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佳
摘要:公眾聚集場所如果發生火災事故,會引發群體性傷亡事件。基于滅火救援任務要求,消防員必須在短時間內疏散解救被困人員。基于此,著重分析公眾聚集場所滅火救援策略,尤其是疏散救人的方法,提出針對性處理對策,希望對降低火災事故的人員傷亡率有所幫助。
關鍵詞:公眾聚集場所;滅火救援;疏散
中圖分類號:D631.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3)03-0079-03
近年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公眾聚集場所規模持續擴大。由于公眾聚集場所具有特殊性,尤其表現在消防安全管理要求方面,所以需要提出規范性、強制性的消防規定,來維護公眾聚集場所的消防安全。火災事故發生后,消防員要及時控制火勢,減少群體性傷亡事件的發生[1]。然而,部分公眾聚集場所在日常經營中,著重關注經濟效益,不太重視消防安全管理,從而導致火災隱患比較大、比較多。公眾聚集場所發生火災事故,不僅會帶來直接經濟損失,還有可能會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在公眾聚集場所火災救援中,首先要疏散人群,降低人員傷亡率。所以,分析探究公眾聚集場所疏散救人對策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 公眾聚集場所火災群體性傷亡事件原因
公眾聚集場所火災事故發生后,極可能引發群體性傷亡事件。所以,滅火救援任務在于短時間內疏散搶救被困人員。深入分析公眾聚集場所火災群體性傷亡事故的原因,能夠為制定疏散救人對策提供參考依據。
1.1? 火災煙氣毒害
按照統計數據顯示,火災傷亡事故原因中,以煙氣中毒的傷亡率為最高。由于公共場所通常存在大量可燃物,在火災發生時,極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比如一氧化碳、氰化氫、氯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聚集在場所內很難消散,會通過孔洞、豎井擴散到其他區域,導致公共場所整體空間充滿有毒煙氣,彌漫在安全通道內,增加人員疏散逃生難度。由于火災煙氣危險性大,會導致被困人員出現缺氧窒息、中毒麻痹、咽喉刺激等,對環境產生減光、高溫等不良影響,危害大。
1.2? 疏散通道不暢通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火災事故發生時的唯一逃生通道,也是消防人員滅火救援的重要通道,因此必須確保通道暢通[2]。但是部分經營人員違反國家規定要求,在疏散通道內擺放柜臺、物資等,造成通道通行障礙。當發生火災事故時,無法及時疏散場所內聚集的人群,極易引發群體性傷亡事件。比如某商業綜合體建筑發生大型火災事故,就是由于疏散通道不通暢,致使內部人員疏散不及時,最終導致上百人傷亡。
1.3? 疏散救援效率低
人員密集場所必須制定應急預案,同時做好日常火災消防演練工作。保證一旦發生火災事故,能夠有效組織人群疏散逃生,減少人員傷亡率。然而,通過調查公眾聚集場所實際運營情況可知,消防安全方面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情況非常多,部分公共場所并未制定完善的應急疏散預案,還有的即使編制了應急預案也只是停留在書面上,并未實際組織人員開展消防演練,因此公共場所經營人員不太熟悉疏散逃生路線,當發生火災事故時,無法快速組織內部人群疏散,極易造成不良后果。
1.4? 自救逃生知識、技能不足
火災事故發生時,群眾缺乏自救知識與逃生技能也是導致群體性傷亡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當發生火災事故后,由于多數群眾不了解安全逃生路線,也不懂得自救方法,容易發生意外傷亡事件。一些人員被火災困在高層,會選擇跳樓方式逃生,極易危害生命安全。一些被困人員在逃生時,沒有使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缺乏簡單防護處理,造成吸入煙氣后窒息的悲劇。
2 滅火救援中的疏散救人對策
2.1? 制定應急疏散方案
公眾聚集場所通常是消防重點單位,制定滅火預案時,必須注重應急疏散救人預案的編制,日常開展消防演練活動。火災事故發生后,有序組織人員疏散逃生,以降低事故傷亡率。對于公眾聚集場所的管理人員,必須熟知應急預案:第一,組織人員疏散:設置廣播組、疏散組、警戒救護組,明確不同組人員的職責。第二,現場指揮人員疏散:由場所領導、安保人員負責。等到消防隊到場后,再參與救援指揮。第三,掌握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分布情況。第四,明確疏散路線,選擇直通室外的最短通道,減少交叉人流、對面人流,優先選擇煙氣未彌散的通道。第五,疏散救人時,需要科學調度消防車輛、裝備。
2.2? 注重第一出動,集中調集力量
集中調集力量,根據應急疏散救人要求,明確各方協同力量,一次性調集到火災現場。公共場所的人員密集,疏散難度大,如果在營業時間內發生火災事故,消防人員到場之后需要第一時間疏散和搶救被困人員。所以,公眾聚集場所發生火災事故,需要在極短時間內調集消防力量,從而形成強大的滅火救援隊伍,全面落實第一出動。在調集滅火救援力量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第一,按照預案要求,調集各方消防力量;第二,調集多種技術、裝備,以疏散救人裝備為主。第三,集中調集滅火救援協同力量[3]。
2.3? 密切偵察火情
消防人員到達火災現場之后,應當快速且高效地完成疏散救援任務,先要密切偵察火情,掌握火場被困人員數量、分布、可利用地形、疏散通道情況等,確保決策制定參考的準確性。第一,火情偵察內容。首先,明確火源位置、擴散方向;其次,明確人員被困情況,包括位置、數量、與疏散通道的距離等;再次,明確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暢通性,是否被煙火封鎖,以及場所內帶電設備的分布情況。如果有帶電設備,則及時切斷電源,落實預控措施。最后,還應當掌握火災場所建筑結構、滅火排煙情況,保證各類系統處于運行狀態,比如消防給水系統。同時掌握消防電梯運行狀態,場所內是否具備救生設施。第二,火情偵察方法。首先,外部觀察。密切觀察火災事故外部情況,明確火勢程度。其次,內部偵察。組建偵察小組,每組不少于3人,由1名指揮員、2名消防員組成,攜帶偵察裝備與器材進入火場,比如使用熱視儀偵察火情,搜索被困人員。最后,通過內部消防控制中心密切監測火勢發展,明確火情蔓延情況。
2.4? 注重火場排煙
發生火災事故時,采用科學的排煙措施,具體如下:第一,用固定設施排煙。按照建筑高度、規模、使用性質,采用不同排煙方式。①手動、自動明排煙設施。在公共場所內部,消防電梯、防煙樓梯的前室位置,設置排煙豎井、排煙口。開啟排煙口后,可以自動啟動排煙風機,自動排除煙氣。②機械加壓送風法。向樓梯間、前室、消防電梯前室、合用前室等區域送風,避免煙氣逸散到樓梯間,確保救援人員可以及時開啟疏散門,為疏散、逃生提供便利。第二,自然排煙。利用建筑排煙豎井、消防電梯的頂部排煙口,及時排出高溫煙氣。內部著火時,開啟門窗排煙口,有利于排煙。開啟上風向下窗、下風向上窗,借助風力加快排煙速度。以此種方式排煙,能夠避免高溫煙氣逸散至其他位置,控制煙火蔓延范圍。第三,噴霧水流排煙。通過噴霧水槍,噴射霧狀水流,加強排煙效果,屬于高效的排煙方式。利用噴霧水流排煙可以提升滅火速度,降低高溫煙氣危害,以免煙氣危害消防人員和被困人員。排煙時,將噴霧水槍設置在進風位置,下風面為排煙口,排煙口周邊加大水槍保護。第四,機械排煙。為了加強排煙效果,消防人員應用移動式設備,比如排煙車、排風機,加速內部排煙。移動排煙設備的機動性優勢顯著,可以根據現場煙氣擴散變化科學布置設備。然而,排煙車的排煙管長度超限,無法應用到高樓層排煙處理中。通過移動排煙機械排煙時,應避免排煙口熱氣引燃周邊可燃物,配置滅火力量進行防護。
2.5? 注重水槍掩護,開設疏散通道
為了保證被困人員及時有效疏散,疏散救人過程必須設置水槍保護,開設疏散救人通道。使用建筑內部消火栓出水槍掩護,每個救援小組應當配置1支水槍。當同時應用多個水槍掩護時,則要考慮消防供水壓力,以免出現供水中斷問題。當煙氣封鎖室內通道、安全出口時,阻礙消防人員的救援行動,應當采取外攻疏散、救援行動,以消防水炮、水槍結合的方式,開設疏散救援通道,確保疏散救援的順利性。無論是建筑內部給水系統還是消防水炮,都要保證掩護水槍供水的連續性。如果供水中斷,則會阻礙疏散救援行動,還可能會導致滅火救援人員傷亡。
2.6? 以多種方式搜尋被困人員
公眾聚集場所營業過程中如果發生火災事故,則會困住大量人群,被困人員搜尋與救援難度較大。在滅火救援過程中,消防人員要及時建立救援小組,以多種手段方式開展搜尋工作。第一,詢問知情人,了解被困人員數量、位置、被困情況、搜尋通道等。第二,派遣偵察小組,按照掌握的情況到各區域搜尋被困人員,仔細查找容易躲藏的地方,比如墻角、床下、衛生間等。第三,使用生命探測器、熱視儀搜尋火場被困人員,提升查找效率。必要時可以派遣搜救犬查找被困人員。
2.7? 采用多種疏散救人方法
在公眾聚集場所滅火救援中,必須遵循“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組織精干力量使用先進技術裝備,以最短時間救援被困人員。第一,引導疏散。首先啟動應急廣播系統,指導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公眾聚集場所負責人應當按照應急預案開展疏散工作。消防人員通過指揮車、擴音設備喊話,穩定被困人員的心理情緒,組成救援小組深入火場,引導被困人員通過疏散樓梯、消防電梯轉移到安全區域。必要時要對被困人員實行簡單防護。第二,救助疏散。若被困人員沒有行動能力,例如受傷人員、老弱病幼群體,要采用抬、背救助法。對于短時間內無法疏散的人群,應給予簡單防護面具,同時在外部使用軟梯、消防梯、舉高消防車等引導被困人員逃生。當被困人員所處樓層較低時,可拋救生繩索自救。煙火封堵疏散樓梯時,消防人員使用水槍掩護,開設救生通道。第三,緊急避險疏散。煙火嚴重封堵疏散通道,無法實施外部救人措施時,可采用電話通知或喊話方式,引導被困人員轉移到鄰近建筑物平臺、屋頂、避難層等安全區域,之后使用舉高車、直升機救援被困人員。針對高層民用建筑火災,要將被困人員引導到橫向疏散陽臺、天橋、連廊等位置,通過疏散通道將被困人員轉移到安全區域,之后經由室內樓梯或消防電梯將被困人員疏散到地面。當被困人員處于煙火包圍圈內時,應當分批次救援,采用接力方式將被困人員轉移至安全區域,縮短被困人員在危險區域的停留時間,之后采取其他措施救援被困人員。
2.8? 落實制度規定,注重日常防火管理
公眾聚集場所必須注重日常防火管理,制定科學的用火用電管理制度、緊急安全疏散方案,嚴禁將易燃易爆物品帶入公眾聚集場所,也不能在營業時間檢修設備,開展電氣焊和油漆粉刷等作業。在非營業時間進行設備檢修與安裝、焊接切割操作時,應當嚴格審批和落實防火措施。電氣產品使用時,必須滿足防火安全要求,及時切斷電源。管理人員做好值班檢查,全面落實防火安全責任機制,注重安全巡視檢查與記錄,及時發現隱藏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3 疏散救人行動要求
在公眾聚集場所中開展滅火救援行動時,疏散救人是危險性較高的工作,為了高效完成疏散救人任務,必須加強救援人員的責任感,使其具備過硬的業務技能,熟練操作多種專業的消防技術裝備。同時要注重消防人員安全防護,落實集中、統一指揮,組織各方協同配合,采取多種疏散救援方法,確保火場供水不間斷。應注重夜間應急力量配置,確保第一時間撲救火災事故,組織和引導人員安全疏散。高層公眾聚集場所應當配置救生器,要求保衛人員熟悉整個應急預案程序,確保能夠及時采取措施應對緊急狀態,確保滅火救援工作的有序性,降低火災損失。日常要注重落實滅火設施、消防設施維護,公眾聚集場所火災蔓延速度快,救援難度大,因此必須配置自動報警與滅火設施。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可知,參考場所防火要求,設置自動噴水滅火設備、火災報警系統、消防給水系統。針對固定安裝的消防設施,必須由專業人員管理并定期開展檢查與維修。承接消防設施安裝的單位應當組織公眾聚集場所負責人與員工參與消防設施管理與操作培訓,使其掌握消防設施操作使用方法。
4 結語
綜上所述,公眾聚集場所的人員密集度較高,增加了疏散救援的復雜度,因此對消防人員專業技術要求高,消防人員必須具備良好專業素質,能夠與被困人員良好配合。同時,公眾聚集場所必須注重日常火災模擬演練,使群眾掌握逃生自救知識,從而降低火災事故損失。
參考文獻:
[1]瑪格樂.高層公共建筑滅火救援中室內消防設施的運用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2,8(3):93-95.
[2]何鋒.消防模擬演練系統在大型商業綜合體滅火救援中的應用[J].城市與減災,2022,25(1):40-43.
[3]曾勇.云梯消防車在高層建筑火災滅火救援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2,17(1):207-208.
Countermeasures for evacuating and rescuing people
in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in public gathering places
Li Sijia
(Heping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of Tianjin, Tianjin 300041)
Abstract:If a fire occurs in a public gathering place, it will cause mass casualtie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tasks, firefighters must evacuate and rescue trapped people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strategies in public gathering places, especially the methods of evacuating and saving people, and proposes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help reduce the casualty rate of fire accidents.
Keywords:public gathering place;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evac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