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義建議:在本科專業目錄外設置茶文化專業。
全國人大代表、信陽農林學院茶學院院長郭桂義接受中華合作時報·茶周刊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于弘揚中國茶文化很有意義。要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統性保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做好茶文化傳播,郭桂義建議在本科專業目錄外設置茶文化專業。
人才培養已不能滿足茶文化發展需要
郭桂義代表首先分析了茶文化人才培養的現狀。目前,中等職業教育開設有農業類“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旅游類茶藝與茶營銷專業,高等職業教育旅游類開設有“茶藝與茶文化專業”。目前全國有32所本科院校設置本科“茶學”專業,為自然科學類,以培養技術性人才為主。雖然部分本科院校開設了茶文化相關方向,例如信陽農林學院2014年開設茶學專業(茶文化與營銷方向)等,但傳統的植物生產類本科茶學專業和現有中職、高職茶與茶文化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已不能滿足茶文化產業日益增長的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設置本科茶文化專業是非常急迫而必要的。
茶文化專業主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在談到茶文化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方向時,郭桂義代表說,茶文化專業主要培養適應茶產業及現代市場需要,具備良好的科學、人文素養,掌握較強的茶學技能、市場營銷管理技能及文化產業推廣技能,并具有一定國際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考察茶產業時叮囑,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入選聯合國非遺名錄,預示著中國茶文化、中國茶產業正處于機遇無限的騰飛時刻。中國的“茶之道”正在世界范圍內風行,傳播著國際關系中“和而不同”“合作共贏”等價值理念。一杯中國茶,成為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成為傳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
茶文化專業的開設,將會培養一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有助于加強茶文化的國際傳播,提升中國茶的國際影響力,讓國外消費者學習和融入中國茶消費方式、茶生活方式,提升中國茶的國際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