人群體,讓他們也愛上了黃橋燒餅。
此后,何興又利用業內展會的機會,進一步發揚光大“名揚”黃橋燒餅的品牌。夫妻倆通過加盟、代理等模式,把“名揚”黃橋燒餅發展成為連鎖品牌。如今,“名揚”黃橋燒餅擁有兩家直營店、四家加盟店以及上百個銷售窗口。
“匠心”融入美味糕點
何興和雷姍姍的創業之路剛好契合了泰興當地的發展政策。何興對此頗為感慨,夫妻二人創業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都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這些支持包括資金、廠房建設等諸多方面。2013年,他們進一步擴大了事業版圖,創立美佳怡公司,除了繼續生產黃橋燒餅,還增加了糕點生產。
每擴展一個品類,都是何興親自上陣,一一嘗試。有一次,朋友到何興辦公室找他,看到他桌上并排放著十幾個撕了口的小包裝餡料包。原來,何興把這些餡料全部嘗了一遍,從中挑選最優質的制作糕點。雷姍姍稱,創業之初,身高近190厘米的何興才170斤左右,典型的型男身材,幾年工夫下來,體重增加了六七十斤。
“我家老公變胖,真是工傷所致。”雷姍姍笑稱。記者問:“既然公司有專門的食品檢測部門,為什么還要一一去品嘗這些原材料?”“美佳怡這三個字是我們女兒的名字,用她的名字作品牌的名稱,意味著我們這里生產出的糕點就是自家人也愛吃的,是品質的保障。”何興回答得很慎重。他們二人把這份謹慎化為匠心,融入生產過程的點滴之中。
有一次,公司在網上搞青團促銷,銷量火爆,當中有一批貨外觀上略有瑕疵,但不影響口感。何興眼里容不下這點瑕疵,當時就停了生產溯源,查找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一查之后,發現是工人操作時溫度沒掌控好。他們當即把幾百公斤的產品全部作廢,一件不發。此過程中,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反正這些青團最后全部要被吃掉,賣相不好看有什么關系?何興對此觀點非常惱火。在他眼中,糕點的外觀和口味是整體的,賣相不好肯定影響消費者吃東西的心情,“美佳怡”就是要讓消費者懷著怡人的心情享用美食。這批產品背離了品牌初心,何興認為是原則問題,雷姍姍無條件支持何興的決定。最后,他們承擔了這個損失。
而今,美佳怡公司引入更加科學、精準的數字化手段來監控每一道生產流程,讓產品質量有了更多保障。“我們現有10萬級凈化車間4000余平方米,并配備實驗室、化驗室及實訓場所,工人30余人。每批貨都能查到在什么時間、由哪個人、經過哪幾道工序制作而成。”何興介紹。
立足當地特色推陳出新
糕點行業競爭激烈,何興和雷姍姍為了讓美佳怡公司擁有更多競爭力,一直在產品的創新研發上下功夫。
美佳怡公司現在產品品類非常豐富,有手工餅干30余種,潮式、港式、蘇氏、廣式、日式等各類點心20余種。2015年,何興引進了6條西點生產線、兩條月餅生產線,日產量可達到1.5噸。同年,他們與江蘇經貿學院建立了校企合作模式,并注冊了南京美嘉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著重食品的膳食、營養、健康、功能性的理念,將保健型食品及特殊針對性食品拉到生產線上。隨著產品品類的增多,美佳怡公司的業務范圍也不斷擴大,而今已經是一家集中西點開發、加工、生產、銷售、研發以及OEM代工于一體的企業。
何興夫婦在創業的同時,也帶動了家鄉特色產業的發展。除了進一步擴大黃橋燒餅的市場份額之外,他們還將泰興元麥作為原材料,應用到糕點的生產中。“泰興元麥營養豐富,含有β-葡聚糖和多種維生素,易消化,好吸收。我想把它和我們的產品相結合,一方面豐富產品品類,另一方面也讓更多消費者了解我們家鄉的特產,從而傳播泰興的飲食文化。”何興說。2017年,公司與高校共同開發元麥保健養生功能系列特色農產品,并被列為2018年鄉村振興十項重點項目重點開發方便型、即食型新品種。
這幾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何興夫婦帶領美佳怡公司積極往“互聯網+”轉型,企業業績迎來逆勢上揚。現在,公司入駐黃橋食品園區,成為當地“中國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城”的孵化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