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朝陽
“ 從3 歲到35 歲, 我終于又見到了媽媽。 ”


本文主人公
為尋找失散30 多年的媽媽,35 歲女子俞長花從山東老家出發,駕駛摩托車踏上了漫漫尋母路。她3 歲以后就沒有見過母親,母親身在何處,是生是死,俞長花都不知道。
俞長花一邊打工,一邊騎行尋找母親,10 年時間,從南疆到柴達木盆地,從川北到麗江……心懷熱望的她,最終以詩為“馬”,縱橫萬里創造了奇跡!
1987 年,俞長花出生在山東省菏澤市農村。她3 歲那年,母親生了一個弟弟,4 個月大時卻不幸夭折。母親受了很大的打擊,生病了,鬧著要回四川老家。俞長花的父親給了母親一筆路費,母親就走了,再也沒回來。
從此,母親的名字成了全家的禁忌,俞長花只能從村鄰的傳言中獲知一點點關于母親的信息:母親離開這里時生病了,她可能早已不在人世……
俞長花自小喜歡讀書,尤其鐘愛詩詞。15 歲那年,她因為家庭原因輟學打工,業余時間還經常租書看。對那些關于母愛的詩詞,她簡直倒背如流,并從中尋找母親的影子。“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那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俞長花讀著讀著就滾下兩行清淚……
少女時期的俞長花,打工的足跡遍布廣州、無錫、北京等地,哪里能找到工作她就去哪里,漂泊的無助和孤寂時時襲上心頭。
俞長花把對母親的思念、對母愛的渴望都寄托在詩里,無論到哪個城市,都會先找到當地的圖書館,休息日拿一本詩集,一待就是一天。她在一本厚厚的牛皮紙筆記本里抄滿了詩詞,心里滿滿的都是對母親的掛念:母親還在不在人世?她要是還活著,到底在哪里?
詩詞給了俞長花力量,也開闊了她的視野。2012 年,俞長花在北京拼命打工,每天早上4 點起來送早報,中午送餐,晚上再送一份晚報,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計劃攢夠了錢就去找母親。
俞長花不記得有關母親的任何事情,要尋親談何容易?她向鄰居家嫂子打聽,嫂子告訴她:“你媽叫‘王玉梅’,不過這個名字也有可能是假名。”
2013 年6 月,在北京打工的俞長花接到老家鄰居的電話。得知父親突發心肌梗死住院了,她立刻請假直奔火車站,連夜趕回山東菏澤。
父親在重癥監護室里已經昏迷兩天,俞長花回來了,他慢慢有了意識。醫生對俞長花說:“你父親的時間不多了,趕緊準備后事吧。”俞長花哭成了淚人,她握著父親的手,試探著詢問:“爸,我媽……她還活著嗎?”父親張著嘴像在說什么,俞長花湊上去卻聽不分明,沒過幾秒,父親又沉沉睡了過去,再也沒醒過來。
失去父親是比失去媽媽更真實的悲傷,俞長花覺得自己真的只剩下一個人了。這么多年來,除了外出打工,俞長花就自己住在父親留下的小院里,有時三四個月不回家,院子里的草能有一人多高。
過去,俞長花總想,如果母親還在世,無論如何,等自己長大賺錢有出息了,就要把母親接回來。而此時,這個心愿越來越強烈,她一刻也不想再等了,她要把母親找回來!
俞長花拿出積蓄買了一輛摩托車,摩托車成了她的“劍”。當時沒有導航,俞長花只有一本老式地圖,帶著地圖,騎上摩托車,她開始尋母……
到了四川,俞長花到處打聽都沒有母親的消息。她不甘心,繼續騎行,冒險進了藏區。因為高原反應,俞長花吃不下東西,喝了幾口涼奶后鬧肚子,不停地跑廁所,整個人都快虛脫了,只好到醫院輸液。
回到旅館,同住的背包客是一對母女,看著母親對女兒噓寒問暖,俞長花羨慕不已。那一夜,她的夢里全是母親。后來,俞長花在詩詞本里寫下:“申地自別后,茫茫兩不知。念君敲我夢,風雨夜讀詩。”
離開西藏,俞長花又騎著摩托車進入新疆。剛好有寒流從西北過來,西北風很猛,天地間蒼茫混沌,鑲嵌其間的藍色湖泊上水鳥很多,成鳥護佑著幼鳥,成群結隊地掠過她的頭頂。
俞長花感受著蒼穹的浩渺無際,也深深體會著一個人的無依無助,她寫下一首詩:“赤地臥長龍,南疆九月行。陰云翻似海,風浪卷沙冥。臨水期佳夢,慈母心上盈。琴瑟弄殘夜,桃箋書晚情。”
尋母路上,俞長花寫了53 首古體詩,被《詩歌報》的編輯看中,在公眾號上連發了兩篇文章,介紹她寫的詩詞。
2018 年,俞長花再次騎行四川。一路尋母無果,她情緒郁結了很久,偶然間看到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決定參賽。俞長花想著,母親要是看到這個節目,也許會來找她。
2020 年10 月,由于工作原因,俞長花在“中國詩詞大會”山東會場沒能報上名。看到廣東中山還有最后一場海選,她于是騎行1846 公里到達廣東中山,幸運地報名成功。
雖然最終落選,俞長花并沒有氣餒,詩歌和騎行豐富了她的精神世界,她在詩中鼓勵自己:“日暮柴門望,月明好寄詩。天涯定有路,況我想君癡。”
轉眼到了2022 年夏天,俞長花在家鄉賣完甜瓜后,手中有了點錢,心底尋找母親的那根弦又緊繃了起來。
俞長花找到當年接生自己的鄉鄰,打聽到母親應該叫“宋玉梅”,如果母親還活著,年齡大約60歲。2022 年9 月1 日,俞長花再次從老家出發,一路南下,開啟了第三次尋親,一路不忘在抖音上分享詩詞。
俞長花想著,這應該是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長途騎行了,就算找不到母親,如果能找到姥姥或者那邊的哥哥姐姐也好。畢竟他們都流著相同的血,能和他們見一面,也算解開自己30 多年來的心結。
起初,俞長花仍然找不到頭緒。她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在視頻中說自己找媽媽的事?她怕別人看了會笑話她。但又想,萬一有人能幫我找到媽媽呢?豁出去了,笑話就笑話吧。
9 月25 日。俞長花到達湖北宜昌,她錄了一段小視頻,還為母親寫了兩首歌詞,《寄蜉蝣》和《思遠人》,希望可以有老師幫她譜成曲子。沒想到這個視頻發出去,引起了網友的注意,很快就有了幾千條評論。
4 天后,俞長花到達四川。俞長花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里走,只能一遍遍地把尋親視頻發到網上,希望有奇跡發生。視頻瀏覽量暴漲,粉絲也越來越多,有網友甚至表示認識俞長花的母親。俞長花十分驚喜,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不斷縮小尋找范圍。
2022 年10 月3 日,俞長花到達成都武侯區落腳,又發了一條尋親視頻,并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了四川公安和《四川日報》,點贊量竟然飆到120萬,評論有7 萬多條。
第二天,四川省公安廳就派人到俞長花老家的派出所了解情況,并發動四川這邊所有地級市公安局,在系統上排查年齡在58 歲到65 歲之間“宋玉梅”的信息,最終鎖定了幾個目標,并逐一聯系。
俞長花毫不知情,當她在抖音上收到一條私信“你媽媽就在成都,就在武侯區”時,還懷疑自己遇到了騙子。她問對方:“有沒有證據?”但對方只想加她微信私聊,還要求見面,俞長花直接把他拉黑了。
結果當晚9 點,俞長花接到了山東菏澤派出所的電話,這才知道被她拉黑的那個人可能是她的弟弟。原來,宋玉梅回四川后重新組建了家庭,生了一個兒子,娘家親戚看到俞長花的視頻,告訴了宋玉梅。宋玉梅正在遲疑間,四川警方打來了核實電話。對方竟然真有可能是她一直牽掛的女兒,她于是趕緊讓兒子聯系俞長花。
弟弟被俞長花拉黑后,在四川警方的幫助下,聯系上山東菏澤派出所,兜兜轉轉終于找到了俞長花。
掛了電話,俞長花坐下來平復激動的心情,她用顫抖的手撥通電話,跟弟弟約定半個小時后見面。騎摩托車趕去的路上,俞長花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又忍不住充滿期待……
于是,10 月4 日深夜,分別32 年后,在距離家鄉1600 公里的成都馬路邊上,俞長花終于見到了母親。
不遠處站著兩個人,其中的那位老太太,看起來很瘦小,長頭發,在夜色中看不清她的臉。一直以來,比起具體的形象,“媽媽”更像一個抽象的概念存在俞長花的大腦里。而現在,她就站在俞長花面前,不再是兒時的夢里。
老人一下子拉住了俞長花的手,緊緊地抓著,一遍遍地說著,“我怎么會有這么乖的女兒,這么好的女兒!”聽著老人陌生的四川方言,驚喜和激動之余,俞長花更多的是困惑,“她真的是我媽媽嗎?”俞長花的腦子蒙蒙的,機械地問了幾個關于老家的問題。可能因為年紀大了,老人有一些也想不起來了,回答了幾句后,又變得激動起來……
10 月6 日下午,兩人一起來到公安部門做DNA鑒定,一位警員對俞長花打趣道:“你倆長得這么像,一眼看就是母女。”俞長花這才發現,自己和老人的確長得很像,忍不住在心底輕輕喊了聲“媽媽”。
等待鑒定結果的日子,俞長花拉著母親逛街,帶母親吃了第一頓團圓飯——餃子。母親拉著她的手哭了,一遍遍自責:“我生下你卻沒能養你,你還來找我,我對不起你啊……”
俞長花安慰道:“媽媽,這些年您也吃了很多苦,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
母親今年63 歲,為了一個月2000 元的工資,還在做保潔。俞長花去了母親工作的地方,陪她逛武侯祠,給她講自己一路來的尋母經歷和寫下的詩。
母親破例請了長假陪著俞長花,俞長花給母親讀她新寫的詩:“葡庭小院綠榕蔭,花自成畦水自吟。幾株青豆倚墻栽,誰家燕雀筑巢深。葡萄架下好風光,幽夢一窗枕簟涼。誰謂閑居無稱意,開門卻有燕投懷。”
俞長花對母親解釋說:“媽媽,詩里的小院就是咱們山東老家的院子,院子里種了葡萄。您得跟我回去住幾天,那樣,我也是一只有媽媽守在家里的燕子了。”
10 月12 日下午,俞長花和母親拿到了DNA 鑒定報告,她們是親生母女。宋玉梅把女兒緊緊地擁在懷里,仿佛想把這32 年的時光都補給她……
俞長花感覺自己還在夢中。她原本準備好了挨家挨戶地敲門尋母,也準備好了面對母親的離開。但沒想到,那條關注度極高的視頻,幫助她找到了媽媽,這簡直就是命運的饋贈啊!
2022 年10 月13 日,俞長花把摩托車留在成都,和母親乘飛機回到山東菏澤老家。她在村里擺上長龍宴,請鄉親們過來吃席,大家都為她感到高興。
10 月14 日,俞長花嘗試著給媽媽燉魚湯,這是她35 年來第一次做魚,結果可想而知。俞長花照著菜譜一步一步做,但魚一進鍋皮就都掉了,湯也不是白的。俞長花覺得很難吃,母親卻說好吃。晚上,母女倆睡在一張床上,俞長花親昵地摟著母親,好像又回到了3 歲的時候。俞長花慶幸自己還有給母親盡孝的機會,接下來,她的詩詞之旅也將再度開啟,來年的“中國詩詞大會”她要第一時間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