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要: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可以豐富生物課堂內容,提升教學效果。文中分析了勞動教育的價值,討論生物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措施。
關鍵詞:生物教學? 勞動教育? 融入策略
生物課堂上融入勞動教育,可以向學生傳輸正確的勞動理念,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明確勞動的價值與意義。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順利實現勞動教育目標。因此,需要做好初中生物勞動教育研究分析工作。
一、主動開發資源,全面滲透學生生活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需要教師主動開發勞動教育資源,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勞動教育活動,開發與利用不同資源,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滲透勞動教育,擴大勞動教育的場地,將其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認識各種植物、動物,甚至各種微生物,實現生物課堂與生活的有機融合,使課堂教學向著生活領域延伸拓展,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1]
總之,教師要注意課內外的聯系,引導學生從心理上、思想上了解并喜愛大自然,通過勞接觸自然,在實際參與勞動的過程中學習并熟練掌握生物課本的相關知識,并將其轉化成自己的一種行為意識和習慣。通過這種方式,在潛移默化之間完成生物教學中關于勞動教育的目標。
二、圍繞生物課程,提供多樣教學活動
勞動教育有著自己獨特育人價值,除了可以在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融入勞動教育,還需要設置專門的勞動教育必修課,確保有專門的、固定的勞動課程安排,圍繞勞動課程推進勞動教育制度化發展,提高勞動教育課的實效性。學校依據勞動教育發展需求,可以在每周一或周五設置固定的勞動課程,確保基本勞動教育教學時間。
開展初中生物教育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側重培樣學生的勞動自理能力,配合學校對一日常規的要求進行梳理,利用觀察、演示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學生勞動自理能力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區域條件,如開墾校園農場等,帶領學生做好開墾、種植及觀察,讓學生通過種植活動體驗勞動的趣味,收獲勞動的成就。此外,可以引導學生制作標本。生物教師引導學生完成收集與整理資料的工作,依據學生喜好選擇合適的標本內容。生物教師向學生講明活動內容,讓學生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難點在哪,隨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問題討論,可以近距離觀察大自然。實際活動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如采集樹葉時要觀察樹葉生長部位、形態及顏色等,詳細記錄相關內容,并在課堂上分享觀察成果。期間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表現,進行有效評價,適當指導,提高學生的活動效率。
三、選擇實踐活動,高效開展勞動教育
生物課程教學時教師要選擇合適的著手點,高效開展勞動教育。最常見的就是邀請勞動模范,與學生分享自己的勞動歷程、心理變化、感悟記錄,讓學生主動分享自己在勞動過程中的收獲。同時,生物課教師還可以將其與校園活動結合起來,在校園內部挖掘勞動素材,如,校內值日、衛生大掃除、參與公益勞動等。完成活動后要求學生記錄相關內容,可以在作文中詳細描述,記錄勞動過程與場面。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2]
如,生物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植物活動,讓學生仔細觀察樹木習性與生長特點,了解不同種類樹木的生長周期,明確光照、氣候、溫度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通過這種勞動教育活動提高教學質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收獲知識與快樂。此外,還可以安排課外教學基地,讓學生走入田野,親近大自然,在親身體驗匯總獲得勞動能力的提升。勞動教育開展需要教師更新教學理念,通過實驗操作讓學生學習生物知識,提高其認知水平,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通過融入勞動教育實現教育目標。
結語:總之,初中生物教學與勞動教育的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這需要生物教師做好課程設計,優化教學模式,豐富生物課堂內容,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并提高其勞動能力,讓學生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順利實現生物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輝.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11):97-98.
[2]任積貴.基于勞動教育的初中生物課外實踐活動研究[J].學周刊,2022(0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