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加強基礎研究”作出更加深入和系統的闡述,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基礎研究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主攻方向和工作重點。
著力創新基礎研究選題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研究要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這一重大論斷對我國基礎研究中科學問題的選題機制提供了根本遵循。
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基礎科學問題。針對國家戰略導向型基礎研究,要強化目標導向,加強戰略研究和技術預見,精準研判制約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瓶頸中存在的基礎科學問題,以重大技術和工程問題等應用目標倒逼基礎研究,進而探索科學規律,以基礎研究促進應用發展,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科學支撐。要把握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需求,明確我國基礎研究領域方向和發展目標,加強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可行性論證和遴選評估,強化戰略性基礎研究部署。
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選擇基礎科學問題。針對自由探索型基礎研究,要遵循科學發現自身規律,鼓勵和支持科學家聚焦人類未知領域、探索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充分尊重科學家的靈感和學術敏感,建立面向科學前沿的原創性科學問題發現機制。在開展前瞻性、開創性、引領性的前沿探索過程中需要科學家充分發揮自主性,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同時,也要瞄準重大前沿科學問題,有組織推進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努力在根本性的規律認知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引領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
建立顛覆性、非共識基礎研究選題發現機制。非共識的基礎研究可能超越科學發展水平、研究思維定勢或現有技術條件,創新失敗的風險較大,因此,一直處于科研資助管理體系的邊緣地帶。我們要結合實際,加大對非共識、變革性創新研究的支持力度,建立顛覆性、非共識基礎研究選題發現機制,重視可能催生新學科、新領域或新范式的研究,激勵新思想、新理論、新假說、新方法的創造。
開展有組織的大科學研究。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學科交叉融合不斷發展,科學研究范式發生深刻變革,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基礎研究轉化周期明顯縮短,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強化需求導向,加強基礎研究的戰略布局,深刻影響和改變了基礎研究的組織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已經進入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我們創新基礎研究組織模式,開展有組織的大科學研究,加快實現從“在干什么”“能干什么”向“該干什么”轉變。
推動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開展有組織基礎研究。新發展階段,我國高校要把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作為最高追求,在持續開展高水平自由探索研究的基礎上,加快改革科研組織模式,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科研。以自身學科優勢為基礎,全面對接國家戰略需求,瞄準重大前沿科學問題,統籌制定學校整體發展目標和科技創新等專項規劃。圍繞“四個面向”,組織重大任務,推進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推進創新任務導向的多學科交叉研究和大團隊建設,長期堅持、長期積累,力爭不斷實現重大原始創新突破。
強化國家科研機構建制化基礎研究。國家科研機構加強基礎研究不僅要有選擇地開展前瞻性、開創性、引領性的自由探索,更要強化使命驅動的建制化基礎研究,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科學前沿重大問題的定向性、體系化基礎研究作為主要任務。充分利用基礎研究相關重大任務、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等舉措,積極推動課題組群、實驗室群、國重群等多團隊協同合作,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著力開展建制化大科學研究,充分發揮國家科研機構建制化、大平臺和綜合性優勢。
激勵企業加強基礎研究。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目前,我國企業基礎研究投入不夠,能力和水平不高,是制造業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展緩慢的原因之一。要從制度層面采取切實有效的激勵措施,進一步加強企業在基礎研究項目形成、投入、組織、評價方面的參與度與話語權。注重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推動更多任務由企業提出,由企業作為研究主體完成??萍碱I軍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要在企業開展基礎研究中發揮示范帶動、攻堅克難作用。
營造良好的基礎研究生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創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激勵機制,鼓勵廣大科研人員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讓科學家潛心搞研究。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創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對持續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加強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要打造體系化、高層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大力培養優秀青年人才。大膽選拔使用優秀科學家領銜擔當各類重大任務,在任務中培養造就一批戰略科學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各類重大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不斷壯大科技領軍人才隊伍和一流創新團隊。更好發揮高校和國家科研機構基礎研究人才培養作用,加強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為基礎研究提供規模宏大的后備力量。同時,大力推進人才的國際交流合作,創造更多機會讓國內科學家活躍在國際科技舞臺,吸引更多優秀外籍科學家來國內交流。
完善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評價制度??萍荚u價制度是基礎研究創新活動的風向標,是引導和促進基礎研究的重要指揮棒。要加快建立以創新成果質量、原創價值和實際貢獻為導向的基礎研究評價制度。通過科學評價,鼓勵引導科研人員潛心基礎研究,堅決破除“四唯”,切實改變不同程度上存在的跟蹤模仿的思維慣性和跟風逐熱的盲目傾向。支持和激勵科學家增強創新自信,改變長期跟蹤、追趕的科研慣性,甘坐“冷板凳”,勇闖“無人區”,挑戰科學和技術難題,實現更多“從0到1”的原創突破。
加大穩定支持的力度?;A研究往往周期較長、難以預見,需要科研人員潛心研究、長期跟蹤。我們要加大對杰出科學家、重點團隊、重點基礎研究項目持續穩定支持經費的力度,提升精準配置資源的水平,營造長期潛心研究的科研環境,鼓勵科學家大膽探索,打造一批敢于啃硬骨頭的基礎研究戰略科技力量。
(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