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超君
常識,即生活中的尋常知識,它蘊涵著人類生活的智慧。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意識地積累一些生活常識,能讓我們明白更多的事理。
你聽說過“七不出,八不歸”嗎?你是不是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其實,“七不出”是說,如果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樣生活必需品沒有準備好,就不要出門。古時候,“男主外,女主內”,準備家庭生活必需品是男人的責任。“七不出”提醒男人們要勇敢地擔起養家的責任,在出門前要安排好家人的生活。“八不歸”是說出門在外的男人如果違背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八條行為標準,就不要回家,以免讓父母丟臉,給祖先抹黑。“八不出”強調的是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提醒人們時時自省修身。“七不出,八不歸”從家庭責任和社會道德兩個角度簡要概括了當家男人的行為準則。這一準則,同樣適用于當今社會。
你聽說過“晴帶雨傘,飽帶饑糧”嗎?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它告訴人們,在晴天出門時要預備雨傘以防下雨,能吃飽飯時也要儲備一定的糧食,以防意外發生時受到饑餓的威脅。它反映了古時候人們的憂患意識,和“未雨綢繆”有異曲同工之妙。生活總是充滿了變數,艷陽高照的晴天說不定轉眼就風雨大作,豐衣足食的年月說不定緊接著就是饑荒連連。誰能想到四川涼山會突發火災?誰又能想到突如其來的病毒會讓許多人失去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的人類只能“晴帶雨傘,飽帶饑糧”,以獲得一點點安全感。在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依然需要“晴帶雨傘,飽帶饑糧”的智慧,未雨綢繆,以更好地應對未知的明天。
你聽說過“團結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嗎?“團結一條心”是指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了同一個目標奮斗。“黃土變成金”是運用夸張的手法強調團結的力量,類似的說法還有“人心齊,泰山移”“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等。團結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品質。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一致對外,最終迎來了偉大的勝利;汶川地震、涼山大火等災難發生時,全國人民團結一心,主動伸出援手,積極捐錢捐物,與災區人們共渡難關。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興家強國的法寶。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好書不厭百回讀”“寧靜致遠”……生活中的常識數也數不盡,人世間的事理講也講不完。想要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就讓我們一起從學習常識開始吧!
【湖北黃梅一中高一(26)班】
點評
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闡述了一系列生活中的常識蘊含的事理,結構井然,層次分明。在闡述中,既能抓住關鍵字詞細細解釋常識,又能聯系實際舉例論證事理,說理明晰而充分。結尾凸顯主題,詳略得當,張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