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娃》是一部帶著清新的泥土氣息、從廣袤的民間大地上生長出來的現實主義兒童小說。作品立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如何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這一時代命題,從兒童文化與鄉村文化建設雙軌并進、融通發展的思路,提出了非常有創造力與行動力的解決方案,是一部整體洋溢著作者赤誠的人文情懷與美麗的家園意識的優秀作品。
作者在社會生活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總體視域中觀照兒童文化建設,既充分重視廣大鄉村兒童的精神需求,又以現代兒童觀燭照兒童主體性,認可兒童是鄉村文化建設重要的主體力量,發揚他們的游戲性能量并將其引導轉化為強大的文化創造力,由此實現“社火”這一非遺文化的積極傳承與創新發展,這是這部作品在創作思想上最有價值的突破之處。
“生機勃勃”是《社火娃》整體呈現出的審美基調,這是純正而堅實的兒童文學美感內容。作者扎根鄉土,秉持了非常樸素熱忱、積極明亮的生活美學姿態,用真情真愛書寫了秦嶺腳下宋家村人民的美好生活。作者抓住了“社火”這種極具歷史厚重感與大眾參與性的民間藝術形式,用新時代故事來記錄與展現人民群眾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在生活細節中發現與打開生活本身的興致與活力,更加重視生活氣氛與場域體驗的重要價值,以此來適配兒童心理特征與成長所需,并正確引導他們積極發展,這是作者在本書中為我們敞開的一種非常可貴的教育思想。
作品主要塑造的是九歲男孩宋大龍這一形象,寫了大龍如何從喜愛當“社火娃”而不得,始終不放棄并為此不懈努力,到最終在鄉村振興運動會上大展身手、實現自我價值的曲折有致的過程。作者在一種有機的生活系統觀中去定位與探索兒童發展的一般規律。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成人積極的行動與引領、代際間自然通暢的對話機制、來自成人的賞識與準予,所有這些首先發端于成人社會的動力因素,才是兒童形成自主意識與迸發內驅力的關鍵原因。作者以鄉村社火這一文化實踐,生動地詮釋了現代兒童教育理念。
傳承與創新是貫穿這部作品的時代主音。從熱愛到責任與使命,大龍的父親始終以樂觀成熟、嚴謹負責的生活態度去經營村里的社火。從敬老到扶幼,他肩負與承擔的都是“中堅”力量的重任,他是新時代優秀農民的代表。他的努力讓他成為戶縣社火第六代非遺傳承人,他的執著讓他實現了“永遠不落幕的社火”的夢想,他帶領大家打造的微縮社火項目,成為非遺文化創新的典范。
大龍與小伙伴們是在一種和諧的倫理生態環境中成長的。作品中的眾多成人形象都啟迪我們關注影響兒童教育的關鍵因素。大龍的母親勤勞善良,性格樂觀溫和;三七伯懂醫學,擅長書法,又會武術,對孩子們充滿愛心;八奶奶唱戲功力深厚,孩子們都喜歡聽她“說戲”。凡此種種,在宋家村里,代際對話有豐富的文化內容、形式和載體。作品用故事呈現出文化與教育生態之于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社火娃》關注兒童文化的現實性、時代性與民族性議題,在尊重兒童主體性、激發鄉村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方面探索出藝術新路。相信作者會以藝術上的不斷精進,立足中國鄉土,創作出更多兒童文學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