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開年熱劇非《 狂飆 》莫屬,這部掃黑題材連續劇一開播就霸占熱搜,一個小細節、一句臺詞都能掀起一場輿論戰,收視熱度恰如其名,一路“狂飆”。
年代細節帶動觀眾認同感
《狂飆》以2000、2006、2021年三個重要時間節點為劃分,切入三條時空脈絡,不斷采用倒敘、插敘,讓現實與回憶交織,多元化的敘事方式讓觀眾忍不住跟著一起頭腦風暴,時時參與到推理當中,跟著一起抓“內鬼”。
從小靈通、等離子電視到拆遷以及房地產熱,《狂飆》展現了一個頗具時代感及現實意義的故事。高氏兄弟的發家與時代浪潮密不可分,一場跨越20年掃黑除惡的斗爭故事,勾勒出中國社會20年的變遷,充滿了年代感,從“舊廠街”“菜市場”到“腸粉”“豬腳面”,盡管有意模糊掉了真實地域,但劇中細節描摹還是順利將觀眾帶入真實的生活,這些日常細節,很容易帶動觀眾的某種認同感,隨即融入角色劇情。大時代下的小人物視角、全程緊繃的快節奏、敢寫敢發聲的劇情推進手法,讓講故事的方式非常“有力量”,每一幀都能喚起觀眾的共鳴,戳中觀眾的審美。
人性掙扎投射底層身影
這部劇不是一般的反腐劇,不是簡單的正反兩派斗智斗勇,這里面寫滿了人性的掙扎。劇里沒有臉譜化的正義和邪惡,有的是面對生活、面對壓力、面對困難的各種選擇。選擇之所以是選擇,通常就是要在難與更難之間選擇。
從心地純良、低頭哈腰到頗有城府、殺伐果決,高啟強這個角色浮浮沉沉,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活中并不缺高啟強這般出身貧寒卻渴望有所作為的人,很多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沒有“投個好胎”的底層大眾,步履蹣跚從社會底層往上“翻騰”。老實本分時的畏畏縮縮,卷入漩渦時的故作鎮靜又張皇掙扎,泥足深陷只能走向深淵時的決絕,每一步都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情。很多觀眾對高啟強這個角色的“好感”還源于慕強心理,羨慕高啟強“小人物的逆襲”,欲望越強,慕強的心理越強,人物代入感也越強。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慕強”也要守住法律與道德底線,不能混淆黑白。
堅守正義喚醒心中“英雄”
如果說高啟強從小魚販一步步淪為黑社會老大折射了現實的亂象和人性被欲望的吞噬,那警察安欣二十年如一日堅持自己內心的正義就越發顯得難能可貴。安欣這樣的人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之所以值得敬佩,是因為他付出的“代價”,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
安欣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在于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英雄情結”。即使被一只無形的大手扼斷了他追求正義,實現抱負的通道,安欣始終沒有放棄他堅守正義的底線。從青絲到白發,安欣堅持了20年!在物欲橫流的當下,有多少人還懷揣著年輕時的堅持?大多數人都被社會,現狀磨平棱角,而堅持到最后的人,無疑都是“英雄”,也會喚醒每個人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