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強
“問題串”是初中數學課堂上被許多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因為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師生間的溝通與互動。“問題串”并非只是一系列問題的簡單拼湊,而是按照某種原理來設計的,可以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問題串”的整體性,才能更好地發揮“問題串”的作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文章從兩個方面來論述“問題串”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以期更好地發揮它的作用。
“問題串”指的是教師在準備一節課程的過程中,通過對教材和學生學習情況的深入分析,根據教育目標和重點、難點的要求并結合自身的教學手段,預先設置的一套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問題串教學”是教師應用“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按照某一數學概念、命題、應用而設計的具有一定內在聯系的系列問題”來展開教學。其設計過程具體包含了以下內容:課前分析、“問題串”的設計、“問題串”的實施和反思改進。在課堂上,教師以“問題串”為主體進行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思考,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必須要弄清楚什么樣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只有讓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去思考怎樣解決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從而更好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講究方式、方法、語言的形式,盡可能用提問的形式將一節課要學的數學知識串聯在一起,讓學生對這些知識有更好的理解,從而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
(一)目標明確,難度適度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使“問題串”在課堂上有效地發揮作用,必須從“問題串”的設置入手。問題的產生是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也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確定問題的目的是一個重要的前提。只有引導學生探尋問題的目的,才有可能讓課堂教學取得滿意的效果,并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直接的影響,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初中數學課程中的知識和技能。此外,教師還應從學生的基本學情入手,保證問題設計難易適中、數量合理,滿足多數學生的需要,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時,筆者在課堂上十分注重運用“問題串”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讓學生認識到“三角形任意兩條邊長度之和比第三條邊更大”的原理。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兩組,給每一組發2 cm、3 cm、5 cm、6 cm長的小棒,然后問學生如下問題:是不是任意3根小棒都可以擺成三角形?如果不能,哪些可以,哪些不可以?你有什么發現?可以看出,這種“問題串”的難度是比較合適的,并且是可操作和可探究的。隨著“問題串”的出現,同學們的注意力也會慢慢地被這個實驗所吸引,會主動參與這個實驗,并且會慢慢地去解答每一個問題。在進行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意識到有些小棒可以被拼成三角形,而有些小棒卻不能,比如:2 cm、5 cm和6 cm,3 cm、5 cm及6 cm可以組成三角形;但2 cm、3 cm、5 cm,2 cm、3 cm、6 cm不能組成完整的三角形。由此,學生可以認識到,兩根小棒的長度之和小于第三根,就不能被拼成三角形,從而進一步理解了“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之和大于第三邊”的基本原理。
(二)結合生活,層次分明
由于數學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因而限制了初中生對數學的興趣。數學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也就是說,將生活要素融入數學教學中,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大大降低數學的學習難度。“問題串”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如果把這兩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應用到課堂上,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數學知識。
本段結合“正數與負數”這堂課的具體內容,闡述如何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由于本節課的內容比較抽象,因此,教師要將“問題串”應用于課堂,可以通過將實際生活中的溫度計相關知識引入課堂,讓同學們自己去想:“溫度計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怎樣顯示溫度?”在這個“問題串”出現后,同學們先回答了第一個問題:有3個標志,即高于零度、等于零度、低于零度。在對它的表達方式進行思索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聯系教材來說明。這樣,同學們就能了解正數、負數、零。很明顯,以溫度計為切入點既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逐步提高課堂教學的品質。
(三)激勵教學,落實引導
“問題串”并不意味著對學生采取放任不管的教學方式,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起引導的作用,了解學生解答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給予學生恰當的指導,指導學生一步一步地接近問題的答案,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有足夠的興趣。當然,要充分利用“問題串”的優點,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實施的時候要鼓勵學生逐步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養成解決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在“角的比較和運算”的教學中,運用“問題串”的教學方法,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角度的比較方法”“角度等分的表達法及其應用”等內容,加強學生的體驗,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在實際操作中,讓學生找出一張紙和一支筆,在上面做蟻A、蟻B、蟻C三個標記,同時教師自己也應在黑板上進行標記。然后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把他們畫的蟻A、蟻B、蟻C的角度進行對比,提出:你們怎么做角度對比?從中得到了什么結論?小組其余成員的成績如何?并讓學生作出歸納和總結。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要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差、學習效率較低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指導,讓他們學會使用重疊的方法來對比角度的大小。在學生對問題逐一進行回答之后,根據回答的內容給予鼓勵,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為他們接下來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面向全體,因人而異
在內外環境的共同作用下,每個人的學習能力、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都有所不同。這就要求“問題串”的設置要因人而異,才能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因此,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對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情況要有所了解,才能在“問題串”的編制中更好地把握難度,并適時地在各個層面上做出相應的調節。這樣,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激發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能力,主動投入對數學問題的探索中,從而提高數學素養。
本段結合“線段垂直平分線”的具體內容,對其進行舉例說明。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使用“問題串”進行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要注重根據學生水平的不同,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先帶領學生對相關概念進行回顧,然后將事先準備好的三角紙片分發給每位學生,讓學生通過折疊的方法找到每條邊上的垂直平分線,利用適用于所有學生動手操作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同學們興致勃勃地開始練習的時候,教師就很自然地問:“三條豎直線的折痕是怎么回事?再做一個三角,作一條線段垂直平分線,看它們的性質是什么?在一條豎直的等分線上,P點到這條直線另一端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很明顯,這一“問題”串在難度上存在著一些差異,但是學生都可以找出自己能答出的問題,并逐步地將這些問題突破。這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
好的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問題串”教學是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和發展他們的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為了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擴大學生發展的空間,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注重“問題串”的探索和應用,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整體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