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廣東
在高中階段,歷史教學既包含了基礎的知識,也更為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和道德修養。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同學們的情感需求,并帶領大家對高中歷史課程做出深入探究,最終讓其形成歷史核心素養,這對于高中生將會大有裨益。
高中歷史教師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則應該根據高中生的個性來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去思考、去實踐,而不是拘泥于傳統的授課模式。在此背景下,可以利用課堂活動來設計有趣的問題情景,讓同學們進入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從而有效地培養他們的歷史實踐技能及核心素養。例如,教授高中歷史(人教版)“兩次鴉片戰爭”這一課的時候,首先教師通過播放“鴉片戰爭”的歷史視頻和圖片,促使同學們深刻地理解這一時期的歷史,并將大家帶入相關的歷史情境中。接下來,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問題,如“鴉片戰爭的爆發原因是什么?”“《南京條約》的內容在中國造成了怎樣的社會影響?”等等,并讓大家帶著這些問題重新分析視頻、圖片及課本內容,在幫助高中生更為全面理解這部分歷史的同時,也讓他們始終銘記歷史的恥辱,并不斷發憤圖強,從而促進高中生的核心素養。
家國情懷能夠激發民族團結、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喚醒全體公民的責任感,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需要積極呈現家國情懷,借此來培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實際上情感是一種深刻而又潛移默化的力量,它可以激發同學們去深入思考各種歷史事件,并以一種辯證、客觀的視角去審視當下的社會,將歷史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所以通過呈現家國情懷,不僅可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還可以幫助高中生理解和尊重現實世界,讓其形成核心素養,使之愛國意識、民族精神和個人素質均得到提高。例如,教授高中歷史(人教版)“人民解放戰爭”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應該既讓大家對該部分內容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又要強化他們的愛國情懷,讓他們明白解放戰爭對中國的影響,并將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結合起來,以此來培育高中生的責任感,喚起高中生對祖國的熱愛,最終實現提升核心素養的目的。
總體而言,通過培育歷史核心素養,不僅可以增強高中生的歷史學習成效,而且還能夠促進高中生的多方面發展。所以,高中歷史教師應該對課本中的豐富內容做出運用,要確保課堂結構清晰,繼而更好地滿足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需求,以促進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和自主素質的提升,于是上文就對這部分內容作出了探討,期望引發思考。
(作者單位:山東省巨野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