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更好地開展主題活動,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實驗幼兒園在組織“2022年的春天”主題活動時,根據《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要求,從課程目標、課程實施、課程資源三個維度出發進行審議,思考如何平衡預設內容與生成內容,將幼兒的學習和發展融合,從而使得活動更適宜。文章據此進行分析,以分享課程審議的有效經驗。
【關鍵詞】課程審議;兒童視角;主題活動
作者簡介:李旭曦(1989—),女,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實驗幼兒園。
課程審議是實現課程動態發展的關鍵,在開展活動前,教師應當站在幼兒的視角,立足于幼兒的發展需求,借助集體的智慧對課程進行審議,并做出相應的調整與優化。文章以幼兒園小班主題活動“2022年的春天”為例,談論如何通過課程審議“裁剪”課程內容,使課程更生動、更有效、更適合幼兒。
一、審議目標,明晰主題旨意
(一)審議活動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屬,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課程設計的適宜度。因此,在開展活動前,小班教研組的教師就針對活動的目標進行審議,并提出兩個關鍵問題:活動目標是否建立在了解幼兒現狀的基礎上?如何確保目標兼顧現實需求與長遠發展?
面對前一個問題,有教師表示:兒童的興趣是變動的,經驗是生長的,通過開展的線上家訪、班級線上活動、調查活動,教研組注意到幼兒的興趣發生遷移,對春季活動的想法向“春天花開了“可以出門了”“想念同伴”等方向轉變。因此,在這個時間,開展這樣的活動是符合幼兒的需求的。
面對第二個問題,教師進行了激烈討論,并對照《指南》思考活動目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然后細化每一條目標,明確目標指向的環節,將理念落實到活動中。
根據《指南》的相關要求,教師需“注重幼兒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考慮到春季是傳染病多發的季節,教師還應“幫助幼兒建立合理生活常規,引導幼兒根據需要自主飲水、盥洗、如廁、增減衣物等,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同時“制定并實施與幼兒身體發展相適應的體格鍛煉計劃”[1]。在具體開展活動時,教師也需要鼓勵幼兒提出各種問題,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幼兒的探究行為,鼓勵幼兒尋找答案,“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此外,教師還應通過多種活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積累,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鼓勵幼兒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說出來或畫下來,讓幼兒通過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2]。
基于對小班幼兒已有經驗和發展水平的了解,以及《指南》的相關要求,教師最后確定了如下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愿意關注春季的自然現象,并能用看、聽、摸、聞等多種方式了解春天時小區、幼兒園的明顯變化與特征。
2.讓幼兒學會洗手、戴口罩等預防傳染病的正確方法,在家長和教師的引導下,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運動習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3.讓幼兒在主動體驗、積極觀察的過程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認識與感受,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與此同時,讓幼兒掌握種植、飼養的基本方法,在家人的陪伴下,學習照顧動物和植物,親近和喜愛大自然。
(二)審議經驗分析
1.在計劃主題活動初期,年級組應經過審議確定活動的價值定位與發展目標。課程設計不能光說“我要怎么做”,而是要基于幼兒立場說清為什么這樣做以及應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2.在制訂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研讀《指南》,要將目標細化。具體來說,教師需根據《指南》檢驗活動目標是否符合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對缺失或“超載”的目標進行補充或調整。在開展該活動時,教師將春季變化與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聯系起來,并加入家園共育環節,關注幼兒“社會情感”發展的情況,著力于讓幼兒關注生活、感受變化、喜愛自然。這樣的目標細化,可以為接下來擬定具體的活動內容、形式、資源與環境指明方向。
可見,在審議中,教師應將主題活動的目標逐條分解,分別對接最適宜實現目標的課程實施環節,如日常生活、戶外游戲、區域活動、家園活動等,以確保每一條課程目標都有具體的實現途徑。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對課程目標進行深入解讀,尋找更多能夠實現目標的途徑。這樣的審議,既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也能打開教師的視野,讓教師嘗試將學習環節整合并串聯成一系列相關的活動,以幫助幼兒通過多種學習方式掌握知識。
二、審議內容,構建主題框架
(一)審議活動內容
在這幾年間,幼兒更加關注身邊的春天,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幼兒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幼兒有哪些興趣點,活動的安排是否合理,以什么樣的形式開展活動更有效等問題。這樣的審議對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師在審議過程中必須聯系班級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以及對知識的積累情況對活動進行適宜的調整。以下為根據調查以及總結分析后得出的結果。
幼兒原本對春天的認識:1.春天真暖和,會開很多花;2.春天可以去春游、去放風箏,爸爸媽媽會帶我去踏青;3.春天池塘里會有很多小蝌蚪,它們會變成青蛙……
幼兒近幾年對春天的認識:1.春天容易出現傳染病,要注意衛生;2.我在家里畫畫,媽媽給我講春天的故事;3.我們家里種的花都開了;4.我和爸爸媽媽去了燕山公園;5.我想和幼兒園里的朋友玩……
根據以上調查,教師認為幼兒的興趣點為:開始注意衛生習慣、喜歡花草、想念朋友……
由此,年級組對主題活動的內容進行了研討。有的教師認為:春天是傳染病出現的高發期,讓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非常重要,所以教師應教會幼兒正確的洗手、戴口罩方法。有的教師認為:在開展活動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線上交流平臺,同時應適當與家長溝通,將部分教育內容滲透到家庭教育中。還有的教師認為:開學時已是春季中旬,開展主題活動的時間不宜過長,在此時,幼兒的觀察與感受肯定和初春時不一樣,這也是教師需要注意的地方。
此外,有教師提出問題:我們該如何平衡按照計劃組織主題活動和根據幼兒興趣生發新的活動?對此,李教師認為:這個問題考驗的是教師的價值判斷。面對幼兒新的興趣點,教師要考慮這個興趣點意味著什么,是否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學習,以及有沒有資源可以支撐新的活動。
(二)審議經驗分析
由本次審議可以看出,在審議內容時,教師需充分考慮幼兒當前的興趣點,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調整主題活動內容,明晰主題活動框架、實施路徑與指導要點。
三、審議資源,挖掘利用價值
課程的開展離不開資源的挖掘和利用,而資源挖掘和利用的關鍵在于找到豐富、適宜的資源,并將資源合理利用,讓幼兒在互動中積累有益的經驗。
(一)審議活動資源
在審議資源時,教師主要思考了兩個問題:如何巧妙應用季節資源?如何實現資源融合?在審議中,許多教師認為園內資源、家長資源、社區資源貼近幼兒的生活,有著更多的信息,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并將其合理融合,幫助幼兒順利學習、成長。
另外,有的教師認為:開學時已是春季中旬,教師應當提前做好準備,讓幼兒有機會直觀地感受春天的變化。有的教師則覺得:春天時幼兒也需要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教師還是要注重利用幼兒園、社區內的運動資源,思考幼兒園和社區的資源哪些是共有的,哪些是不一樣的,但這還需要教師進行調查。還有的教師認為:在原先的課程中,教師對家長的要求局限在帶孩子去戶外感受。但是現在,教師應當合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家長開展一些親子活動,如觀察、種植、閱讀等。在班級微信群里有很多家長會分享陪伴孩子的日常活動,不少家長也帶著孩子在小區中找花,讓孩子感受春天,可見部分家長的教育意識還是比較強的。
(二)活動資源總結
在以上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對已有資源進行梳理與篩選,將資源與幼兒活動、經驗相聯結,形成主題活動資源庫。
1.人力資源
(1)教師資源:教師需要提前根據季節情況進行教學準備,同時積極聯系家長,指導家長開展有關的親子活動,或者鼓勵家長到幼兒園參與親子活動。
(2)家長資源:家長可以利用閑暇時間,帶孩子到自然環境中感受春天的氣息,發現春天的變化;可以和孩子共同種植物,與孩子一同感受親子活動的快樂,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可以陪孩子閱讀關于春天的兒童讀物,同時配合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向孩子普及相關的傳染病知識,引導孩子做好預防措施。
2.園內資源
幼兒園的種植園、自然角中的花、草、樹木等。
3.社區資源
部分社區環境內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幼兒園及教師可以與相關社區聯系,帶領幼兒進入這些社區,真切感受春天的變化。
4.物質資源
(1)可供幼兒閱讀、欣賞的關于春天的書籍、圖片等。
(2)開展主題活動需要的材料(樹枝、樹葉、花瓣、彩紙、顏料等)、工具(放大鏡、鏟子、水壺等)等。
5.網絡資源
關于春天的介紹視頻、公眾號文章等。
(三)審議經驗分析
1.活動資源是有效開展活動的重要保障。在組織主題活動時,教師要看到家長的作用,與家長共同開發活動資源。與此同時,教師也應當環顧四周,梳理幼兒園及附近社區的資源,將適合的資源整合,以充分發揮環境、材料的作用,使之成為推動幼兒成長的重要原料。當然,教師應當在構建活動資源庫時,盡可能地收集可利用的資源,確保自己在發現幼兒需求、興趣時,隨時給予支持,生發新的活動內容,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成長。
2.在課程審議環節中,教師應當有明確的思考方向,從關鍵問題著手,思考如何找到真正匹配主題活動的資源,以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索和個性展示,確保幼兒有合適的體驗通道、探究方式和表達載體。
結語
在上述課程審議中,教師先從活動目標開始思考,尋找主題活動的價值,并進行頂層設計。然后,教師審議了活動的內容與資源,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此過程中,多位教師積極思考如何突出活動的融合性、生成性,發生了諸多有益的思想碰撞。在這樣的多輪研討中,活動的內容逐漸細化,活動開展的方向逐漸明晰,活動的流程也更為具體,最終主題活動的全流程得以確立。
總之,課程前的審議是保障課程、活動質量的關鍵,也是教師能力提升的通道。做好課程審議并不容易,在進行課程審議時教師需要堅持把幼兒裝在心中,落實《指南》的相關要求,沿著展現課程的生機與溫度而努力。如此,教師才能找到幼兒所需,構建適宜課程。
【參考文獻】
[1]黃曉敏.試析《指南》指導下的幼兒課程游戲化實踐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6):204-205.
[2]高伊賢.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區域游戲自主性培養的策略[J].家長,2021(3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