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民
摘要:古詩,不僅僅是古人用于交流和吟誦的載體,更包含了對國家、對社會、對人生的思考與感嘆,蘊含著古人對世界的探索與智慧。然而,由于古詩在表達方式上與現代漢語存在很大差異,直接朗讀極易讓人產生晦澀難懂的感受,以至于許多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吃力和困難。由此,筆者將從優化完善初中語文古詩教學策略的角度出發,探究如何更好地引領學生認知古詩之美、古詩之韻、古詩之意。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教學 ?吟誦 ?傳統文化
引言
古詩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精華,時至今日,即使古詩已不再作為記錄人們生產生活的常用體裁,但古詩在文化、韻律等方面所呈現出的美感,符合當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而如何讓復雜的古詩內容轉變為適宜被初中階段學生吸收的知識,如何讓學生自覺自愿地感受古詩的美妙內涵,并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如何讓學生對古詩學習保持持久的興趣等,這些問題值得廣大語文教師進行持續不斷的探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優化策略。
一、古詩教學從學生思維特征和記憶特征出發
教師應首先帶領學生形成對詩文本身的直觀感受,在此基礎上向學生滲透古詩的具體內涵,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感受和對詩文內容的理解,進而形成屬于自己的體會和感悟,更好地感受詩人在創作過程中內心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錢塘湖春行》一詩的教學中,通過對詩歌中所描寫的意象的分析,引導學生思考“該詩描繪了哪些形象,這些形象之間有什么聯系,我們可以為這些形象填上怎樣的顏色”此類問題。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擔任杭州知府時所作的一首著名的描寫西湖風景的作品。在對這首詩進行解析時,首先要讓學生把“早鶯”“新燕”“亂花”“淺草”“綠楊陰”“白沙堤”等意象進行比較。接著,對它們的關系進行剖析:鶯、燕、花、草都是充滿活力的初春景象,白沙堤岸在綠楊掩映下,更是充滿詩意。自然之美也就不足為奇了。接著,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將這些詞匯變成一幅生命圖景,由此使其更好地體會古詩之美,了解作者的心境。[1]
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面臨著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抽象思維的轉變,落實到古詩教學中,教師要以古詩為載體,引領學生在合理的空間內充分發揮想象力,并將所思、所想,通過語言會話的形式進行表達,為培養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奠定基礎。
二、從審美與鑒賞的角度開展教學,避免枯燥乏味
首先,引領學生對古詩的文意之美進行淺層次的體味和感知;其次,幫助學生抓住其內心對古詩之美所形成的感受,并引導學生將這種感受與自身的思想感情相結合;最后,通過反復的閱讀,理解古詩要義,并在與自身的思想感情結合后,通過語言精準地將想到的內容表達出來。
依然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錢塘湖春行》一詩為例,有些學生想象一番以后,便能把江南春意盎然的美景描繪得淋漓盡致:孤山寺北,賈公亭西面,一位詩人駕著駿馬,在河畔漫步,欣賞著湖光。西湖與岸邊相接,天空中的白云飄落。幾只早出的黃鶯爭相飛往向陽的樹林。燕子叼著春天的泥土,它們都在忙碌地造窩。處處可見春光,你瞧,這春花五彩繽紛,絢爛奪目;這片翠色的草地剛好遮住了騎馬的腳步。在一片令人眼花繚亂的春光中,他游歷了湖東仍意猶未盡。[2]
詩人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往往藏在詩文中提及的各種意象的背后,通過審美與鑒賞的角度展開教學,能夠幫助學生保持學習興趣,避免枯燥乏味,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帶著鑒賞之心,從意象出發,從審美出發,把古詩所呈現之情景浮現于自己的眼前,用自己的眼睛看詩人所看到的,從而實現和詩人的心意相通,自然能感詩人之所感。
三、細化和完善古詩教學成果評價體系
筆者認為,古詩教學的目標不在于篩選出適合學習古詩的學生,而在于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從客觀方面評價其學習成果。古詩教學評價應當細化為三個步驟:第一,確定古詩學習成果評價的核心要素;第二,分別描述不同核心要素的特點,并將不同核心要素設置不同等級,不同等級項下又包含學生的不同學習感受和體驗;第三,評價標準應當在師生持續的交流中適時做出一定的調整,使評價工作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需要充分明確,學生才應當是評價的主角,評價及細化完善評價標準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評價更加看清自身的學習效果,讓學生在評價中鍛煉語言、發展思維、提高審美。
結束語
總而言之,古詩作為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來,在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占比有所增加,古詩教學質量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古詩因具有語言、韻律、意象等多方面的美感,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不謀而合,由此筆者在文章中提出“課程設計從學生思維特征和記憶特征出發”“從審美與鑒賞的角度開展教學,避免枯燥乏味”“細化和完善教學成果評價體系”三個方面策略,以期更好地引導學生發現古詩之美,為傳承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秀敏.樂畫古詩相通,電教手段相輔——淺談初中語文的古詩學習[J].中國新通信,2022,24(02):177-178.
[2]栗冬冬.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研究——以初中古詩教學為例[J].科技風,2016,(08):54-55.