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鼎白茶的火熱帶動了全國多地白茶的興起,政和白茶、云南景谷大白、湖南桑植白茶、柘榮高山白、松溪九龍大白等開始嶄露頭角,走進消費者的視線。
3月26日,伴隨福建的陰雨連綿,“春茶中國行”來到了第四站——福建省松溪縣,一探白茶后起之秀“九龍大白茶”。松溪縣茶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周泉、生產股股長湯忠福與筆者一行,走訪當地茶園,對話代表性企業負責人。
轉變:從茶農到廠長
采訪當日一直伴隨小雨,沒有采摘鮮葉,我們首先到的是松溪縣山隱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只見負責人倪貴清正在忙碌地對前幾日采摘的鮮葉進行第二次攤晾。看到筆者,他忙介紹目前的制茶進展,以及在具體環節中的要求、難點、標準等,可以看出,他有一套自己的制茶理念。
采訪中,他對筆者說:“原來普通茶青價格只有40元/斤,改種九龍大白茶以后,2022年茶青最高賣到180元/斤。2023年的雨水來得稍晚,加上市場大環境的影響,能賣到150元/斤,收益還是不錯的!”
從倪貴清身上我們看到一位普通茶農通過一片葉子,不斷努力,用心做好茶,實現了人生的轉變。當下,他的3000平方米廠房已經準備就緒,加工設備和相關許可證書全部到位,他即將迎來“第二次挑戰”。下一步他還將繼續和村里開展合作,爭取到村集體更多資金入股,做大做強松溪人自己的品牌茶葉,讓更多的人喝到好茶,喝到放心茶。
近幾年,松溪縣大力推廣松溪九龍大白茶這個優質茶樹品種,給了種植戶很大的補助。倪貴清說:“2023年,合作社帶動了60多戶東邊村民改植換種九龍大白茶160多畝,我自己的茶園也改植了50畝。”
據了解,松溪現有茶葉種植面積合計8.2萬畝。其中,綠色食品認證3.55萬畝、有機茶園認證6500畝。2022年,一產總產值7.8億元,茶園畝均收益9500元,茶農人均茶葉收入11000元。全縣共有注冊茶葉加工企業(含合作社)248家,其中獲得SC認證企業56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2022年全縣茶葉加工總產值10.8億元,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3億元。
夯實:讓生態茶成為“金招牌”
松溪縣有悠久的產茶歷史,是福建省重點產茶縣,紅茶、綠茶、白茶、花茶等品類齊全。基于在生產端的優勢,當地茶葉在供應鏈端發揮重要作用,目前全縣茶葉年產量1萬多噸。
茶葉品質的提升,不僅需要清潔化、標準化生產,也需要生態、綠色的原料做保障。筆者走進松溪縣茶平鄉的有機茶園基地,雖與印象中的風和日麗略有不同,但綠意盎然的茶樹仍然格外顯眼,“綠色循環優質高效示范茶園”的標語豎立在茶園中央,“好生態”成為當地茶產業發展的“金招牌”。周泉告訴筆者,“茶平鄉是松溪縣最大的產茶區。2022年茶葉總產量3780噸,占全縣三分之一,產值4.6億元。此外,渭田鎮、鄭墩鎮也是松溪縣的重要產區。”
創建于1993年的湛峰茶廠,坐落在茶平鄉的湛盧山腳下。湛峰茶業負責人陳興亮告訴筆者,面對市場變化,茶廠不斷追求“量”到“質”的轉變,好工藝、好生態成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經過30年的發展,茶廠已經成為當地茶農信得過的“領頭羊”。采訪當天,廠外是細雨濛濛,廠內卻有不少茶農前來交易。“雨天的鮮葉能收嗎?品質可控嗎?”筆者問道。“只要有茶農來交易,我們的大門隨時敞開。”陳興亮說,“師傅們會根據當時鮮葉品質來定價,確保茶農們勞有所得,我們會根據茶青品質來生產不同等級、不同品類的茶品。至于‘銷’的問題,我們想辦法。”
經過不斷探索、研究,2007年“湛峰”品牌通過國家QS食品衛生生產許可證,“湛峰”系列茗茶以“味醇、香郁、耐泡、色翠”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如今,湛峰茶業被評為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帶動農戶一起致富奔小康。
契機:品牌即“王牌”
白茶的興起,為全國茶產業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據記載,九龍大白茶母樹茶園發現于1868年(清同治七年),樹齡150余年。因在雙源村九龍崗被發現,民間稱為“九龍茶”,當時以藥用為主,具有清熱降火的功效。20世紀60年代,九龍崗上發現數十株百年老茶樹,因葉片碩大、毫心肥壯、絨毛潔白,最終被命名為“九龍大白茶”。
“龍噓”品牌引用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龍說》首句“龍噓氣成云,云固弗靈于龍也。”中的“龍噓”二字作為品牌名稱。創始人李光發從父輩的15畝茶園到現今的數千畝茶山,從村部的公用茶廠到自建占地20畝的現代化茶廠,兩輩人的心血傾注于此。對于李光發而言,“龍噓”傳承了父輩腳踏實地的工匠精神,也凝聚了堅守茶品質的初心。
在簡短的交流中,筆者感受到了李光發對茶的熱愛,以及對這片葉子所傾注的心血。李光發說:“九龍大白茶有著獨特的基因,它不僅是優質的茶樹品種,也是區域公用品牌。借助白茶市場的東風,九龍大白茶定能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他認為,品牌的力量不可小視,在政府與企業的不斷努力下,松溪茶產業定會出現幾個強勢品牌,甚至成為茶行業的王牌。
提到2023年生產的情況,李光發坦言,今年茶葉的產量與品質均下滑30%,整體價格也略有下降。價格回落的原因,一部分是受鮮葉品質影響,一部分受消費市場的疲弱影響。
對于九龍大白茶在市場中的契機,李光發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茶葉在任何時候都要講究品質,品質來自土地、來自生態、來自地域香、來自品種香。我們應當尊重土地,發揮茶的健康價值,“這杯茶”才能走得更遠。松溪茶產業雖然沒有經歷過高速發展,但穩固的生產技術、有機的生態茶園,給我們當下發展帶來了機遇,發展品牌是我們新的契機。”
尋根:借良種擴版圖
百里松蔭碧長溪,風來拂面見云行。
松溪縣風景如畫,是閩北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良生態環境。它與福鼎、政和、建陽是中國白茶的四大傳統產區。近年來,當地通過不斷改植換種,九龍大白茶種植面積已達1.2萬畝,更因其鮮爽甘甜、內含物質豐富,被陳宗懋院士稱為“白茶中的王子”。
周泉向記者介紹,自20世紀60年代起,松溪主要生產茶葉品種在綠茶、茉莉花茶、紅茶之間更迭,導致九龍大白茶優異的品種優勢未被發現。1965年,松溪縣茶葉技術人員對鄭墩九龍崗這片發芽早、白毫多的老茶樹進行優良單株選育;20世紀80年代,松溪茶葉單產和品質躍居福建省前茅,被譽為“茶葉狀元縣”。
1998年,九龍大白茶經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福建省級茶樹品種,并于2009年列入省級優異種質源保護目錄,在鄭墩鎮雙源九龍崗設立了九龍大白茶省級優異種質源保護區。
2013年,伴隨白茶在全國范圍內的興起,松溪開始用九龍大白茶制作白茶,成為茶界的一顆新星。2020年,松溪縣制定《松溪九龍大白茶》《松溪九龍大白茶栽培技術規范》《松溪九龍大白茶加工技術規范》三項團體標準以及實物標準樣,并建立“陳宗懋院士團隊服務站”,至此,開啟了松溪“九龍大白茶”公用品牌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在松溪縣委縣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松溪縣茶農開始大力新改種植九龍大白茶,茶產業成了當地茶農、茶企增收致富的新希望,也成了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