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泉
摘要: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和社會有著巨大的影響,是必不可少且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對促進就業、維護市場穩定、推動創新創業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近年來,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不暢通等問題越來越突出,企業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在這種形勢下,如何解決中小型企業融資難問題成為值得探討的話題。本文從區域資本化市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出發,探析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局限,并提出優化融資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區域化;資本市場;中小型企業;融資
中小型企業在金融市場上具有重要作用,但融資行為卻受到限制,導致中小型企業不能獲得良好的發展,從而影響國家經濟發展。我國金融體系運行效率有較大提升空間、資本市場結構有待優化。其中,產權交易市場的改革非常重要,如何建立區域化資本市場,解決當前中小型企業面臨的融資困境,是需要重點考量和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
一、中小型企業區域資本化市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中小型企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中小型企業在我國的分布十分廣泛,涉及諸多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經濟發展的基礎動力,有利于提升就業率,促進社會發展。由于中小型企業不斷發展壯大,企業的經營機制得到不斷改革與創新,經濟市場得以可持續發展。現如今,中小型企業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重點關注對象,中小型企業如何獲得更好的發展,融資問題是重中之重。
(二)區域化資本市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區域化資本市場是指以融資需求為主,在金融資源配置中形成“供求平衡”,實現地區間資源的優化整合。我國中小型企業由于自身發展規模受限,難以從金融機構中獲得貸款,以滿足企業經營發展中所需的資金需求,區域化資本市場成為中小型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并逐漸成為區域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通過不斷研究和討論資本市場的發展狀況可以發現,經濟持續增長的前提是資本市場發展,在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中,銀行業和資本市場較為成熟。因此,要重視資本市場的發展,降低市場融資的門檻,資金來源可以是廣大投資人,同時做好區域化資本市場的管理,積極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這也是資本市場改革的一項基本任務。
二、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局限
(一)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限制
我國中小型企業發展的歷程較短,在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管理和技術方面也存在缺陷。資金短缺是中小型企業發展的瓶頸,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中小型企業的發展雖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資金短缺無法抵御金融風險,融資成本高、缺少融資渠道是當前制約中小型企業發展的障礙。在債務融資渠道中,經營穩健的中小型企業受到制約,無法使用發行債券的方式實現融資。中小型企業要想融資,只能通過舉債方式,但其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如果負債較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信譽,制約企業發展。因此,只有構建區域性資本市場,才能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緩解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難題。
(二)區域化資本市場
區域化資本市場是中小型企業融資的有效平臺,可以促使中小型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有資料顯示,在國外企業中,60%以上的中小型企業會選擇股權融資的方式,解決發展存在的融資問題。在我國,區域性資本市場上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促進投資者與被投資者之間的合作時,要擴寬融資渠道,推動技術與資本的對接,為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區域性資本市場較強調股權融資,讓更多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支撐,是幫助中小型企業資金的融資平臺。
三、優化區域化資本市場,擴寬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
(一)以創業板市場為導向
如何優化區域化資本市場,為中小型企業擴寬融資渠道、實現更好的發展是重要課題。區域化資本市場可以以創業板為目標導向,中小型企業以創業成果為融資成本,實現區域化資本市場交易主體的多元化改革,在拓寬區域化資本市場的同時,可以為中小型企業帶來更優質的服務。創業投資的過程具有一定風險,在這一過程中擁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不同項目獲得的回報也有差異。因此,以創業板為市場導向,能拓寬中小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并為其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二)完善金融交易體系
區域化資本市場的發展是中小型企業融資與區域經濟協調促進的結果。通過分析我國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中小型企業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和民間借貸,目前,區域性金融機構不能為中小型企業提供全面服務,并幫助其解決資金困難的問題,難以形成區域化資本市場融資模式。因此,區域化資本市場的發展需要國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提供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撐,以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三)完善金融監管體系
區域化資本市場能在資金需求地區、企業和政府之間形成有效平衡。區域化資本市場的監管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和投資者共同參與,在完善區域性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中,加強對中小型企業融資渠道的引導與管理。
首先,明確不同地區之間中小型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數量的差異。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得地方財政實力差距較大,各地區存在一定差別,再加上政策執行力度不同,造成區域化資本市場規模偏小、功能單一,無法發揮應有作用。因此,應以政府為主、以資本市場為輔,構建區域性金融監管體系。
其次,明確不同地區之間中小型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數量存在的差異并提出相應對策,對規模偏小、功能單一的融資性金融機構進行減免營業稅等稅收方面的支撐,在區域間建立統一高效合理的風險控制機制以及信息共享平臺,以此降低企業貸款違約率,提高資金市場化程度。政府應在區域資本市場化的過程中發揮引導作用,通過制定區域性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建立區域化資本市場信息共享機制,統一管理不同地區之間的中小型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數量和規模,加強與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合作,積極開展溝通協調工作并及時公布企業的信用情況。
最后,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以及預警系統,減少區域內中小型企業面臨的資金鏈斷裂等風險,從而提高中小型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四)培育區域性中小型企業試點
我國區域化資本市場的發展起步較晚,目前以主板、創業板和新三板為主要板塊。規模小且資金實力較弱等特點導致中小型企業難以獲得有效的資金融通渠道,再加上自身經營管理能力有限,難以通過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貸款,因此可以培育區域性中小型企業試點,使其成為區域化資本市場的主力軍。同時,各地區應根據當地特色優勢與資源稟賦,形成具有地方特征、適宜本地企業融資需求且有一定規模的區域化資本市場體系以及以中小型企業為核心的區域市場化資本融資體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小型企業融資面臨著更多機遇與挑戰。中小型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轉變傳統觀念,從以往依賴國家政策扶持、銀行信貸資金支撐到自身創新能力的提升。中小型企業的成長影響著整個社會生產力水平及居民就業,資金作為企業的生存之本更是決定未來興衰成敗的關鍵因素。中小型企業融資難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亟需解決的首要難題,區域化資本市場與區域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的關系,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加強金融服務機構建設,為中小型企業融資搭建良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李佩珈.我國特色資本市場建設何處破局?——從直接融資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癥結說起[J].國際金融,2022(04):36-43.
[2]吳燁.芻議中小企業融資與資本市場發展關聯性[J].商業故事,2021(12):41-42.
[3]李會,謝明柱.“投貸聯動”與技術創新效率——科創型中小企業視角下不同融資模式的泛函對比[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38(01):24-32.
[4]程殷殷,程海建.山東省中小企業資本結構與融資現狀分析[J].經濟管理研究,2021,02(06):26-27+52.
[5]安萌璐.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情況及區域化差異分析——以青島市與無錫市上市公司為例[J]. 中國商論,2021(08):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