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學習策略與學習者先前知識經驗對中學生運動技能視頻學習的影響

2023-04-18 04:16:24楊九民朱芳芳李巧茹皮忠玲
中國電化教育 2023年4期
關鍵詞:運動技能

楊九民 朱芳芳 李巧茹 皮忠玲

摘要:體育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地位愈加重要,然而有關體育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利用不足,缺乏有效的學習策略。該研究探究了觀察學習、想象、身體表現、動作表現和言語表現五種常用學習策略和學習者先前知識經驗對中學生運動技能類視頻學習的影響,實驗中149名中學生利用視頻學習羽毛球發球,采集他們視頻觀看過程中的眼動數據,視頻學習之后的認知負荷、學習動機和羽毛球發球技能學習效果。結果發現,相較于觀察學習,想象策略顯著提高了高水平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了技術標準度方面的學習效果;身體表現策略顯著增強了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注意和心理努力,以及低水平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言語表現策略增強了學習者對視頻內容的關注,提高了他們的心理努力,以及低水平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研究發現為中學生動作技能類視頻學習時學習策略的選擇與應用提供了有效指導,為在線視頻資源的優化提供實踐指導策略,有助于提升體育教學效果,促進數字化體育教育資源的完善與優化。

關鍵詞:體育教育;運動技能;教學視頻;學習策略;學習效果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 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生成性學習策略影響視頻學習的認知神經機制及智能干預研究”(項目編號:62177027)研究成果。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政府不斷強調建立覆蓋義務教育各年級各學科的數字教育資源體系的重要性。然而,目前體育學科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仍不足。以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https://www.smartedu.cn/)為例,各學段的學科資源都比較豐富和完善,而體育與健康學科的資源不完整且較少。在此形勢下,如何設計開發數字化體育教育資源,對于完善數字化學科教學資源庫以及提升體育教學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線下面對面授課間斷性受到阻礙,線上數字化學習資源成為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1][2]。教學視頻作為一種融合視聽媒體特征,生動展現教學過程,形象傳達教學內容的數字化資源,廣受師生和教育研究者的青睞[3]。與大學生不同,中學生應用教學視頻學習的經驗較少。因此,如何為中學生提供視頻學習的指導性策略,對于提高中學生視頻學習效果十分重要。

學習策略是以提高學習效果為目的,在學習活動中或學習結束后,主動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手段[4]。根據具身認知理論,體育教育中,學習者學習運動技能時不僅涉及內部的認知加工,還涉及運動技能的外化模仿和呈現,即認知與行為密不可分[5] 。研究者們針對運動技能學習提出了一些策略,包括觀察學習、想象、身體表現、動作表現和言語表現等。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一是研究對象以大學生或成年人為主,較少涉及中學生;二是缺乏多種策略的效果對比;三是僅關注學習結果,忽略了學習體驗、認知負荷等過程性變量,缺少對作用機制的剖析;四是忽視學習者個體特征的影響,如學習者先前知識經驗、基礎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擬就這五種學習策略對不同經驗水平的中學生運動技能類視頻學習的影響展開探究,以期為中學生視頻學習提供有效指導,助力體育教育質量提升。

二、相關概念與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運動技能

運動技能是一種關于知道“怎么做”,能夠通過外化的行為表現出“怎么做”,最終實現知行合一,學會“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識[6]。運動技能習得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1)認知階段,通過觀察學習運動技能相關的程序、規則等,并輔以動作想象,進行內部認知結構的組織和整合,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7];(2)聯想階段,能夠利用言語表現運動技能的程序、規則和動作細節,或利用身體模仿或重現運動技能的過程[8];和(3)自主階段,最終掌握運動技能,不需要復雜的內部加工就可以自動展示動作[9]。因此,運動技能學習可以歸結為觀察學習、想象、外化(言語表現、身體表現和動作表現)和完全掌握四個階段。

(二)運動技能學習策略

運動技能學習常用的策略有五種,即觀察學習、想象、身體表現、動作表現和言語表現。其中,觀察學習是指僅通過觀察運動技能的動作過程來學習[10];想象策略是對運動技能的程序進行心理模型的構建,是一種內部加工,沒有外化表現[11];身體表現策略是不借助任何運動器具,僅利用肢體模仿運動技能的程序,是對運動技能的一種外化表現[12];動作表現策略是在身體表現策略的基礎上增加運動器具,更加生動、真實地呈現運動技能[13];言語表現策略與身體表現、動作表現相似,都是指學習者將腦海中的運動技能知識進行外化表現,但是它要求不運用肢體和運動器具,而是在觀察學習運動技能之后,對知識進行組織和整合,并將運動技能知識用口頭言語或書面文字表達出來[14]。

除觀察學習外,其他四種策略都強調對運動技能知識的心理結構的建構,要求學習者對運動技能知識進行組織、整合以及再生成。然而,想象策略不要求外化表現,身體表現、動作表現和言語表現策略均要求學習者對運動技能知識進行外化輸出,而且外化方式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策略對學習者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可能不同。

(三)不同學習策略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

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與不采用任何學習策略相比,讓學習者采用其中一種策略學習,并且控制策略應用的時間、時長等,以揭示該策略對學習者學習的影響及其邊界條件;二是對比不同學習策略影響學習的程度和方向(即促進或阻礙)。

1.觀察學習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認為,人們可以通過觀察他人演示的行為及結果掌握行為技能[15]。研究表明,在盲目自主練習之前進行觀察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習效果;此外,與僅觀察學習或僅想象相比,成人學習者交叉運用觀察學習和想象策略更有助于運動技能的學習[16]。然而,也有研究表明,觀察學習的效果不如想象、身體表現、動作表現和言語表現策略[17][18]。因此,關于觀察學習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尚未形成一致結論。

2.想象策略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

根據MarcJeannerod的運動模擬理論(Motor Simulation Theory),當個體執行并思考如何做一個運動動作時,會激活大腦中相關的運動系統[19]。這一理論為在運動技能學習中利用想象策略奠定了基礎,即在不借助運動器具和外化動作的情況下,通過調動運動感覺線索來完成對運動技能的想象練習[20][21]。然而,關于想象策略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現有研究結論并不一致。部分研究表明,想象策略能夠提高學習者在運動技能學習中的任務表現[22][23],例如,Frank等人探究了在學習高爾夫推桿技能時運用不同學習策略(想象vs.動作表現vs.想象+動作表現vs.觀察學習)對成人學習者任務表現的影響,結果發現,與觀察學習組相比,想象組的表現更好,而且想象組與動作表現組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24]。然而,也有研究表明,想象策略對運動技能學習效果的影響存在邊界條件(如策略運用時間、與動作表現或身體表現相結合)[25][26],或者沒有顯著影響[27][28]。這或許是因為,盡管想象策略要求學習者對運動技能知識進行了再加工,但同時也限制了外化表現,增加了學習者的認知負荷,從而導致效果不佳。

綜上所述,想象策略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尚未獲得一致結論,可能的原因是學習者先前知識經驗不同[29]。高水平學習者已經有一定的運動技能知識基礎,想象策略有助于完善已有的心理結構;低水平學習者短暫地應用想象策略對于建構完整的心理模型的促進效果可能有限。因此,本研究關注不同先前知識經驗的學習者利用想象策略學習運動技能的差異。

3.身體表現策略和動作表現策略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

不同于想象策略,身體表現策略和動作表現策略都是外化加工策略,但是對學習的影響卻不完全相同。根據具身認知理論,行為可以視作內部認知加工的外化,同時行為也有強化認知,增強信息記憶和理解效果[30]。因此,在運動技能習得過程中,外化的身體表現和動作表現或許會有助于動作技能知識的鞏固和理解,但是由于身體表現和動作表現之間存在對運動器具的控制的差異,可能會導致二者對學習的影響存在差異。就身體表現策略而言,Mélaine等人發現與僅利用教學視頻學習教師解剖前臂相比,成人學習者在觀察學習后自己用手模仿解剖動作和姿勢更有益于長期記憶效果[31]。Duarte和Reinkensmeyer則發現,身體表現僅能夠提高低水平成人學習者的運動技能學習效果[32]。有研究者對比了動作表現策略與觀察學習和想象策略對動作技能學習的影響,結果發現動作表現策略對學習效果的促進作用顯著優于觀察學習和想象策略[33][34],而且影響大小可能會受學習者先前知識經驗影響[35]。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者直接對比身體表現和動作表現的效果差異。

由此可見,不管是身體表現策略還是動作表現策略,以往研究都發現了他們對運動技能學習的積極效果。但是,一方面尚未有研究對比身體表現策略和動作表現策略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不同先前知識經驗的學習者的影響的證據較少,需要深入探索。

4.言語表現策略對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

運動技能習得過程中,言語表現策略需要學習者對運動技能知識進行組織、提取和再輸出[36],可以讓他們專注于運動技能學習中的細節[37],產生激勵效果,進而促進運動技能學習效果。研究表明,恰當運用言語表現策略有助于運動技能習得[38]。Panteli等對比了言語表現策略與觀察學習和動作表現策略對初級運動員學習跳遠的影響,結果發現,言語表現策略組的成績顯著高于其他組,該組學習者也表示,言語表現策略的確能夠使他們更專注于跳遠技能學習,有助于發現錯誤,糾正錯誤,并產生自我激勵[39]。然而,部分研究未發現言語表現策略對運動技能學習的促進作用[40]。可能的原因有兩點,一是運動技能學習需要學習者投入大量認知需求在加工動作程序方面,而非言語輸出,言語表現策略可能額外增加了學習者的認知負荷,從而導致學習效果不佳[41];二是不同研究中研究對象的先前知識經驗不同,言語表現策略可能在運動技能初學階段有助于強化認知加工結果,而在比較復雜的運動技能學習階段反而不會表現促進作用,換言之,言語表現策略可能對于低水平學習者更有效。因此,本研究關注不同學習策略對不同先前知識經驗學習者運動技能學習的影響。

綜上所述,關于運動技能學習中學習策略的作用探究一直以來都備受研究者關注。然而,以往研究多以靜態圖文為實驗材料,研究結果更關注學習結果,忽略了對學習過程的考察,不同策略之間的橫向對比研究也不全面,難以明確何種策略最有益于運動技能學習。此外,盡管有研究表明先前知識經驗可能是潛在的影響因素,但相關研究較少,難以對不同先前知識經驗的學習者做出針對性指導。基于此,本研究以動態的教學視頻為學習材料,探究學習策略對不同先前知識經驗的學習者的運動技能視頻學習的影響,并嘗試揭示其邊界條件。

三、研究目的與假設

本研究旨在對比觀察學習、想象、身體表現、動作表現和言語表現五種運動技能學習的常用策略對不同先前知識經驗學習者的注意力、認知負荷、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的影響。基于以往相關研究,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不同學習策略對不同先前知識水平學習者的注意力的影響不同。對于低水平學習者,與觀察學習組相比,身體表現組、動作表現組和言語表現組對視頻內容的注意顯著多于想象組和觀察學習組;對于高水平學習者,想象組和動作表現組對視頻內容的注意顯著多于身體表現組、言語表現組和觀察學習組;

假設2:不同學習策略對不同先前知識水平學習者的認知負荷的影響不同。對于低水平學習者,與觀察學習組相比,身體表現組、動作表現組和言語表現組的認知負荷顯著低于想象組和觀察學習組;對于高水平學習者,想象組和動作表現組的認知負荷顯著低于身體表現組、言語表現組和觀察學習組;

假設3:不同學習策略對不同先前知識水平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的影響不同。對于低水平學習者,與觀察學習組相比,身體表現組、動作表現組和言語表現組的學習動機顯著高于想象組和觀察學習組;對于高水平學習者,想象組和動作表現組對視頻內容的學習動機顯著高于身體表現組、言語表現組和觀察學習組;

假設4:不同學習策略對不同先前知識水平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的影響不同。對于低水平學習者,與觀察學習組相比,身體表現組、動作表現組和言語表現組對視頻內容的學習效果顯著優于想象組和觀察學習組;對于高水平學習者,想象組和動作表現組對視頻內容的學習效果顯著優于身體表現組、言語表現組和觀察學習組。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設計與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2×5的被試間因子設計,以學習者先前知識經驗水平(高水平vs.低水平)和學習策略(觀察學習vs.想象vs.身體表現vs.動作表現vs.言語表現)為自變量。從華中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隨機招募149名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男生70人,女生79人,年齡范圍在12到15歲之間(M=13.23,SD=0.55)。根據羽毛球發球技術考核的前測成績高低將這些學生分為兩組,其中高水平組73人,低水平組76人。

(二)研究材料

本研究實驗材料截取自中國羽毛球運動員龔偉杰在Bilibili平臺上傳的教學視頻,主題為羽毛球,主要知識點為握拍姿勢及高遠球發球,視頻時長約為410秒。視頻主講人為龔偉杰,環境為羽毛球場,非固定機位拍攝。畫面中,龔偉杰在羽毛球場教授并指導兩名學生學習正手握拍和發高遠球,且呈現關鍵字幕,視頻截圖如圖1所示。經多名中學體育教師評定后,認為該內容適合中學生學習。

(三)測量工具

1.前測項目

(1)身體素質考核: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修訂)》,選取其中六項納入身體素質考核:身高、體重、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遠和坐位體前屈,由專業教師進行打分,最終成績為六項總分。結果顯示,組別之間沒有顯著差異(F(9,144)= 0.45,p=.904, η2= 0.028)。

(2)羽毛球發球技術前測:根據教學視頻內容,分別從羽毛球發球得分和技術標準度兩方面進行考核。學習者在羽毛球場分別從左、右兩個區域完成10次正手發高遠球,該過程被全程錄制。事后,邀請兩名羽毛球教師依據中國羽毛球協會發布的《羽毛球運動水平等級評定標準》中的少兒四、五、六級運動員測試評分標準從發球得分方面進行打分,每個球滿分為3分;依據肖杰主編的體育院校通用教材《羽毛球運動理論與實踐》中的評分標準從技術標準度方面進行打分,每個球滿分為20分,評分者一致性較高(rs>0.90)。羽毛球發球得分和技術得分的最終成績分別為10次發球的平均分,該測驗整體信度良好(Cronbachsα=0.90)。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無論是發球得分(F(1,144) = 108.03,p<.001,η2 = 0.424),還是技術標準度(F(1,144)=268.35,p<.001,η2=0.646),高水平組的成績都顯著高于低水平組(MD=2.52,p<.001;MD=5.97,p<.001)。

2.后測項目

(1)認知負荷量表:采用Paas和van Merrinboer編制的認知負荷量表[42],從感知難度和心理努力兩個維度測量學習者的認知負荷(Cronbachs α= 0.55)。該問卷由2道題構成,采用李克特7點評分,最終得分為2道題的總分,最高分為14分。分數越高,代表被試感知到的認知負荷越高。

(2)學習動機問卷:選取自Stull等人編制的視頻學習體驗問卷中的6道題[43],旨在考察學習者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學習動機水平(Cronbachs α= 0.93)。采用李克特7點評分,最終得分為6道題的總分,最高分為42分。得分越高,說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越強。

(3)學習效果測驗:該測驗內容和評分標準與羽毛球技術前測相同,在視頻學習結束一周后施測,信度良好(Cronbachs α= 0.83)。

(四)實驗流程

整個實驗過程分為五步(如下頁圖2所示):一,學生被隨機分到五種實驗條件中的一種,簡要了解實驗流程。二,學生需要完成身體素質考核和羽毛球技術前測。三,佩戴aSee Glasses眼鏡式眼動儀(120Hz),進行三點眼動校準,然后學生需要按照系統步調觀看教學視頻,根據不同組別,觀看教學視頻后的操作不同:觀察學習組,再觀看一次視頻學習;想象組,在頭腦中想象剛才學習的羽毛球發球的動作;身體表現組,用身體模仿剛才學習的羽毛球發球動作;動作表現組,拿著羽毛球和球拍練習剛才學習的羽毛球發球;言語表現組,向自己口頭解釋剛才學習的羽毛球發球。四,學生需要完成羽毛球技術后測、認知負荷量表、學習動機問卷和學習判斷問卷。五,一周后學生完成羽毛球技術后測。

五、研究結果

根據眼動儀記錄下的學習者視頻學習過程中的眼動數據,計算出每名被試對教學視頻內容的總注視時長和平均注視時長(即總注視時長除以總注視次數),并且分別計算出被試的認知負荷量表得分、學習動機問卷得分以及學習效果測驗得分。為了解學習策略和學習者先前知識經驗水平對中學生運動技能類視頻學習影響,以學習策略和先前知識經驗水平為自變量,以注意力(總注視時長、平均注視時長)、認知負荷(感知難度和心理努力)、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為因變量,進行了一系列兩因素方差分析。各個因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一)注意力

總注視時長方面,學習策略的主效應顯著(F(4,144)= 4.81,p=.001,ηp 2=0.122),先前知識經驗水平的主效應不顯著(F(1,144) =0.43,p=.515,ηp 2=0.003),二者的交互效應也不顯著(F(4,144)=0.14,p=.968,ηp 2=0.004)。為進一步了解不同學習策略對學習者對視頻內容的總注視時長的影響,以學習策略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身體表現組對視頻內容的總注視時長顯著高于觀察學習組(MD=37.86,p=.011)和想象組(MD=40.70,p=.008),言語表現組對視頻內容的總注視時長顯著高于觀察學習組(MD=50.93,p=.001)、想象組(MD=53.77,p=.001)和動作表現組(MD=33.89,p=.0261),不存在其他組間差異。

整體來說,這部分結果不支持假設1,無論高水平還是低水平,相較于其他策略,身體表現策略和言語表現策略都能夠增加學習者對視頻內容的總注視時長。

(二)認知負荷

為了了解學習策略和先前知識經驗水平對他們的認知負荷的影響,分別對感知難度和心理努力進行了方差分析。

整體來說,這部分結果不支持假設2。學習策略和先前知識經驗水平對被試的感知難度沒有顯著影響,不同學習策略對低水平被試的心理努力有顯著影響,身體表現策略和言語表現策略顯著提高了被試的心理努力。

(三)學習動機

(四)學習效果

在技術標準度方面,學習策略的主效應不顯著(F(4,144) =1.84,p=.125,ηp 2=0.050),先前知識經驗水平的主效應顯著(F(1,144)=6.42,p=.012,ηp 2 =0.044),二者的交互效應也顯著(F(4,144)=2.67,p=.035,ηp 2=0.071)。為了進一步了解這種交互效應,進行了簡單效應分析。結果如下頁圖5所示,對于高水平被試,想象組的得分顯著高于觀察學習組;對于低水平被試,言語表現組的得分顯著高于觀察學習組和想象組。

整體來說,這部分結果支持假設4,與僅觀察學習相比,言語表現策略顯著提高了低水平被試在技術標準度方面的學習效果,想象策略顯著提高了高水平被試在技術標準度方面的學習效果。

六、討論

隨著體育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性逐漸增加,本研究關注如何提高中學生動作技能學習效果這一關鍵問題,探究了觀察學習、想象、身體表現、動作表現和言語表現五種運動技能學習策略對不同先前知識經驗水平的中學生視頻學習的影響,通過對眼動追蹤數據和問卷數據的分析發現,不論是高水平學習者還是低水平學習者,身體表現組和言語表現組的學習者對視頻內容投入的注意力最多。此外,對于低水平學習者,與觀察學習組和想象組相比,言語表現組通過提高心理努力來提高學習效果;對于高水平學習者,與觀察學習組相比,想象組的學習動機被增強,學習效果較好。研究發現可以有效指導中學生學習動作技能類視頻時對學習策略的應用。

首先,本研究發現,與觀察學習相比,想象策略顯著提高了高水平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在技術標準度上的學習效果。這與以往部分研究結論不一致[44][45]。原因在于,對于高水平學習者而言,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羽毛球發球知識和技能基礎,想象的過程中可以激活已有的運動技能知識,更好地調動運動感覺線索來完善和修正已有的心理模型,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46][47];對于低水平學習者而言,由于基礎知識和技能水平較差,想象的過程中難以有效地調動運動感覺線索來建立連貫的心理模型[48][49]。

其次,相較于觀察學習和想象策略,身體表現策略顯著增強了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關注,提高了他們的心理努力,以及低水平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但是未在學習效果方面展現出顯著優勢。這說明,身體表現策略在促進學習過程方面具有優勢,這與以往部分研究結果一致[50][51]。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學習者先前知識水平對動作表現策略在技術標準度方面的學習效果的顯著影響,即對低水平有效,對高水平無效。原因在于,對于高水平學習者,新的運動技能知識可能和原有的技能知識可能存在沖突,進而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不利[52];對于低水平學習者,原有的運動技能知識較少,練習過程能夠幫助他們積累更多的運動技能知識,因此,學習效果得到了促進。然而,本研究中運動技能視頻學習時間較短,以往研究中練習時間約在半小時甚至幾周,長期的學習和練習是掌握運動技能的重要條件[53]。未來研究可以改變視頻學習和練習的時長,進一步檢驗動作表現策略的不同效果。

最后,相較于觀察和想象策略,言語表現策略有助于增加對視頻內容的關注,提高學習者的心理努力。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54]。言語表現策略要求學習者將學習的運動技能知識以口語形式進行外化輸出[55][56],在思考如何外化的過程中,學習者對視頻內容的關注增加,心理努力增強,而且在言語表達的過程中,學習者還可以對原有的心理模型進行修正,因而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七、結論與展望

綜上,本研究探究了學習策略和學習者先前知識經驗對運動技能類視頻學習的影響,研究發現,想象策略對高水平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有積極影響,身體表現策略在學習過程方面展現出優勢,言語表現策略對低水平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過程都有益。基于此,針對在線教學資源的優化與完善,本研究提出建議:(1)在運動技能類視頻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提示或要求低水平學習者運用言語表現來強化運動技能知識,以提升學習效果;對于高水平學習者,需要進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學習策略來促進學習;(2)線上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設計與開發不應局限于學習內容,還應當為學習者提供學習策略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習者了解適用的學習策略的類型及操作;(3)對于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現有的相關資源,教師可以引導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先前知識經驗水平選擇合適的資源;(4)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未來開發數字化教育資源時,教師和教學設計師應當考慮在學習內容之前加入先前知識經驗水平評價,判斷出學習者的先前知識經驗水平高低,然后為不同先前知識經驗水平的學習者個性化設計包含不同策略指導的教學資源。

然而,本研究在策略應用時間方面存在不足。以往研究表明,想象策略、身體表現策略的效果受應用時間的影響,恰當延長時間有助于提高應用效果[57]。未來研究者們可以考慮改變策略應用時間,進一步檢驗不同策略對學習者視頻學習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祝智庭,郭紹青等.“停課不停學”政策解讀、關鍵問題與應對舉措[J].中國電化教育,2020,(4):1-7.

[2] 朱永海,龔雨秋等.后疫情時代中小學在線教育常態化應用的整體推進路徑——基于美國K-12在線教育的經驗[J].現代教育技術,2020,30(11):120-126.

[3] Makarem S C.Using online video lectures to enrich traditional face-toface cours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2015,8(2):155-164.

[4] Rigney J W.Learning strategies: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

[5] 高大光,海濤.動作技能學習和掌握的認知心理過程分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3,(1):65-67.

[6] 咸桂彩.技能學習的定義及評估—知、行、會在技能學習中的關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9):32-36.

[7] 戚歡歡,張建華.運動技能習得的默會認識方式闡釋[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9,35(1):105-110.

[8] Newell K M.Motor Skill Acquisition [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1,71(1):213-237.

[9] Fitts P M,Posner M I.Human Performance [M].Belmont: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67.

[10] Nishizawa H,Kimura T.Enhancement of motor skill learning by a combination of ideal model-observation and self-observation [J].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2017,29(9):1555-1560.

[11][44] Milton J,Small S L,et al.Imaging motor imagery:Method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expertise [J].Methods,2008,45(4):336-341.

[12] Rogers R G.Mental practice and acquisition of motor skills:examples from sports training and surgical education [J].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linics,2006,33(2):297-304.

[13][25][28] Kraeutner S N,Mcarthur J L,et al.Leveraging the effector independent nature of motor imagery when it is paired with physical practice [J].Scientific Reports,2020,10(1):21335.

[14] Walters A B.Social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3.

[15] Faelli E,Strassera L,et al.Action observation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training improves the rugby lineout throwing performance:A pilot study [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9,(10):889.

[16] Kim T,Frank C,et al.The effect of alternate training of action observation and motor imagery on cognitive and skill performan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020,51(2):101-121.

[17][31] Cherdieu M,Palombi O,et al.Make gestures to learn:Reproducing gestures improves the learning of anatomical knowledge more than just seeing gestures [J].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17,(8):1689.

[18][39][54] Panteli F,Tsolakis C,et al.Acquisition of the long jump skill,using different learning techniques [J].Sport Psychologist,2013,27(1):40-52.

[19] Jeannerod M.Mental imagery in the motor context [J].Neuropsychologia, 1995,11(33):1419-1432.

[20][48][57] Pafitanis G,Serrar Y,et al.The chicken thigh adductor profundus free muscle flap:a novel validated non-living microsurgery simulation training model [J].Archives of Plastic Surgery,2017,44(4):293-300.

[21] Rajaratnam V,Rahman N A,et al.Integrat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principles into surgical skills training models:an innovative approach [J].The Annal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2021,103(10):718-724.

[22][24][45] Frank C,Land W M,et al.Mental Representation and Mental Practice: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unctional Links between Motor Memory and Motor Imagery [J].PLoS ONE,2014,9(4):e95175.

[23] Sobierajewicz J,Przekoracka-Krawczyk A,et al.The influence of motor imagery on the learning of a fine hand motor skill [J].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2017,235(1):305-320.

[26] Bonassi G,Lagravinese G,et al.Consolidation and retention of motor skill after motor imagery training [J].Neuropsychologia,2020,(143):107472.

[27] Sobierajewicz J,Szarkiewicz S,et al.To what extent can motor imagery replace motor execution while learning a fine motor skill [J].Advance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2016,12(4):178-191.

[29] Wang Z,Wang S,et al.The effect of motor imagery with specific implement in expert badminton player [J].Neuroscience,2014,(275): 102-112.

[30] Shapiro L.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mbodied Cognition [M].New York:Routledge,2014.

[32] Duarte J E,Reinkensmeyer D J.Effects of robotically modulating kinematic variability on motor skill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J].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2015,113(7):2682-2691.

[33][49] 王曉波,章建成等.錄像示范和現場示范對動作技能觀察學習的影響[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0,25(1):45-48.

[34] Coelho C J,Nusbaum H C,et al.Imagined actions arent just weak actions:task variability promotes skill learning in physical practice but not in mental practice [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and Cognition,2012,38(6):1759-1764.

[35] Hasegawa Y,Fujii K,et al.Motor control of practice and actual strokes by 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golfers differ but feature a distance-dependent control strategy [J].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2019,19(9):1204-1213.

[36][55] Anderson A.Learning strategies in physical education:Self-talk, imagery,and goal-setting [J].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 Dance,1997,68(1):30-35.

[37] Zinsser N,Bunker L K,et al.Williams J M.Cognitive techniques for building confidence and enhancing performance [M].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ies,Inc.,Higher Education,2006.

[38][53][56] Kolovelonis A,Goudas M,et al.The effects of self-talk and goal setting on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 new motor skill in physical educ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12,10(3):221-235.

[40] Ferreira1 T R S,Bastos F H,et al.Self-talk does not affect the transfer and retention in the tennis forehand learning in beginners[J].Kinesiology: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of Kinesiology and Sport,2016,48(2):237-243.

[41] Schneider W,Shiffrin R M.Controlled and automatic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II.Perceptual learning, automatic attending, and a general theory [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2):127-190.

[42] Paas F,van Merrinboer J G.The efficiency of instructional conditions: An approach to combine mental effort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 [J]. Human factors,1993,35(4):737-743.

[43] Stull A T,Fiorella L,et al.Using transparent whiteboards to boost learning from online STEM lectures [J].Computers & Education,2018,120(3):146-159.

[46] Wei G,Luo J.Sport experts motor imagery:Functional imaging of professional motor skills and simple motor skills [J].Brain Research,2010,(1341):52-62.

[47] Beilock S L,Gonso,S.Putting in the mind versus putting on the green:Expertise,performance time,and the linking of imagery and action [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8,61(6):920-932.

[50] Jang S,Vitale J M,et al.Direct manipulation is better than passive viewing for learning anatomy in a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 [J].Computers & Education,2017,(106):150-165.

[51] Stumbrys T,Erlacher D,et al.Effectiveness of motor practice in lucid dreams:a comparison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practice [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6,34(1):27-34.

[52] Milton J,Solodkin A,et al.The mind of expert motor performance is cool and focused [J].Neuroimage,2007,35(2):804-813.

作者簡介:

楊九民: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學設計、教師教育。

朱芳芳: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混合學習、多媒體學習、非言語互動。

李巧茹:小學二級,碩士,研究方向為教學設計。

皮忠玲: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在線合作學習、視頻學習的認知神經機制。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tudents Prior Knowledge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Motor Skills Learning Through Instructional Videos

Yang Jiumin1, Zhu Fangfang1, Li Qiaoru2, Pi Zhongling3

(1.Facult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2.Shuxiang Primary School,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518000, Guangdong; 3.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Teaching Techn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Shaanxi)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while digital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are underutilized, and eff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lacki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ive learning strategies (Observation vs. Mental Imagery vs. Emulative Practice vs. Physical Practice vs. Self-talk) and students prior knowledge(high vs. low) o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motor skills learning through instructional videos. Participants were 149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ho watched instructional videos to learning badminton, during which, their eye-movement data were collected. Furthermore, their cognitive load,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were measured.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high-level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on degree of badminton serve technical standards were facilitated; students attention on the videos content, mental effort, and low-level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were increased in the emulative practice group; similarly, students attention on the videos content and mental effort, as well as low level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were improved in the self-talk group. Our findings not only provide effective implications for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motor skills learning through instructional videos, provide practical guidance strategie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online video resources, but help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s well as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digital phys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Key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otor skill learning; instructional video; learning strategy; learning performance

責任編輯:趙云建

猜你喜歡
運動技能
提高學生體育課學習的質量
體育教學(2017年1期)2017-02-28 17:04:27
精心設計情景 引領學生進行體育學習
提升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技能的實踐探索
亞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55:19
在小學陽光體育中培養學生運動技能的策略
基于開放式運動技能特征的乒乓球運動員訓練思路論析
東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1:08:05
田徑教學中運動技能遷移規律的運用探討
考試周刊(2016年81期)2016-10-24 11:10:40
小學體育課運動技能教學游戲化案例的研究
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運動技能學習評價現狀調查
善用評價策略,發展運動技能
考試周刊(2016年6期)2016-03-11 09:08:27
“運動技能”的多維度超越與路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不卡| 久久不卡精品|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频道 | 2020极品精品国产 | 亚洲va视频|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亚洲熟女偷拍|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蜜芽|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婷婷| 福利视频一区| 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永久色|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丝袜国产一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亚洲va视频| 成人亚洲视频|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国产在线八区| 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天堂|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高清| 亚洲一区毛片|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 狠狠v日韩v欧美v| 国产男人的天堂| 婷婷色狠狠干|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中国精品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天堂成人|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91麻豆| 成人夜夜嗨|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欧美亚洲欧美区|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天天摸夜夜操|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国产白浆视频| 亚洲精品你懂的|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原味小视频在线www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亚洲动漫h| 日本不卡在线|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欧美啪啪网| 色综合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