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杰,金永超
(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西藏山南,856099)
“組團式”教育援藏于2014年率先在拉薩市試行,并于2016年秋季在西藏地區推廣。該項目旨在支持西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主要內容為向西藏派遣一批優秀教育人才,并進行“組團式”援助,以“省包校”的形式開展援藏工作。第三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共援助西藏7地市21所學校,每個支援團隊15—30人,集中支援一所學校。同時要求援助省市要體現出“21+21”效應,按照“建好一所學校、代管一所學校、示范一個地區”的要求,全面開展援藏教育工作。這一項目的提出標志著西藏地區教育援助的轉變,從以往的單向“輸血”式援助轉變為更注重雙向互動和合作的“造血”式援助。[1]
“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已經進行兩批,第三批援藏工作隊也已經開展了一年多的工作,“組團式”教育援藏的實施效果初顯。通過援藏教育人才的支持和幫助,西藏地區的教育事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教學方面,援藏教育人才為當地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學方法,幫助他們改進了教學方式,提高了教育質量。在科研方面,援藏教育人才與當地教師一起開展了一系列科研項目,促進了西藏地區教育科研的發展。通過援藏教育人才的支持和幫助,西藏地區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為西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然而,援藏項目仍面臨一些挑戰和困難,如西藏地區的特殊自然環境和民族文化等問題。為此,安徽省第三批“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以下簡稱安徽工作隊)在全面開展援藏工作的同時,也對傳幫帶工作進行了創新嘗試,如制定傳幫帶細則、開展公開示范課、開展聯合大教研活動和開展課題研究指導講座等。這些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有效提升了當地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
為了確保傳幫帶任務的順利開展,安徽工作隊制定了一系列傳幫帶細則。此細則明確了傳幫帶的人員構成、規定了傳幫帶的時間安排和具體流程,同時該細則還明確了傳幫帶的內容和重點,確保了援藏工作能夠按照計劃有序進行。
安徽工作隊主要從事教學和管理工作,有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10人,其中5人被選為山南市教育局兼職教研員,1人被選為西藏自治區教研員,2人被評為山南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他們具有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援助。
安徽工作隊根據當地的教育需要,并結合每名援藏教師的專業和特長,制訂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在傳幫帶過程中,幫帶教師每周要至少上2次示范課,至少聽一節徒弟課。同時部分教師負責學科教研組長工作,需要與同學科全體教師通力合作。自進藏以來,安徽工作隊已開展全市聯合大教研活動12次,開展課題研究指導等講座10余次,送教下鄉3次。一系列的活動和講座提升了當地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同時,安徽工作隊還邀請合肥六中、蚌埠五中、安徽省教科院等單位的優秀教師赴藏,對當地教師進行教學和指導,與當地教師開展合作,共同研究教學方法和教育改革。安徽工作隊還協調相關教育部門,組織當地教師到合肥、淮北、宿州等地開展跟崗研修等學習交流活動,以更新當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升當地教師的專業能力。
傳幫帶細則還規定了相關政策和經費的支持。為了確保傳幫帶工作的順利進行,安徽工作隊提供了必要的經費支持,包括交通費用、住宿費用、教學資源購買費用等。
通過以上傳幫帶細則的制定,安徽省工作隊明確了傳幫帶工作的具體要求和流程,為援藏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為順利開展傳幫帶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并確保了傳幫帶工作的實效性。同時,傳幫帶細則也為以后的援藏工作提供了經驗和借鑒。
公開示范課是“組團式”教育援藏傳幫帶策略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公開示范課,援藏教師可以向當地教師傳授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提高當地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育援藏工作的順利進行。
開展公開示范課需要制定細則和安排具體的時間地點。首先,與當地學校和教育局協商確定公開示范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以確保雙方的合作順利進行。其次,為了提高公開示范課的效果,提前準備相關教學資料和教具,并對課堂教學進行規劃和設計。最后,確保在公開示范課中運用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方法,以激發當地教師的學習興趣和教學熱情。
援藏教師在課堂上展示高效的教學過程,示范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同時,援藏教師注重與當地教師的互動和交流,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和分享教育經驗。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當地教師的主動學習和參與,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啟發他們的教學思維。
開展公開示范課對當地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積極的影響。[3]經過公開示范課的觀摩和學習,當地教師可以學習到許多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他們可以通過觀察和參與援藏教師的教學過程,學習如何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公開示范課中,當地教師還可以與援藏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從而拓寬自己的教育視野,積累自己的教育知識和經驗。
另外,援藏教師要想取得較好的公開示范課效果,還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援藏教師需要根據當地教師的實際需要和當地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教學設計,確保教學內容和難度能夠適應當地的教育水平。其次,援藏教師需要注重教學反饋和評估,及時總結和改進教學方法,以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最后,援藏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和鼓勵當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創新和嘗試,挖掘他們的教學潛力和創造力。
綜上所述,公開示范課是“組團式”教育援藏傳幫帶策略中的重要環節。通過精心設計和開展公開示范課,援藏教師可以向當地教師傳授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提高當地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公開示范課的開展需要制定細則和安排具體的時間和地點,同時需要注重教學反饋和評估。通過共同努力,援藏教師可以取得良好的傳幫帶效果,推動教育援藏工作的順利進行。
聯合大教研活動是“組團式”教育援藏的重要舉措之一,旨在促進援藏教師與當地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升當地教師的教研能力,并結合當前的新課改要求,引導當地教師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理念。安徽工作隊廣泛開展了聯合大教研活動。
在聯合大教研活動中,援藏教師與當地教師緊密結合,根據當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當地的教育實際共同探究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援藏教師通過聯合大教研活動帶領當地教師分析和解決了一系列教育問題。聯合教研活動使教研活動能夠緊密圍繞當地教育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了研究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聯合大教研活動還促進了援藏教師與當地教師之間的教學互助與經驗分享。通過合作備課、共同上課等方式,援藏教師可以與當地教師直接接觸并了解其教學特點與方法。雙方的互動與交流有助于援藏教師更好地適應當地教育環境,提高教學效果。同時,當地教師也可從援藏教師的教學經驗中受益,拓展自己的教育思路,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在聯合大教研活動中,援藏教師開展了教育教學研討會和專題講座等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這些活動為援藏教師與當地教師提供了一個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平臺。通過交流分享,援藏教師和當地教師能夠深入研究教育教學問題,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共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聯合大教研活動在“組團式”教育援藏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4]通過該活動的開展,援藏教師與當地教師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促進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然而,目前聯合大教研活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需要進一步完善,活動的持續性和延續性有待加強。因此,在今后的“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中,應該進一步加強對聯合大教研活動的重視和支持,全面提升活動的質量和效果。
為了更好地推進“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安徽工作隊開展了一系列課題研究指導講座,通過專家學者與當地教師的互動交流,致力于提升當地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5]
根據援藏項目的需求和當地教師的實際情況,援藏教師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的課題研究指導講座主題,如“課題申報書的撰寫”“課題研究的開題論證”“論文撰寫與發表指導”等。這些課題研究指導講座引導當地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提升當地教師的“造血”功能。2022年,山南市第二高級中學有市級立項課題12項,自治區級立項課題1項。這些課題研究內容涉及西藏當地教育的多個方面,旨在引導當地教師尋找適合當地情況的教育教學策略。同時,安徽工作隊還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當地教師關注當地一些特殊的教育問題,如少數民族教育、農牧民教育、邊境地區教育及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課題研究指導講座的開展主要采用專家學者授課和討論的形式。通過專家的指導和培訓,當地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和學習到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方法。同時,課題研究指導講座也為當地教師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分享的平臺,他們可以與專家學者進行深入的學術討論和研究。
此外,課題研究指導講座還注重實踐性和針對性。專家學者不僅傳授知識,還會與當地教師一起進行教學設計、開展課題研究和進行實踐操作,通過主題研討、案例分析、課題研究、教學示范等形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課題研究指導講座的開展對當地教師和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積極的效果。一方面,教師通過學習和交流,提高了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掌握了更多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學生得到了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學環境,提升了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總體看來,課題研究指導講座作為“組團式”教育援藏的一項重要舉措,通過專家學者與當地教師的互動交流,促進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有效推動了教育科研的發展。
教育援藏工作不僅是援藏工作隊的任務,更是各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和教師共同的責任。各地區教育主管部門和教師在國家教育援藏的整體要求下開展了一系列針對西藏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如深入西藏送教、走出西藏跟崗研修等。安徽工作隊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組織和協調作用。近兩年,安徽工作隊組織協調教師進藏開展講座和公開課近10余次,受益師生300多人次。
安徽工作隊除了開展“請進來”活動,還協調相關教育部門,開展“走出去”活動,組織當地教師外出參加相關培訓活動。近一年來組織當地教師前往北京、成都、廈門、西安、合肥、淮北、宿州等地開展多方面、不同層次的教師培訓活動。其中不僅有長期的跟崗培訓,還有短期的交流研修活動。為提升外出研修教師的學習成效,安徽工作隊外出培訓教師開展了學習成果匯報活動。成果匯報活動豐富了外出學習成果,讓當地教師都受到學習與啟發。
“請進來”“走出去”活動的組織開展,有效提升了當地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開闊了當地教師的教育視野,促進了西藏地區的教學改革和教育質量的提升。
在“組團式”教育援藏中,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工作的核心,要想長久性地改變當地的教育狀況,僅靠組團援藏工作隊的成員開展教學工作是不夠的,也是不可持續的。要想徹底提升當地的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提升當地教育的“造血”功能,這就需要通過開展傳幫帶工作,提升當地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安徽工作隊緊緊圍繞“來藏為什么、在藏干什么和離藏留什么”三個問題全面開展傳幫帶工作,通過傳幫帶提升當地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實現當地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也為當地教育打造了一批帶不走的隊伍。
傳幫帶細則為傳幫帶工作的開展起到了統領作用,明確了各方面的工作任務和工作內容,讓傳幫帶工作有條不紊地穩步推進。同時,傳幫帶細則的制定也為幫帶教師和當地教師指明了方向。
教育科研是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有力引擎。安徽工作隊通過開展聯合大教研活動、課題研究指導講座及公開示范課等活動,在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方面給當地教師以引領和示范,推動了當地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專業能力。
同時,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個多方面立體化的工程,不是僅靠工作隊的多名援藏教師就可以實現的,安徽工作隊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活動的開展,為當地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拓寬了發展的途徑,也充分利用了各地區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源,推動了西藏教育的健康發展。
經過對“組團式”教育援藏策略及效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組團式”教育援藏項目在2014年開始提出,并且在安徽省等21個省市得到了廣泛的實施。這一項目的開展使教育援藏的模式發生了轉變,從過去的“輸血”式援助逐漸轉向“造血”式援助,更加注重當地教師人才培養和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其次, 傳幫帶任務的落實是“組團式”教育援藏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制定傳幫帶細則、開展公開示范課和聯合大教研活動及課題研究指導講座等方式,有效促進了教育援藏工作的深入開展。這些措施不僅加強了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提升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最后,傳幫帶工作的效果分析表明,“組團式”教育援藏項目在教育教學工作和教育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援藏教師的幫助和指導,當地的教學質量得到明顯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改善。同時,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也有了積極的進展,一些科研成果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組團式”教育援藏項目需要進一步加強援藏教師的培訓和選拔工作,提高他們在教育援藏任務中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同時,在傳幫帶工作中,重點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他們的可塑性和學習能力都比較強,較容易取得傳幫帶成效,進而實現更加長遠的教育援藏目標。教育援藏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實現西藏教育教學質量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