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年師傅是一名垃圾清運員。2022年2月4日上午10點,年師傅在小區做垃圾分類時撿到一個信封,里頭是一疊一萬元的現金。他第一時間報了警,物歸原主。當失主要給他感謝費時,他謝絕了。不過,不求回報的年師傅卻主動要了一份在他看來比錢更重要的東西。
“感謝費我不要的。要不,你們給我發個獎狀?”年師傅倒是個爽快人。“我主要想教育教育我的孩子們,拾金不昧,我要以身作則。”
為了補貼家用,年師傅在帶孫子之余找了一份垃圾清運員的工作。他說:“生活壓力是有點重,但話說回來,撿到別人的錢不能不還吧?這是做人基本的道理。”
之前,年師傅也收到過兩份“獎狀”,一份是業主周阿姨特地為他做的錦旗,還有一份是小區所在社區為他做的榮譽證書,表揚他在工作崗位上拾金不昧、品德高尚。
年師傅自稱文化不高,話說不好,“我就把獎狀存在家里,好讓孩子們以我為榜樣。”孩子們發現家里又多了一份“獎狀”,說這是爺爺的榮譽,也是他們全家人的榮譽,他們一定會向爺爺學習。這讓年師傅感到非常自豪,他笑著說:“你們以后的獎狀要比爺爺多哦,知不知道?”
(摘編自“杭州網”2023年2月10日)
素材解讀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有一種力量,叫榜樣。垃圾清運員年師傅拾金不昧,拒絕回報,只要獎狀,是因為他想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教育。繁重的生活壓力下,年師傅仍然堅守著內心的一方凈土。他的言傳身教,潤物無聲,猶如一股清流,灌溉著他人的心靈。
適用話題
家風家教 拾金不昧 榜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