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祺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南寧,530007)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1]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工作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適應新形勢新情況,加強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創新。2019年,教育部遴選確定10所高校率先開展首批“一站式”示范校試點,到2022年1000所高校參與示范建設[2],“一站式”學生社區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展全方位育人的功能已得到廣泛認可。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將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家戰略人才行列。[3]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搖籃,“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育人模式的探索為其全方位育人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大思政”視域下對高職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育人路徑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探究,既是對高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的深化研究,也是高職院校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切實提高其育人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效探索。
隨著“一站式”學生社區的興起,高職院校學生社區的內涵日益豐富,成為傳統課堂之外的重要學習依托,是服務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平臺,是培養學生成長成才必不可少重要的一環。
“一站式”學生社區是服務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網絡信息時代,大學生所處的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面對線上線下復雜的環境,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被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思政課”應運而生。當前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要求不再只是合格畢業,而是希望輸出全方位發展的技能型人才。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除了課堂教學,實踐育人也是重要的一環。“一站式”學生社區是學生的高度集聚地,許多學生會將大量時間用在學生社區中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利用好“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提升,使學生在未來的人生各階段能應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使高職院校發揮“一站式”學生社區的成效,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選擇。[4]
“一站式”學生社區是服務于高職院校“三全育人”實踐園地的重要環節。“三全育人”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新時代構建“大思政”格局的重要途徑。“一站式”學生社區蘊含豐富的學習資源,能夠支持高職院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開展育人工作,為教師和學生打造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的平臺,充分利用豐富資源,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其育人職能。“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育人是開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完善高職院校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新時代培育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需要,更是適應時代變化,充實實踐育人內容,更好地滿足育人需求的重要舉措。[5]
高職院校陸續推進“一站式”學生社區建設,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在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目前,高職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發展仍存在急需攻克的難點,例如,受限于傳統育人模式難以滿足育人要求、“一站式”功能區面臨轉型整合、主體性作用發揮不足等問題。[6]
進入網絡信息時代,傳統的育人模式已難以滿足育人的要求。當前以傳統的專業、班級、宿舍為主要組織管理架構的育人模式存在空間分離、主體分散等問題。在這一組織管理架構下,大學校園中的服務設施和生活配套設施相對分散,不利于育人活動的有效開展。究其原因:一是育人資源整合力度不夠,內容不夠豐富,難以輻射和覆蓋所有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二是學生認同感不足、歸屬感不強,缺乏配合各類育人服務活動開展的熱情;三是服務效率不高,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造成學生時間、精力成本的浪費,削弱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站式”學生社區育人模式在空間維度打造了學生的一站式集群,集中了配套服務設施,能夠在最小的范圍內以最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
“一站式”學生社區是隨時代發展衍生的產物。在網絡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下,學生接觸的各類信息數量增多,內容良莠不齊,對學生思想和觀念的形成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而“一站式”學生社區要滿足更重的育人要求。網絡的發展使“一站式”學生社區面臨轉型整合,一是部分高校學生社區理念更新不及時,“一站式”學生社區未能根據學生需求及時更新功能區,容易讓學生漠視“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實踐育人功能。二是“一站式”學生社區宣傳力度不大,學生對社區的品德熏陶、價值引領、示范激勵等應然功能認識不夠,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一站式”學生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三是單一式授課型育人模式已無法滿足各高校日益增長的高質量發展和育人要求,學生對“一站式”學生社區的認識不足,參與學生社區活動不夠,僅把自己當作活動的被動參與者,并非將“一站式”學生社區作為展現自身才能,促進自身成長發展及自我提升的重要載體,在認知上還存在一定的偏差。為了更有效地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功能必然面臨著轉型整合。
高校師生都應是實踐活動的組織者,都應是構成實踐育人完整的主體。但實際上,各方主體性作用的發揮還存在不足,內容也相對單一。一方面,部分高校實踐育人活動主體主要是黨團組織、學生社團和學生骨干,還有一部分師生游離于活動之外。同時,除了少數學生骨干,其他學生并非自主自愿參與其中,因而容易造成主體性作用發揮不足、被動參與的心理,使部分受教育者產生抵觸反感的負面情緒,對實踐教育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學的主要發力點,對實踐教學往往會出現重視程度不夠、精力投入不足等現象,導致實踐教學并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未較好地達到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的效果。同時,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育人的活動中,教師、學生和社區管理人員等各群體之間缺乏高效地溝通與配合,仍未形成活動組織合力。有些高校將實踐活動的組織安排到學生管理部門,部門因缺乏經驗,開展的實踐活動大多沿襲舊時做法,單調乏味,更重要的是這種活動與教育目標切合度不夠緊密,未上升到學校整體辦學和培養目標系統設計的高度,導致學生對“一站式”學生社區認可度不夠,阻礙了主體性作用的發揮。
基于“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育人,高職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育人更多地聚焦在思政課實效上,提出“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育人模式創新的路徑。
“一站式”學生社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發展區域,學生是學生社區功能發揮的最直接感受者和學生社區教育環境的最直接體驗者,因而“一站式”學生社區的功能使用和作用發揮要聚焦學生主體。首先,強化學生主體地位。高職院校可將學生置于實踐活動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規劃實踐項目,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指導,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揮更大的主導作用。高職院校還可以建立學生參與決策的機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動機。其次,創新實踐形式,提供多樣化的實踐機會和項目。除了傳統的社會實踐和實習活動,“一站式”學生社區還可以引入項目學習、創新創業、志愿服務等實踐方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和興趣愛好。最后,強化反思和總結。在實踐活動中要注重反思和總結環節,引導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經驗和啟示。反思和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實踐經驗的意義,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育人能更好地從學生的實踐需求和發展出發,提供更多樣化、個性化的實踐機會和支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促進學校與社會的緊密聯系和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高職院校可以用數字化思維對“一站式”學生社區進行系統性重塑,從技術賦能平臺建設的角度出發,整合各項資源,打造“一站式”學生社區服務型平臺,打造全方位的實踐育人空間。通過技術賦能平臺,高職院校能夠提供更多樣化、個性化的實踐育人體驗。一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為學生提供虛擬實踐場景和體驗,讓學生更真實地參與實踐活動。例如,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運用黨建與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通過虛擬仿真資源包以1∶1的比例復刻線下場館資源,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實踐場景,提升實踐教學的效果,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二是利用“一站式”學生社區,打造全方位學習平臺。“一站式”學生社區作為在線學習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與實踐相關的課程、資源和學習任務。通過線上學習,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探索實踐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支持和指導。多樣化、靈活性強的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一站式”學生社區作為學生課外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重要平臺,應從大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和困難出發,積極探索有效措施,主動提供指導和幫助,從而提升“一站式”學生社區對學生培養的重要價值,切實達到實踐育人的效果。在提升社區實踐育人的成效方面,“一站式”學生社區應立足學生發展,突出專業特色,打造精品活動,樹立品牌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本領、增長才干。一要結合院校特色、校園精神、辦學理念,凝練出學生社區特色文化,在學生社區形成文化理念,將無形的文化滲入有形的學生社區空間,促進學生對社區的文化歸屬。例如,立足學生學習實際,通過開展各類校園文化講座、禮儀文化講座、主題演講比賽、書畫傳統文化講座等,實現文化元素融入學生社區,將校園精神、行業精神延伸到學生社區,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和審美能力,促進價值觀的形成。二要豐富學生社區活動內容,打造學生社區品牌,將學生素質養成與社區活動結合起來,以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學生思想品德成長,達到實踐育人的目的。例如,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在學生公寓打造黨建工作室,圍繞黨建引領、榜樣帶動等內容開展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理想信念和愛國主義教育等一系列主題活動,有效發揮“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育人功能。
思政課教師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之一,進駐“一站式”學生社區指導學生開展學習,將思政元素融入“一站式”學生社區,是提高“一站式”學生社區實踐育人實效的重要途徑。思政課教師進駐“一站式”學生社區,促使思政教育與實踐育人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系統化的思政教育指導和實踐支持,從而增加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關注度和參與度,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思政教師進駐“一站式”學生社區可以指導并參與學生實踐活動的設計和策劃,為學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領和輔導。在“一站式”學生社區中,思政課教師可以開設相關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涵蓋國情教育、法律法規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內容,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教師還可以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內提供個性化輔導和支持,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困惑,及時地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和引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一站式”學生社區是在“大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開展實踐育人的重要依托。“一站式”學生社區開展實踐育人活動,有助于高職院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通過探究新時代全面、全方位育人的實踐育人模式,營造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實踐教學空間、情境和氛圍,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