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膽道系統連著肝和腸,還掛著個脆弱的膽囊,在人體中屬于“事故高發路段”,值得我們警惕和重視。
四個癥狀警惕膽道疾病
正常成年人的肝臟每日可分泌膽汁約600-1000毫升。膽汁能排泄各種肝代謝產物,幫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促進膽固醇和各種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還能中和胃酸,刺激腸蠕動等。
膽道系統是膽汁從肝到腸的“交通要道”,包括膽囊、肝總管、膽總管等。肝細胞分泌的膽汁流入膽囊內儲存和濃縮。膽囊緊靠著肝臟,是一個梨形的袋狀器官。空腹時,膽囊儲存膽汁;吃飯時,膽囊收縮,膽汁由此排入十二指腸,發揮消化功能。
膽道是運輸膽汁的唯一通路,任何一個部位發生問題,都可導致膽汁引流不暢而引發疾病。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有膽結石、膽囊炎、膽管炎和膽道系統腫瘤等。以下一些癥狀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是否得了膽道系統疾病。
1.膽絞痛。這是膽道疾病最常見的癥狀。典型的膽絞痛表現為劇烈、陣發性的右上腹絞痛,并可牽涉到右肩背部,疼痛常發生在進食油膩食物后、飲酒或身體劇烈運動、顛簸后。2.消化系統癥狀。膽囊處于慢性炎癥階段時,患者會表現出一系列消化道癥狀,如腹脹、噯氣、厭油、惡心、嘔吐,不少患者因此常年被誤診為胃痙攣或胃炎,延誤了治療。3.寒戰。急性化膿性膽囊炎發作時常合并寒戰、高熱,這時往往很危險,需要緊急就醫。4.皮膚、大小二便改變。如果結石阻塞膽道引起膽汁排出不暢,患者會出現皮膚或鞏膜黃染,并伴有皮膚瘙癢;小便顏色變深,大便變灰白等。
一旦出現以上癥狀,患者應及時就醫、做必要的檢查來確診。
膽結石治療四大誤區
膽囊有濃縮、儲存膽汁的作用,如果自身功能、膽汁成分出問題,或在某些慢性疾病、藥物作用下,容易形成膽汁異常沉淀或結晶,慢慢會導致結石。
膽結石具體成因不完全清楚,中老年女性屬高發人群,年輕人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升高。誘發因素包括飲食高糖高脂、過度節食、飲水少;肥胖及體力活動減少;女性激素不平衡;糖尿病、腎炎、甲狀腺功能低下、溶血性疾病、慢性肝病、長期服藥;精神緊張等。
膽結石很常見,但大眾普遍對其存在認識誤區。例如:
1.以為膽結石是常見病,沒啥大不了。同是患膽結石,有人終身沒出大問題,有人卻因結石嵌頓引起膽囊穿孔、繼發性膽管結石、化膿性膽管炎、重癥胰腺炎、膽道惡性腫瘤等危及生命。所以患者不能對結石不管不顧,要積極治療和護理,防止病情加重。
2.以為膽結石可以碎石和排石。碎石全稱為體外震波碎石,曾用于膽結石治療,但因副作用大而被淘汰。目前體內碎石治療主要用于手術中膽道結石不易取出時,切不可用來治療膽結石。排石治療更是亂上添亂。當結石從膽囊排到膽管內,小病會變成大病。某些非正規醫療機構,以“排石、碎石”為招牌,夸大一些非正規治療手段的療效,普通人群如果缺乏醫學常識,又抱有一兩次就能治好病的幻想,很容易受騙上當。
3.以為患了膽結石就要徹底告別油葷。很多膽結石患者因懼怕疼痛發作,就只吃素,時間長了會出現營養不良。導致膽結石癥狀發作的食物主要是高脂肪、高膽固醇、刺激性食物,在疾病發作期確實要忌口。但處于癥狀緩解期或無癥狀的人群,平時飲食仍然可以選擇優質蛋白質或脂肪含量較低的食物,如瘦肉、低脂奶、豆制品、雞蛋清等,以維持正常生理需求。
4.以為保膽手術是最佳選擇。保膽手術可以簡單理解為“只取石,不切膽”。目前對于保膽手術是否值得推廣存在很大爭議,絕大多數醫生持反對觀點。現有的臨床研究也無法證實保膽手術的療效和安全性比經典的膽囊切除術更好。況且保留有病的膽囊不僅容易再發結石,患者不得不接受二次手術。更甚者,由于膽囊長期處于慢性炎癥,很容易發展成癌。
癥狀輕的患者要定期復查
膽結石的治療要分情況:無癥狀的患者,可以長期觀察病情,不需要手術;膽絞痛發作頻繁、癥狀嚴重影響生活的人,應考慮手術;有急性化膿性膽囊炎、膽管結石、膽管炎、膽源性胰腺炎等并發癥的患者,應盡早手術。
大多數癥狀輕微或膽囊功能基本正常的病人,除了定期復查和調整飲食習慣,還可配合藥物治療。口服熊去氧膽酸不僅可以改善癥狀,對膽固醇結石還有一定溶解作用,但時間一般比較長:小于0.5厘米的結石全溶需6個月,0.5-1.0厘米的結石需12個月,大于1.5厘米的結石需2年,且總體溶石成功率較低。若藥物治療期間癥狀加重或膽囊功能喪失,應及時手術。
膽囊息肉要辨真假
另一個常見的膽道系統疾病是膽囊息肉。看到體檢報告上寫著“膽囊息肉樣病變”,又聽說“息肉容易癌變”“息肉要盡早做手術”等,不少人都會被嚇得驚慌失措。
“膽囊息肉樣病變”泛指膽囊壁呈息肉狀生長的所有非結石性病變,又稱膽囊隆起樣病變。其分為三大類:一是膽固醇性息肉,又稱假性息肉,絕大多數的膽囊息肉屬于這種類型;二是炎癥性息肉,是膽囊炎或膽結石患者反復發作過程中形成的局部組織增生;三是腺瘤性息肉,又稱真性息肉,只有不到5%的膽囊息肉屬于這種類型,其增大到一定程度時有癌變可能。
臨床上發現的所謂“膽囊息肉樣病變”,大部分不是真的息肉,尤其是體檢時偶然發現的就更不必過于擔心,因為它只是沉積在膽囊壁上的膽固醇結晶。需要警惕的是膽囊真性息肉和長期存在的膽囊慢性炎癥。
若膽囊息肉沒有明顯癥狀、息肉多發、大小為5毫米左右且患者為年輕人,這種情況多為膽固醇性息肉,不必手術,但需定期復查和改善飲食、作息習慣。如果息肉大于1厘米或短期內增長速度較快,則應到醫院及時檢查以明確息肉性質,若為膽囊腺瘤性息肉,建議及時采取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