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大學畢業的葉培建被分配到北京衛星制造廠工作,自此正式踏上了探索浩瀚宇宙的征途。從遙感衛星到深空探測,葉培建已為中國航天事業奉獻50余年。
“十年磨一星,那是我第一次擔任總設計師兼總指揮?!泵棵空f起資源二號01星的故事,葉培建總是感慨萬千。2000年9月1日,由葉培建及其團隊耗時10年研制的資源二號01星發射升空。但沒承想,原本一切正常的衛星會突然失去信號。葉培建第一時間聯系團隊成員,查明原因后,迅速組織編寫搶救程序、發出正確指令,讓衛星恢復正常,還實現了4年零3個月的超期服役。他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時刻要求自己只準成功,不許失敗。”
帶著這樣的信念,葉培建又帶領科研團隊,從零開始逐夢月球。“當時我們團隊的成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對于如何飛向月球一點經驗也沒有?!比~培建說,團隊用了3年時間,先后攻克了月食問題、軌道設計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成功、嫦娥二號拓展探測、嫦娥三號成功落月!嫦娥四號去哪里?多方爭論下,葉培建有著自己的堅持:“到人類探測器從未踏足過的月球背面去!我們就是要干一點別人沒干過的事?!边@種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勁頭,正是探索浩瀚宇宙所必需的。
“我要再立新功,為國家做更多的事情?!?019年9月29日,葉培建在人民大會堂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摘編自《光明日報》2023年2月13日)
素材解讀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毕蜃铍y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這需要勇氣。“嫦娥之父”葉培建敢為人先、大膽探索,從遙感衛星到深空探測,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他無懼未知,將目光一次次投向宇宙更深處。在奮斗之路上總是孕育著無限生機和希望,我們需要這種航天精神,勇敢、執著地去追求人生的理想。
適用話題
勇于探索 敢于創新 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