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少娟
(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文學院 廣東 525000)
詩化電影通過詩意畫面、聲音以及鏡頭進行電影作品的展現,著重突出電影人物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表達出對人性的思考以及人文關懷。詩化風格的導演在影視作品創作中,需要對電影的景觀、人物以及背景等進行安排,用簡潔的電影語言實現對電影文化作品中的藝術傳達,在這種文化豐富的電影藝術表達中展現出了深層次的藝術文化內涵。詩化風格電影藝術將電影語言的合理表達作為重點,以提升電影藝術的價值。本文通過對詩化風格電影進行分析,探討電影語言文化的藝術特點,通過對電影藝術內容的傳承以及詩化電影的表達手法分析,了解詩化電影藝術的發展,發揮當代詩化電影審美的美育功能及推動電影創作藝術的發展。
所謂詩化電影,通常是以反情節的詩性結構、探索隱喻以及抒情等功能作為核心,并以意象作為電影創作的重點。在詩化電影中,通常會運用詩的隱喻、象征等技巧進行藝術的表達,具有十分濃厚的情感色彩,追求詩意的藝術表現能力。詩化電影創作中,主要將情景進行融合,著重營造一種經典的詩化意境。詩化電影營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在電影抒情敘事中通過畫面、鏡頭、語言、聲音等電影藝術手段將抒情和景物合為一體。如《城南舊事》作為中國經典的詩化電影,以穿珠式的散文結構串聯起幾個毫無聯系的生活片段,描寫主人公小英子對童年往事的懷念及對故鄉的眷戀,將西方電影藝術手段與中國傳統詩歌美學相結合,體現出濃郁的中國傳統美學藝術文化價值[1]。
電影語言作為電影藝術表達的重點,是通過不同媒介、方式以及手段的運用,用來認識和反映客觀世界及表達思想情感的藝術語言。電影語言與其他的語言存在差異,需要通過一種直觀的語言形式向觀眾傳達視聽感受。詩性電影有獨特的語言觀,最突出的是意象與意境的生發效應,各種意象在一個虛幻世界中生成并且被賦予象征意義是詩化電影最為突出的功能。[2]電影技術的發展擴展了電影藝術的表達手段,在詩化電影中,主觀的敘事視角與散文化的敘事結構,空鏡頭的安排,隱喻蒙太奇的設置,光效色彩的展現等,形成表達詩性生命的視聽電影語言。
從電影的時代背景來看,電影主流形式在對待電影的基本原則以及方法上通常傳承了“影戲”的形式,以社會功利性的電影創作為重點,強調影片創作的藝術價值以及文化價值,強調影片創作的目標,展現影片藝術創作的核心價值。中國電影發展受到多種文化的影象,敘事成為電影創作中最為直接的表達方式,電影語言主要將敘述情節作為重點,詩化電影是運用敘事方法突出電影人物的內心和情感變化。后期詩意電影是作為民族電影藝術形式不斷提升的表現,詩意電影被普遍評價為反映中國傳統文化和古典美學。[3]后期的詩化電影創作將民族電影的藝術形式進行融合,提升了詩化電影的潛在價值。例如,霍建起電影作品《那山·那人·那狗》充分展現出詩化作品的價值,人們將這部作品稱為霍建起最成熟、最具藝術風格的電影作品。通過電影語言特點的分析提高了人們對電影文化的認識,使詩化電影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中國詩化電影藝術表達受到外來電影的藝術影響,中國電影在不斷發展中也受到了一些外來文化的影響。其中,好萊塢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最大。蘇聯電影現實主義觀念對中國電影的創作也有一定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電影文化不斷發展中,中國電影人在電影創作中希望構建屬于自己的電影語言,在這一時期,人們接觸到了更多的電影語言形式,如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電影文化《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羅馬11 點》等,這些電影作品充分展現出意大利新時代對寫實作品的追求,同時也有對現實的批判等,雖然這種電影文化不符合當時的中國文化背景,但是,電影創作中的技巧以及手法等對中國電影人有一定的啟迪。第五代導演繼續發展紀實美學主義,并把紀實性與象征性、寫實與寫意、敘事與造型結合起來,走回了象征與寓言的模式。[4]
電影文化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影戲電影的傳承為敘事藝術的傳承提供支持,詩化電影主要將電影的影戲語言傳承作為重點,淡化影戲電影中的情節故事。在中國傳統小說中,通過家庭、人倫等角度進行人物身世的展現,如在《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小說情節中,主要將人物的命運以及女主人公的悲情等進行融合。通過對影戲電影的分析可以發現,通常將戲劇情節作為核心,將長期的說唱文學、話本小說以及民間故事等作為通俗的文化內容,充分展現出人性化的情感價值以及人生狀態,而且,在影片中通過人性化文明價值的體現,展現出人生境遇的表現價值。[5]在影戲電影中較為重要的內容是進行特色化的藝術情節表達,并在文化傳承中通過情節的展現以及藝術的表達等形成了特殊性的文化形式。詩化電影通常將敘事作為基本的藝術形態,展現出詩化電影中的非情節化敘事特點。詩化電影主要將人們的情感以及人文等作為核心,充分展現出藝術的情感價值。通過對詩化電影語言藝術表達的分析,在影片平淡性情感的抒發中,將藝術情感以及精神內涵等進行融合,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價值。詩化電影通過對寫意人生的表達,淡化情節,注重電影寫實主義的情節展現,并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表達,展現出中國古典詩化美學的創作形式,為當代電影文化的發展以及藝術形式的表達提供參考。例如《小城之春》的情節簡單,電影中也只有5 個人物,主要講述了已婚婦女周玉紋在丈夫戴禮言久病不愈的情況下再見到舊情人章志忱的故事。影片中周玉紋以第一人稱的全知視角表達出人物的內心情感,揭示人物內心情感與現實世界的矛盾,電影通過周玉紋的獨白的敘事手法打亂現實時空關系,重在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
詩化電影是詩和畫的結合,在詩化電影創作中,主要倡導以詩意為主的文化創作形式,并在純藝術的文化發展背景下,提高了人們對詩化電影的認識。詩化電影在敘事中淡化情節,通過電影語言的運用展現詩意性的語言藝術價值,通過畫面的創造以及鏡頭的運用,發掘了電影語言的表達功能。通過對電影早期核心文化價值的分析,通過電影題材、電影結構以及電影人物的表達,突破了傳統的電影創作形式。早期的中國電影藝術形式中,將傳統通俗藝術以及文化營養分析中,通過文化內容的分析以及電影模式的分析,推動了早期電影的發展。如費穆在《小城之春》對電影現代化方面做了多方面的探索,通過環境的寫意畫面以及大量的留白畫面,表達了情景交融的中國詩文傳統文化的表意性特點,營造出一個意在言外的藝術境界,使《小城之春》煥發出中國電影現代化的光輝。費穆也是當時電影民族風格的探索者,在詩化電影創作中,通過對中國電影藝術的運用以及現代化藝術表現手法的使用,對多元化的民族文化進行分析,展現出中國詩化電影的藝術特色。[6]又如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著重對黃土地和黃河形象進行塑造,表達出一種自然含蓄的詩化意境。通過這些對黃土地和黃河的全景展現,精妙地傳遞出一種荒涼卻又溫暖、沉重卻又親切的意境感,引起人們對中國古文化的審視和思考。所以,在詩化電影探索中,將電影的鏡頭、電影的蒙太奇思維以及蒙太奇語言運用作為重點,通過中國傳統詩化藝術的結合及藝術創設,展現出探索性的詩化語言形式,為電影視覺的展現以及意境的構造提供支持。
詩化電影將情節淡化,以畫面造型的創作為重點,通過鏡頭的處理形成詩化電影表達中較為突出的運用藝術。在詩化電影的鏡頭理論運用中,通過蒙太奇理論的運用,強調電影的使命,結合運動、空間以及聲音等內容的運用,強調了電影語言中鏡頭語言的表達價值。電影語言通過藝術實踐以及現實電影運用的使用,逐漸形成了動態化的現代化的電影創作手法。如在《小城之春》中,通過全鏡頭的運用呈現出深鏡頭及長鏡頭的運用,細致地表達人物的心理變化,恰如其分地渲染出影片中的壓抑苦悶的氛圍,體現出詩化電影創作的藝術價值。影片中的長鏡頭將寫實及寫意融合在一起,在長鏡頭中的寫實以及寫意運用中形成了詩化風格。在詩意中結合寫實形式的特點,展現中國詩化風格,表達出人們對文化內容的觀察及表達。電影中為了實現長鏡頭的運用,通過緩慢、凝重等語言的運用,對人物的風格進行處理,強調了影視作品的詩化風格。如詩化電影《黃土地》通過大量同景色、同機位以及同焦距的鏡頭的使用,充分展現出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調生活特點。詩化電影藝術表達需要將寫意作為創設目的,通過長鏡頭、空鏡頭以及停頓鏡頭的運用等,展現出詩化電影的創作價值。如在《城南舊事》的電影表達中,電影中以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為情感基調,運用小英子的視角,進行老北京生活的狀況分析,通過對童年往事的懷念而營造出一種樸素溫馨的情緒色彩。影片中的記憶與主人公的童年成長存在關聯,通過多樣性鏡頭、重復鏡頭以及停頓鏡頭的使用,形成了詩化電影的抒情風格。
聲音是詩化電影的藝術表達的重要手段,通過聲音來表達電影人物的情感狀態、心理活動以及情節的發展。對詩化電影中的聲音進行分析,提高人們對劇情中人物情感以及心理活動的認識,感受人性化的詩化電影藝術價值。例如,在詩化電影《小城之春》的電影創作中,其簡單的人物對白突顯了人物的性格特點,影片的畫外音就很有特色,主要是通過旁白和音樂的形式體現出來。影片在開頭位置,配樂是以富有民族調式商調式的音樂,帶有一種哀傷朦朧的色彩,渲染出女主人公內心的落寞。電影通過人物心理視角以及編導人員客觀視角的結合,采用第一人稱以及第三人稱的旁白,講述了影片的時空性、劇情性的作品內容,電影通過這種獨特性聲音語言的運用,形成了敘事性的詩化創作形式,為詩化風格的電影語言分析提供支持。電影詩化的聲音表達通過人物語言內向化、心理化的處理分析,充分展現出詩化電影藝術創作價值,為詩化電影的創作以及藝術的傳承提供支持。因此,通過對詩化電影語言藝術表達的分析,在影片平淡性情感的抒發中,通過聲音來將藝術情感以及精神內涵等進行融合,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同時也為電影的詩化藝術表達提供支持,滿足當前電影語言文化運用的核心需求。
詩化電影將情景進行融合,著重營造一種經典的詩化意境,形成較為強烈的藝術感染價值。詩化電影淡化故事情節,通過反情節的詩性結構、詩意畫面、鏡頭、聲音,著重突出電影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詩化電影通常將敘事作為基本的藝術形態,展現出詩化電影中的非情節化敘事特點。通過畫面的創造以及鏡頭的運用,融入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展現出詩化電影的藝術特色。在詩化電影的畫面美感以及詩意文化的分析中,將電影的內在精神進行展現,通過詩化電影的經驗以及技巧的分析,體現出藝術的情感及創作價值,為電影文化的藝術表達提供參考。在詩化電影創作中,將電影語言的運用作為重點,通過對電影藝術內容以及詩化電影的語言表達分析,了解中國電影藝術的發展,引發人們對生命、理想、人生價值等方面更深層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