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夢想著有朝一日去太空中遨游?那么你是否知道,進入太空后,你的身體會經歷一些奇妙的變化?
個子長高
在太空中,由于向下推壓脊柱的重力變小,你的脊椎骨之間的間距會略有增加,這會讓你的身高增加6~8厘米。不過,在長高的過程中,你可能會感到背痛;而且,回到地球數月后,你的身高又會恢復到原來的高度。
臉變圓
在地球上,由于重力的影響,你體內的水和血液會更多地分布在下肢;而進入太空后,重力對身體的制約變小,流到你上身及頭部的液體會變多。這種變化會導致你的臉變圓,看起來有些浮腫。在太空生活幾周后,你的身體會適應新的體液分布,浮腫的情況漸漸消退。
味覺變差
由于在太空中體液分布的變化,你可能常常會感到頭悶、鼻塞,就像是感冒了一樣。這種鼻塞感會影響你的味覺,讓你覺得食物變得寡淡無味。
視力下降
由于在太空中體液會向頭部聚集,導致航天員的顱壓升高,從而壓迫視神經。另外,空間站中的灰塵、碎屑等會一直飄浮在空中,有時甚至會直接碰到航天員的角膜,造成眼部感染。因此,長時間執行太空任務的航天員很可能出現視力問題。
太空“暈車”
重力對于我們判斷空間方向起著重要作用。但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我們的空間方向感會受到影響。在進入太空的頭幾天,你可能會出現“暈車”的癥狀并迷失方向。當你經過長期的太空生活后返回地球,你同樣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重新適應重力下的環境。
肌肉損失
在太空中,你不再需要通過收縮肌肉來支撐身體。因為失重,你需要有意識地用力才能“站直身體”,多數情況下,你會不自覺地像胎兒一樣處于蜷縮姿勢。長此以往,會導致你的肌肉萎縮和退化。有研究顯示,在太空生活6個月后,航天員最多會損失全身40%的肌肉。
骨質流失
太空失重環境會打破人體骨代謝的平衡,導致你體內的骨質流失,令骨骼變得脆弱。在太空逗留一個月,宇航員平均的骨質流失量在1%到2%之間。為了減緩骨質和肌肉流失的速度,航天員每天必須在空間站中鍛煉兩個小時。
你知道嗎?
骨質和肌肉的流失對航天員的太空生活并沒有多大影響,但一旦重返地球,他們就很難承受自己的體重,甚至連站立都變得困難。因此,航天員在剛剛返回地面時需要被人抬著移動。回到地球后,他們要經過4~5個月的療養才能讓身體各項指標恢復到上太空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